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材质和结构的关系

http://s8/mw690/001DeCfTzy6LW2umnYP07&690
故事的挤压力的创造,对材质要求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通过故事的单个戏剧冲突动作集束而成、成系列呈现,以及伴随大的结构段落积累出现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曲线效应的营造过程,对故事人物、事件、细节要求极其苛刻。稍有不慎,故事挤压力的刻意营造,就会变成填鸭动作——观众如果拒绝张口,是无论如何也填不进去的。
所以我看剧本,首先是评估故事的题材、人物、事件、细节的质量,其次才是考察故事结构的完整性。
我们所说的四种编剧大方法,之所以包括了材质原味型,就是表明对故事内容艺术真实性的重视。
有时候,尽管故事的戏剧性看上去不是那么强烈、冲突不是那么密集呈现、大的段落结构效应不是那么鲜明,但因为材质的优良和独特,还是会有良好的市场回应,例如《为奴十二年》、《桃姐》。
但这样的电影,必须谨慎控制投资规模,最好是小成本。
而相反,故事材质过于拼凑和勉强,即便是结构看起来还不错,也很难锁定胜局,例如《单亲度假村》这类爱情喜剧。当然这部戏结构上也有问题,喜剧冲突根本就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