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天银散文选(节选)

(2012-01-06 10:24:28)
标签:

墨邦博客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李天银散文选(节选

                                                       李天银 

 

 

 中秋黄昏寒山寺

  
  记得那是二00六年的中秋节,我们来到苏州,十月的江南大地,太湖之滨依然是暖意融融,午后的姑苏河缓缓流淌,这样一个河流纵横,水网密布的地方,本该是鱼米之乡,现在却被大片城市楼群,工业园开发区所占据着,城市和乡村就这样被人为的阻隔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被现代城市分割的七零八落,我真不知道当年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唐朝是不是这样,那些夜泊枫桥的人除了听到寒山寺钟声,是否还可以听到稻田里的蛙声,现在,钟声依然可以听到,蛙声却很难听到了,那么多工业园怎么会有蛙的生存空间呢。
    午后的苏州阳光明媚,我们沿着大运河漫步在枫桥古镇,尽情饱览江南水乡景观,与我们踏上江村桥、枫桥、驻足铁岭关时,我久久注视这座闻名中外的石拱桥,其实桥并没有特别之处,就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座落在大运河上,供行人过往而已,枫桥与铁岭关不过百米之遥,远没有铁岭关那样宏伟或宏大,铁岭关还有两个巨大分水闸,仍有调洪分水的功能,远比枫桥显得高大。枫桥名声远播,都因于张继那首《枫桥夜泊》的诗歌,枫桥因此沉载了浓厚千年诗韵,沉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诗使一座桥名扬四海,一首诗也是张继流芳百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一切优秀的文化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的力量不仅使一人一地成名,也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强盛,所以文化是软实力,虽软但有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没有深厚的文化是不行的,虽然枫林早已被毁,枫桥也是新建,枫桥却永远留在世人心间。
     走下枫桥我们缓步游移于枫桥苑,步入寒山寺,寺内游人如织,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整修一新的寒山寺与我十多年前来时判若两样,阔气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焕然一新,塔角飞檐、风铃高悬,炉台铜鼎,漏石穿空,彩旗飘扬,横幅高挂,刚刚经过国庆节装饰一新的寺院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寺内正在进行中秋节法会,僧人们一律紫色袈裟,整齐排列,颂经祈福。在钟楼上游客们争先敲钟,我也乘兴试敲了一下,那钟声清澈遥远,穿人心肺,醍醐灌顶,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清陆鼎《寒山寺》),钟声久远,余音震天,寒山寺的钟声一如寒山寺一样名声久远。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