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当哈里遇到莎莉》

(2014-09-12 23:43:01)

http://s15/mw690/001DeCfTzy6LZAg8A4m9e&690

http://s1/mw690/001DeCfTzy6LZAglIpW90&690

http://s2/mw690/001DeCfTzy6LZAgJ4rv91&690

爱情类型片最基本的秘诀是要围绕爱还是不爱说话,不能总是咳嗽放屁打喷嚏(《虎口脱险》),《临时同居》犯的就是这个毛病。

爱情类型片一定要涉及爱情的本质。爱或者不爱,都要有道理,让人信服,让人心动,让人释放真实的激素。

最近重温《当哈利遇到莎莉》,熟视无睹、百转千回最终还是你,这就是爱情本质的东西。

不惧身份差距(《恋爱中的莎士比亚》、《漂亮女人》),无畏生死隔绝(《英国病人》、《人鬼情未了》),为爱而放弃爱(《廊桥遗梦》),千万里追寻爱(《西雅图夜未眠》),百转千回发现你才是真爱(《当哈利遇到莎莉》)。。。。。总之,你要说爱那点事。

同时,爱情类型片还有一个特质,在环境描写上,要更加典型;在关键节点上更加富有作者赋与的理想化审美氛围。

前者说,爱情类型片多为男女主角对手戏构成,你一定要把它们种在令人信服的现实生活有代表性的土壤里,否则观众就会感觉环境氛围假。看《西雅图夜未眠》、《当哈利遇到莎莉》你会明显感觉到作者的细心,哪怕是对手戏,也要放在棒球比赛、圣诞舞会真实氛围里加以表现,不会让你感觉单调。我们常把爱情类型片的对手戏从真实生活里孤立出来,变得很干瘪。例如《光的棍》。

关键节点的创造,离不开对爱情理想化的环境表现,例如《致青春》会把陈孝正与郑薇定情地点,改换为阮莞家乡的大树下,会创造出海洋馆一节;《西雅图夜未眠》会把男女主人公见面地点放在帝国大厦顶层。

好莱坞爱情题材电影,是全世界电影的宝贵财富。

但依我的观点看,现实题材从宏观意义上看,并非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国人写了30年,收获了一个高峰,现在密度小多了,发展到了使用大片集大成的阶段。

商品经济的引入,对城市人群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爱情观的刺激和感受,我想可能全世界都是大同小异、亦步亦趋所见略同的。10年左右一个情怀,一个社会关注点转换。我们现在大致处于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温暖情怀阶段;很多人家证明成功的样本就在那里,触手可及,为什么我们不采取不耻下问、拿来主义的态度来表现中国人的生活呢?北遇西已经做出一次证明。

抓紧写,过时不候!

    类型电影基本上是属于城市的,是一种城市化的艺术感觉;即便是写农村生活,你还是要站在城市的角度创意和解读,没办法,就是这样。这是定律。我们的类型片生活样本已经熟透了,缺乏的是把生活在城市里的感受和呼吸忠实写出来的优秀编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