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火灾微博新媒体直播分析杂谈 |
分类: 社会观察 |

上海的11.15,堪比纽约的9.11。
胶州路教师公寓的这场大火,论遇难者人数、惨烈程度,也许无法与9.11相提并论,然而,给每一个关注者的心理震撼,却有相似之处。
在微博上看到几条火情的信息时,本以为是小火情,但走到窗前,发现在浦东也以看到火场的滚滚浓烟时,感觉火情不是那么简单。
看到火势的逐渐加大,看到楼上居民的呼救与逃生,甚至有跳楼者,在持续7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感受到一个个生命远离(新华社此时的数字是42人遇难),这种近距离的震撼与纠结,比9.11更强烈。
更加的过程描述不再重复。只想总结一下此事件中的新媒体现象与一些思考分析。
在关注胶州路教师公寓大火,我共发新浪微博20多条,向大家报告火灾与救援情况。大家共转发5000多次。我所处位置只能远望,我的信息来源如下:上海滩微博、新民网、上视新闻频道、东方网,我做的是对信息进行对比甄别,然后在第一时间发布。有两位朋友@巴黎行@澄澈媚扬
奔赴现场并发回实时图片。
微博成为了本次事件的主要媒体,信息的快捷与传播的迅速,让微博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第一条火情来自微博。新浪微博的@蔡強尼
在14:20发布了信息:“隔壁的隔壁失火了!我已经先报警了!”
“上海滩微博”发挥了本土优势,接着,新民网奔赴现场,有大量的现场图片,持续数小时的网络直播,上视新闻频道四点多中断节目进行直播,但依然落后网络两个小时。但晚九时后,新民网、东方网等本地网媒节奏突然变缓,估计,要以“新华社”为准了。
火灾中的两点宽慰:1、新民网3点多钟开始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持续至晚上九点多钟,之后上视新闻频道进行长时间现场直播,没有发生类似南京官方“哪个让你直播的”的指责。2、东方卫视、第一财经在作新闻报道时,没有对领导指挥言行进行强调,而是关注救援本身,多采访伤者与医院。
同时也有三点担心:1、现场清场伤亡数字还没有公布,明天会不会象政府一贯地那样瞒报?2、高层火灾救援是个难题,但对拥有超万座高层建筑的上海来说,能否真正总结教训,敲响警钟。3、对事件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能否得到真正的调查与总结?

环球时报英文版今天的封面。摄影作者说:拍完这幅照片,烟雾立刻笼罩,三四分钟后,发现这三位老人已经看不到了。
这个过程中,微博上也在汇集各种观点,分析火灾背后的深层原因。
微博有朋友分析说:该楼正在做节能保温工程。所谓“节能保温”,就是民用住宅外墙贴上聚苯乙烯泡沫,再用砂浆罩住。该施工方法成本低,得到广泛运用,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聚苯乙烯泡沫耐热只有70度,消防安全性能差,发生火灾容易加助蔓延。
搜索“保温材料引发失火”,你会发现:央视新址、汤臣一品、奥林匹克乒乓馆、南通第一高楼......许多近期的重大火灾都与“保温材料”有关。
既然有了如此多的前车之鉴,为何还要进行这样的节能保温外立面改造?是形象工程还是利民工程,或者背后有看不见的利益?
都是猜测,期待官方更深入更客观的调查结论。然而,有微博的存在,各路信息的汇总与整合,让公众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接近真相。离谱的结论,恐怕没那么容易过关。这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
我的新浪微博,会持续关注事态进展http://t.sina.com.cn/liweivip
前一篇:关注服装营销渠道新变化
后一篇:与长三角企业论道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