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影视:遭遇麦基(4)

(2012-09-28 15:49:46)
标签:

杂谈

思考

伟人不是神。大师不是现成解决方案提供者。

麦基在《故事》开头,就明确告诉大家,他的著作是阐述一般原理,不是教条。麦基最看不起简单模仿者,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毫无创造力。相反,我在他的身上读出一个剑客精神,他希望与睿智的学生进行思想的交锋,不喜欢那些无聊和没有含金量的愚蠢问题。这也是最后麦基有些打不起精神的原因吧。

在有限的同学交往中,我也能感受到两点:第一,真正下功夫了解原理,能融会中国影视编剧短板问题有所心得的人少之又少,可以看见的多是一颗急迫地想要成功的心。麦基对此心里有数,所以在一开始他就说,假使台下各位将来有四个人可以写出好作品,他就不枉此行。第二,大家对编剧原理作用的理解,还相当狭窄和有限。难道麦基只是一个《霸王别姬》里面的师傅?他的著作只是教会你如何写作?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麦基的理论表达,其“潜台词”的作用大于纸面文字的作用,它牵扯到对影视生态圈的理解和改良。我对麦基的敬意,正是由此而发。难道我们的编剧同学们,你们希望按照麦基原理去编写故事,然后接受那些所谓影视大鳄们无穷无尽的质疑,费尽口舌去飞蛾扑火般企图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吗?

改变影视圈生态,是让真理畅行无阻的前提。当然,环境的改变是一代人的觉醒,不要怕,最损的说,食古不化的大腕们活不过你们,游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不用那么久。君不见,过去我们大骂香港是文化沙漠,看不起香港艺人和艺术家,这不没多少年,大家又都和香港明星、导演勾肩搭背了?我们不要计较江湖的险恶,直管遵循自己的理想,从自己做起好了,好日子在后边。

麦基本次讲座带来类型片精彩分析。《一条叫旺达的鱼》、《危情十日》、《廊桥遗梦》,这些片子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令我们惊异的是,大师不仅展示了如同苏杭双面绣一般的立体感总体结构,还匪夷所思展开了绵密、千变万化针脚的诡异的飞舞和变化,那份细致和细微,那份显微镜下的精明才思,令人叹为观止!

麦基还带来美国电视连续剧发展历史和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

于是,我们得以从大师的讲述里,自然而然想象到中国影视产业的生态问题。比如,前文所述的关于影视生产制作共识平台的问题;比如,编剧地位作用问题;再比如生产流程的科学性问题等等,这且已经大大超出了纯写作的范畴,亲们,你们感觉到了?

早在2006年,我就在文艺报撰文呼吁,我们应该重视韩剧的经验。真的,我们从来没有把韩国人放在眼里,可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可能是错了。1998年韩国经济危机,韩国人并没有悲观,相反他们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帮助国家渡过难关;韩国电视剧,是以电视台为核心的直接沟通观众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好的电视剧收视率可以达到50&,简直是匪夷所思!韩国编剧不仅技法纯熟,而且他们清楚地知道观众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且他们敢于面对压力,边播出,边写作。请问我们那位编剧敢这样做,你就是敢,也没人敢让你这样做。韩国电视剧在我们的一片骂声中走向世界,起码,麦基说美国有一批韩剧忠实观众。我们那些背景宏大、艺术造诣很高的电视剧,有海外观众群吗?

麦基对于美国电视剧发展历史的介绍,让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生产和制作流程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们的电视台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没有这样的认识高度,也没有这样的生产经验。我们的电视剧创作和制作,多半是由中小影视公司制作生产,据说浙江这样的私营小公司就有几千家,水平参差不齐,垃圾产品遍地是肯定的。电视台购剧模式,实际上造成一种对播出资源的垄断,需要勾兑,灰色地带丛生的局面在所难免。这样做的结果是扼杀电视产业的活力。现在的卫星播出平台,已经让大佬的地位一落千丈,看看央视那些昔日大腕臊眉耷眼坐在何炅鼻子底下皱着眉头的样子,你就会明技术变革带来的地位改变是多么无情。

这不仅是电视剧产业需要好剧本的问题,更是需要好体制的问题。这不仅是观众手指头决定我们生死的故事是否精彩的问题,更是体制能否使财富最大化、激发生产力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电视台如果不是生产的核心,只是采购的核心,就会买到很多烂剧、放走很多好剧。比如《茶馆》,陈宝国版,这好似一部好剧。我从来就没想象到这不严格的三一律舞台剧,会演绎得如此中规中矩,如此感动人。这部剧却没有引起央视的珍重,只是放到了非黄金频道播出完事,也没有什么宣传攻势。相反,你像《家产》这样的“恶性压力”,争夺房产的令人讨厌的烂剧,却被放在黄金时间大肆播出;还有著名的无厘头巧合充斥其中的《爱情真善美》这类垃圾,也被多次安排播出,主角打酱油,用跳楼、撞车、寻死腻活来生硬逆转剧情,让人产生把编剧痛扁一顿的冲动。

要看到,麦基的确有局限性,因为他是美国人,他的童年、青年、中年、壮年都属于美国而不属于中国。而且过去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拿来主义必须要掰开了揉碎了进行本地化磨合,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加以聪明的利用。

客观地说,麦基近些年的确比较观注中国,我从他的言语中,听出了对好莱坞电影的某种失望,从而把目光转向东方这个古老文化养育的国度,也许他认为,这是一片值得开垦的肥沃土地。他在和广电总局某领导见面时说,去年我就建议你们限制好莱坞,你们怎么没有听?千万不要和好莱坞正面竞争,千万不要再拍大片了。再拍摄三部失败的大片,就会把中国电影打回石器时代。要多拍摄小成本优秀影片。这些见解,都掷地有声,也告诉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影视产业。

在认识麦基、接受麦基的过程中,我想对我看到的一些局限性,谈三点看法:背景的地域差别、基本原理的拓展、价值观。(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