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静安胶州路火灾大火反思公民权利花祭头七杂谈 |
分类: 社会观察 |
这一天,是58名火灾遇难者(非最终数字)的“头七之日”。民俗说,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属应在这天送死者升天。
这一天,估计有25万人来到了胶州路火灾现场,用鲜花铺满街道,用默哀表达心愿,用行动表达意见。
这一天,也许会写进民众内心的历史之中,因为,这一天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与震撼。
上海花祭,标志着公民意识的进步。何谓公民意识?就是视自己和他人为拥有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
许许多多已经发生的人祸天灾,作为个体,永远无法知晓详细的内情。真实情况、伤亡数字、责任认定,都在暗箱之中进行。在暗箱规则下,一次次事故被掩盖,一个个应深度调查的原因与环节不了了之,一顶顶本该承担责任的官帽被“化险为夷”。就是在这样的“摆平”中,又埋下了一个个新的人祸的隐患。
难道我们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隐患的的循环之中吗?我们用什么真正告慰58个亡灵,如此惨痛的代价仍无法换来反思与进步?
新浪微博上@小晓牧
这么说:今天带儿子去献花。面对残败的大楼和楼下的遗像,两束鲜花真不能表达我们的痛苦。儿子默默走出来,突然问:“什么可以保证我们家不是下一个?”我不敢回答。

“什么可以保证我们家不是下一个?”如果没有彻底的调查与反思,如果没有严格的问责,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谁都无法保证。
许多事件都有一个规律,看似一个偶然起因,但却是多种环节的失误构成的恶果。
在已经披露的事实中,行政决策、项目招标、项目分包、资质审核、消防许可、消防检查、救援组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环节”导致惨祸的发生与扩大。哪怕任何一个环节是正确的得当的,火灾决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如果没有彻底的反思与问责,政府会自动自觉地把上述问题都兢兢业业的处理到位吗?答案是一句反问:凭什么?不要寄于任何幻想,没有压力、没有监督、没有惩戒,任何权力都会成为“恶权力”。

这次可以掩盖,责任者可以平安无事,下次也可以掩盖,同样可以平安无事,如此,哪一个部门或官员会自觉自愿地属尽职守吗?再做行政决策,会主动考虑公众利益吗?
这次上海火灾发生后,政府的种种举动,让公众感到了这种重演苗头:匆匆抛出的“电焊工责任说”回避政府责任、语焉不详的救援信息公布、不原深究的项目内情、及其快速的“成功救援结论”、对媒体与网络声音充满警惕的控制、官员对于民众呼声的冷漠等。熟悉的一幕幕,让公众感到:下一个不可避免,下一个也许是自己。
上海的花祭,一方面体现了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每个人油然而生的“自我救赎”,这是前往胶州路人群的源动力。
权利、有尊严、有价值,首先来自于自我认知,然后才能是自我争取,自我实现。
火灾中住宅被烧的@一滴冰冷的汗 说:我想要事故的真相,我想要独立的媒体报道,我想要真正的责任人付出代价,而不是用几个替死鬼侮辱公民的智商,我想要公正的赔偿,我想要全社会对高层建筑防火设施的反省和改善!
欣慰地看到,有了网络的存在,个体才有了一丝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欣慰地看到,一批有责任的媒体,顶住种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对真相进行艰难的揭露,对民众声音进行关注与报道。20多年来,媒体对公众自发行为的大面积报道,这是第一次。
上海花祭的推动力仅仅是开始。政府的调查与反馈依然不让人满意,人大代表依然没有发声,媒体与网络言论的压力依然存在,“秋后算账”的顾虑依然无法消除。
公民意识的建立,也仅仅是个开端,在维护权利、表达意愿,在追求真相、怀疑与批判,在参与公共事件、担当公共责任等方面,还有许多生疏、笨拙之处,还需要更多的历练、更多的突破。然而,这样艰难的开端,已经是可观的突破了,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上海花祭,始于哀伤,但决不能止于哀伤。源于情感,但决不能仅有情感。
追问还要继续,直至结果达成;关注还要继续,不仅限于上海火灾,各地各方面涉及自身权利与他人权利的事件,都是关注点。
独立人格、自主、理性、平等、参与,敢于争取、善于争取,我们需要从头学起,一点一滴开始漫长的公民课程。
写完此篇,天已蒙蒙亮。
-------------------------------------------
Tips
现代公民意识九项主要内容:
(1)、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
(2)、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群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和维护;
(3)、对公共社会的自觉监督,强调、认同、信仰社会公正、社会正义;
(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
(5)、追求真相、真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力达成这种能力;
(6)、正视历史、关注未来,自觉的怀疑倾向和批判精神;
(7)、努力强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8)、重视、融入、达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
(9)、高度的道德内省,言行一致。
前一篇:与长三角企业论道创新课题
后一篇:低碳时代,彩棉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