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节选)

(2012-01-06 10:25:27)
标签:

墨邦博客

杂谈

分类: 精彩阅读

母      亲(节选

                                                       张希仁 

 

 

1907年正当家家门上柳枝摇曳、艾条悬垂,户户雄黄盈樽、肉棕溢香之时,母亲呱呱坠地,出生在甘谷县安源镇的一户王姓人家,外公给她起名桂花。母亲长到五岁时外祖父不幸去世,外祖母改嫁到西李家村一户马姓人家,母亲随着去了马家。十八岁时嫁到了康家滩乡骆家坪村的张家,父亲名叫张世有,弟兄五人,他排行老三,比母亲大十岁。
  民国十七年秦陇大旱,庄稼严重减产,不少地方颗粒无收。甘谷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骆家坪村又位于甘谷北部山区,属于甘谷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这里十年九旱,往往是“种三收一”。这年,这里的夏田减产九成多,秋田几乎绝收,田野里一片黄埃,山坡上的草比常年少了许多且早早枯死,树叶亦早早变黄脱落或青干,稀稀拉拉随风作响。
  这年骆家坪村的人把麦衣晒干磨细,把玉米棒子砸碎碾细,再和上几把面,做饭吃;把榆树皮剥下来,晒干磨成粉,也用来做饭;有的人还到很远的地方去挖白垩土,与面菜掺和在一起做饭;有些人把柳树叶甚至有毒的野菜也采来吃。实际上,当时有毒的野菜也不容易采到,饿急了的人哪里顾得上去鉴别有毒没毒。据说,村庄周围的榆树皮被剥光,柳叶被摘尽,野菜被采尽,白垩土被掏空。这些东西吃在肚里,很难消化,时间一长,或胃胀腹痛,或梗阻肠塞,或中毒身亡。这年头的粮价也腾贵到了天价,一般农民根本无钱购买。灾情发生不久,凡家里没有存粮的都各想其法,有的卖儿卖女,有的把孩子无偿的送给别人让逃活命去,有的派部分家庭成员外出乞讨,有的拖儿带女举家逃荒、四处漂流。在逃荒的路上,往往有人被饿死或冻死,留在村里的也隔三差五的有死尸被抬出家门,几乎是家家有不幸,夜夜有哭声。即使侥幸存活下来的,也多为浮肿患者。这种惨不忍睹的现象遍布西北数省,陕甘尤为严重,甘谷北山更是到了极点。
  我家祖上是村里有一定声望的耕读人家。太爷时,家境殷实,生活宽绰,人丁旺盛;到爷爷时,家境虽有下滑,但仍为庄里大户。爷爷有五个儿子,三个媳妇,五个孙子,共十四口人。家境不算宽裕,但一般年景还能过得去。由于奶奶已经离世,家里的生活与内眷事务都由大娘掌管。大娘比母亲大十多岁,嫁到张家已有十多个年头,由于干活利索,善于持家,深受爷爷的信任与夸奖。荒灾刚一发生,我家就采取了一系列节粮措施,大娘更是精打细算,一天推磨一天的面,起初一天推一升,后来一天推半升,全家十四口人,一顿只有二三斤面,面粉就像药引子,掺和在野菜、树皮、树叶、麦衣和玉米棒粉中一起做饭吃,饭中几乎看不到面。二娘与母亲同年嫁到了张家,又于次年邂逅生养了小孩,二娘生的是女孩且又有身孕,母亲生的是男孩,比二娘生的略小一点。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清华大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阅读本文全部内容,请进入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