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养坏习惯:别让好孩子被你“逗”坏了!

(2011-04-01 08:27:51)
标签:

逗孩子

父母教育

亲子

界线

信任感

育儿

情绪

道德

分类: 父母教育

  如果要让我们说说自己孩子的缺点,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描述出许多来,例如脾气暴躁、任性、自私、娇气、懒惰、做事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本人相信性善论,认为每个孩子生下来基本都是一样的,除了智力、性格有一些遗传因素,其他像习惯、道德、不良的性格,都是孩子与父母或身边的人学的,你怎么教养孩子,孩子以后就长成什么样。

 

  今天,我就拿“逗”孩子来说事。也许,在你逗孩子过程中,你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这不是吓唬你,是真的!我个人认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如果你真的认为只有正规的教育才是教育的话,那你就丧失许多机会。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很多人在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时,都会忍不住会去逗孩子一下。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来说,你看见你的孩子,或其他你见到的非常可爱的孩子,他/她正在吃好吃的东西,如冰激凌,你说:“这冰激凌好像很好吃,能给我吃一点好吗?”

 

  如果是我女儿遇到这种情况,她会非常大方的把冰激凌递过来。这个时候,你作为大人,你会怎么办?

  正确的处理方式:吃一口,而且是一大口!

  错误的处理方式:“谢谢你,你真是大方的孩子,我不吃了,你自己快吃吧!”

 

  对于3-6岁的孩子,他们是非常单纯的,对真假没有很强的分辨能力。也就是说,他们不像成人一样,从话语上区分玩笑和认真,是比较困难的。从孩子的教育角度来说,这也是言出必行和分享的教育良机。当我们说了又不去做,这让孩子不明白我们到底想干什么,不但使孩子明白了所谓的“分享”,还从你这里学会了说谎话。

 

  我这么说,你是否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本来我们希望孩子能从我们这里学到言行一致、与大家分享的精神,结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你采用了错误的方式来应对,我想,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你自己也可以猜到。所以,本人强烈建议,对陌生的孩子,看到其在吃东西,不要去“逗”孩子要吃的,除非你不嫌弃,会主动的吃。当孩子认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认真的行为去回应。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当外人问你孩子要东西吃,最后又没有吃的时候,你需要抓住机会,鼓励和教育孩子。也就是说,你要马上肯定孩子分享的行为,然后说对方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这种情况也是我经常遇到的,我本人可不顾及那么多,发生后,我会及时对对方说,我们家的规矩是要了就必须吃,否则你就不要问孩子要。中国人讲究面子,即使有时感觉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你只好牺牲孩子的心灵了。父母都不好意思了,能让一个孩子做好?

 

  比较麻烦的是,当你一直采取错误的方法,次数多了,将导致孩子对这句话已形成超级免疫。孩子明白自己的“大方”,会得到赞赏,如果不给,大人反而会继续“逗”。所以,经常出现的是,当你问孩子要东西,孩子先将东西“大方”地给你,眼睛却仍是紧紧盯着,看到好吃的原样拿回来,脸上又重新得意的笑了。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有一些成人的做法有很大问题,看着孩子眼巴巴的样子,有时候会故意继续“逗”,如拿过孩子的食物,假装要走。可孩子不知道呀,以为东西要回不来了,孩子只好就以大哭大闹来发泄情绪了。

 

  当你的孩子对此场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以后,想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分享就比较困难了。如果作为家长的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头疼,为什么总是惯出毛病后,大家才想到怎么处理呢?假若你的孩子由于此种情况,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当然,这对从来不知道分享的孩子也是有效的:

  • 不要给孩子物质奖励;
  • 吃好吃的东西时,让孩子一起参与分,并让孩子给长辈端去,最后才是孩子的;
  • 专门给孩子的东西,要和孩子一起吃,需要特别说明,不是专门给他的;
  • 经常问孩子要东西吃,然后真吃,再对孩子说你出你的心情,但不夸奖孩子。

 

  不能否认的是,对于2-4岁的孩子,当你问孩子要东西的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把手中的东西与别人分享。首先,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你不要责怪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建立自我的概念,希望有强烈的自主能力。所以,你不应强求,孩子有权利捍卫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和你不让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样的道理。

 

  其次,你千万不要说孩子小气,否则,孩子的价值观一定是混乱的。比较好的方式是告诉孩子,东西是你的,你喜欢给就可以给别人,但是你给了就可以东西回不来,或者你的东西就少了,你自己决定吧。所以,成人面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后果。

 

  第三,孩子不能做到分享他喜爱的事物,也要看具体情况。当孩子喜欢的东西没办法分享时,特别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时,他们就会保护这个东西。所以,教育孩子分享,也不要千篇一律。我个人主张,当有些东西是多的,且分享可以带来欢乐的,如食物等,就建议教育孩子进行分享。具体方式,可以看上面提到的方法。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平时需要明白,“逗”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如果你的方式不正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许多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和我们成人的“示范”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大家不能掉以轻心。

 

  呵呵,今天恰巧是西方的愚人节,我也给大家开个玩笑,假如我们变换一个场景,也许你对上面我说的更有体会:

  你刚进入单位,你的上级马上找你,让你到他的办公室,然后他面无表情的拿出一张通知,说你被开除了,而且没有任何的赔偿,请你马上离开公司。你出门后,同事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你,当你开始收拾东西的时候,大家一阵哄笑。对于这样,你喜欢这样“逗”你吗?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