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晨开车时脑子里冒出个问题:拥有2500年戏剧传统的行家里手欧洲人把电影产业做死了(除了英国人),那么香港电影作为产业是做死了还是做活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市场这么好,但好莱坞时刻虎视眈眈大兵压境,未来会发生什么?杞人忧天,挥之不去。可能首先要经过现实题材电影多样化紧贴生活的繁荣期来完成电影的高级工业化阶段,在仅有的20多年样本丰富期(好莱坞只有30年现实题材低成本电影繁荣期,我们已经用掉了10年)实现各种题材类型故事中小成本爆发期,而不是目前的题材狭窄样本被浪费和遗弃,时不我待时过境迁,这20年左右不能完成这个过程,大片时代(电影的后工业化时代)就不再会到来。说这一场文化战争,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做电影一定要“如入无人之境”,一旦别人成功了,这个风你就不要跟了,后面一定排着20个后备项目。观众不拒绝任何题材类型的好故事,只要故事讲得好,和他们的生活压力生活感受息息相关,就会意外爆冷。向生活要故事,按规律讲故事,才对得起观众的市场参与热情。否则一味走概念捏故事,前景真的会有不确定性。而市场的赚钱效应,对良性运转是核心关键。那么就相信好莱坞的低成本贴近生活和类型故事的经验吧,大体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