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到达冷湖镇,放眼望去,石油基地一片废墟。走近这片遗址,到处残垣断壁,满目凋零,人去屋塌,你会觉得这里就像一座废弃的古城。大片残垣不仅是视觉上巨大冲击,更让你触摸到那个年代,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在生命禁区用青春和汗水演绎的奋斗与辉煌......
老师和P自参加工作就在石油系统,一直干到退休,40多年都奉献给了石油行业,如今他们站在这里,更是心情难抑,感慨万千。
冷湖,因冷冽而得名,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南望昆仑,北依祁连,千里洪荒,人烟罕见,是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小镇。但这儿却曾是中国石油西部重镇,新中国石油摇篮之一。
1954年地质勘探队踏入这片貌似月球的神秘土地,启程石油之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有志青年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在这荒芜人烟之地书写着冷湖石油的激情岁月......
1958年8月21日,1219钻井队在冷湖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至此青海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日产原油800吨,第二年产原油30万吨,跻身全国四大油田之列,鼎盛时期曾有五六万人在此工作生活。
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东移,冷湖原油产量逐年递减,陷入开发低谷。1977年西部尕斯库油田华丽诞生,80年代石油基地数万名职工及家属相继西进东迁敦煌,自此,冷湖油田也从往日沸腾繁华的小镇逐渐走向了万籁沉寂......
但是,历史不能忘记,青海石油工业在冷湖浇铸奠基,淬火成型,石油梦在冷湖启航前行。它的开发,为青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留下了光辉篇章!
这里,曾是青海石油人休养生息的家园,是几代高原石油儿女的精神皈依。戈壁风沙吹过他们的岁月,400多位职工及家属安葬在这里,他们大多是从东部来的,所有墓碑背衬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无一不面向东方。每逢清明,一些人的祭奠不在家乡,而在遥远的戈壁......
黄沙尽吹,已掩埋了高高的墙体,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里已不复存在。自然的变迁,人们无法阻拦,但柴达木石油人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永远铭记!
冷湖,因石油的热烈而温暖,因记忆的深厚而永生。冷湖--不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