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西望辽东行(节选)
辽宁北镇
苏立新
从辽西的北镇小城出发去往辽东,不过几百公里的行程,山环水绕,峰回路转。起初,每一次转弯都以为又回到了来路,沟沟岭岭是那般相似,看着眼熟。于是在心中暗暗做好了后悔的准备,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可是在不熟悉的地方见到了与熟悉的地方大同小异的风景,失望的情绪岂不是要成倍增长?
离家门口较近的地方,的确难以产生陌生感,就连路边的行道树似乎都生着相似的表情——佛家说“万物有灵”,有生命的树自然一定有表情的,只不过很多时候被自以为是的人类忽略掉了——我觉得,路旁的树就是本乡的第一迎宾员,青葱飒爽、洁净如洗、鲜绿如染的叶片就是它们递给远方来客的名片。越是接近目的地,树的名片愈发变得悦目起来:绿得纯净而朴实。由此,心情渐渐开朗。
桓仁,这个隐在崇山峻岭深处的辽东小城,不奢华,不喧嚣,不浮躁,热情而不失端庄,让人骤然间消除了拘谨,感到了几分亲切。
从一个山势冷峻而又不乏柔情的小城来到另一个多山多水的小城,总会忍不住进行比较:差异定然是有的。这里的山葱碧蓊郁,植被多是密不透风的架势。偶尔才会捕捉到一角一隙的裸露,暴露了那山的结构不过是土石混杂而成,不同于辽西医巫闾山的石肌岩骨,它只是被绿树牢牢抱持住,轻易不会让雨水裹挟而去。站在山脚下,做一次深呼吸,一股清新、凉爽、湿润的气息扑进鼻腔,直达肺腑,立刻荡涤了旅途的疲惫慵困,精神为之振奋起来。辽西的山,裸岩与绿林错杂,性格自然是冷硬与柔情并存的,独具个性。
桓仁最著名的当数五女山。山的名字就给人一种温柔的向往。的确这山不同于医巫闾山的棱角分明、怪石峥嵘。看山表形态柔和,不露声色,毫无突兀之感。然而,顺山路攀登,渐近峰顶,登山的人才觉气息迫促。站在山巅,平息了气喘,展眸四望,但见远坡近岭遥相呼应,和所有具备一定高度的山大体近似。在导游的指点下,大家顺着号称“一线天”的陡峻窄仄石磴向山峰的另一面进发,这回终于领略到这座貌似温和的山,原来有着威严凌厉的内在性格:那仿佛直上直下的石级,让本就“恐高”的人发出近乎绝望的惊呼!然而,既已上路,就决无退缩的道理,大家只得互相鼓励,咬紧牙关踏向石级,全神凝注于脚下,无暇他顾。留在记忆里的就只能是一种紧张恐惧的印象了。直到汗涔涔地落到“安全地带”,这才松开紧绷的神经,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鬼门关亦不过如此吧?此时回眸西望,医巫闾山自是隐在缥缈烟云深处,不见踪迹。闾山绵亘整个北镇,延伸到邻近县区,说来惭愧,至今我还没有看遍它的全貌,只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没有人在它的腹地凿出“一线天”这样的通道。令我们望洋兴叹的是它把没经过太多夸张的险峻绵延出百里以上。以其境内的“将军拜母峰”为例,多少次我们站在山脚下仰望,觉得它仿佛就高高耸立在眼前,可是据周围老乡讲,如果想到达跟前细看,那得绕上一大圈,没有大半天时间是办不到的。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