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更应该与国际接轨 [BSB]

(2006-05-25 10:26:18)
分类: 旧文

    近读梁衡著作《新闻绿叶的脉络》,受益多多。但当读到《一篇未“接轨”的消息》时,却又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
    1991年11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投资者发行了我国第一只B股。1992年2月21日,新中国第一只B股电真空B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消息《上海证券交易与国际市场接轨》,日后参加了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尽管评为一等奖,但评后总结时,大家又都认为这篇稿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不通俗,怎么个不通俗呢?梁衡总结到:一是架子端得大,“证券交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神秘而陌生;二是主要专业术语不作解释,如“电真空B种股票”,直到看完稿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这“电真空”是个发放股票的企业,还是一种发放的技术手段;三是具体技术过程太多,特别是具体数字太多,约占整个篇幅的2/3。
    鸡蛋里挑骨头,谁不会。评头论足到如此地步,岂不大煞评奖之风景。
    首先,明明题目是“上海证券交易与国际接轨”,“梁衡们”却非要将“上海”去掉来理解,岂不是在断章取义。其次,即使不具有股票市场的基本常识,从汉语的基本结构也能分析出“电真空B种股票”是一只股票,名称是“电真空”,而性质是“B种股票”。即使不知道“电真空”是“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公司”的简称,也应该猜知是某个企业的简称。如果“梁衡们”稍微关心一下中国的股市,就不至于洞庭湖里吹喇叭不知哪里哪。第三,股票交易、股票市场的现场感就在于电子行情显示屏中的数字及其变化。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很难说能够给人一种现场感。而“梁衡们”却说数字太多,“有了现场,但却很茫然,这不是我们要求的现场感”。
    报纸是连续出版物。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篇消息中出现的某个名词。也许前几期报纸已经作了介绍。报纸也不是百科全书,更不是教科书。不能假设所有的读者都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在消息中加入过多的介绍,否则,经济报道还怎么写?消息岂不成了说明文。就算你在消息中作了详细的介绍,“梁衡们”可能又会评论说:太罗嗦,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要细说了。
    那么,“梁衡们”要求什么样的通俗呢?“说白了,不过就是这样几句话:轨道接通,7小时30万美元入国门;闸门打开,上海人将到国际市场上去发财”。至此,读者不禁要问:什么轨道接通?如何7小时30万美元入国门?什么闸门打开?上海人到国际市场上发什么财?甚至你都弄不清楚新闻发生在什么地方,还谈什么现场感呢?
    总之,这只能说明“梁衡们”进入了自己“神秘而陌生”的知识领域,不但缺乏经济新知识,还不注意学习经济新知识。因为“电真空B种股票”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
    梁衡写此文的时间是1993年3月,到现在已近十年了。不知“梁衡们”现在是否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学到了很多经济知识,可能不会再要求如此“通俗”的经济报道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