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电影观照时代,是必须的,也是值得尊重的。从这个角度,我可以为失孤和亲爱的点一百次赞。
但从生活里提取电影故事素材,必须要戏剧化,必须要满足观众的体验兴趣。
有人很反感戏剧化三个字。其实戏剧化没什么神秘的地方,说白了,戏剧化就是欧洲戏剧家在2000多年饥肠辘辘中总结出来的用故事满足观众兴趣,让观众乐于自愿掏钱买票的全部技术的总合。
所以事实上没有文艺片和商业片之争,只有观众乐于买票看的好片,和观众不大乐意买票的烂片之分。
好莱坞不注重观照现实吗?不对,好莱坞在上个世纪最后三十年,电影的主流就是观照现实。但好莱坞是用充分戏剧化的手段来关注现实,营造了最大化的观众兴趣。
中国用30多年走过了西方100年的历程,现实的压力和焦虑,当然值得关注,这是过时不候的事情。但问题是,你使用戏剧化的纯属技术去提取生活本质,还是使用非戏剧化的过时或者自创技术去影响观众最广泛的体验兴趣。这才是问题。
失孤是有泪点的,但是漫无主题。老摩托,新摩托走了一路,难为了刘德华。但除了一个遇到一个丢孩子要跳河的女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行走中完整讲述了井柏然找到家人的故事。井柏然被欢迎进村后,主人公的高潮在哪里?和尚的金句吗?所有的贴在真实素材上的桥段,看上去都经不起审视和感受。
亲爱的是有戏剧化手段的,场景构造也比较有序。但结构分成两段,影响了高度。
失孤看上去曲线会越掉越快。不出意外,彭三源应该不会超过陈可辛。
亲爱的14天已经逼近3亿。失孤9天还没破2亿。曲线不够坚挺。中国观众挺懂行。不大好糊弄。
后一篇:高创意概念编剧们需要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