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联合利华宝洁清扬去屑洗发水品牌营销差异化小s徐熙娣牙防组 |
分类: 品牌营销 |
一则十分唯美的广告,却暗藏“杀机”:
在联合利华的新产品“清扬去屑洗发水”的广告中上,“小S” 徐熙娣,一出场便媚态十足,广告语更是意味深长:“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
甩了谁?起初觉得有些诧异,仔细琢磨发现了其中的文章:这显然是一则“颠覆式”的营销手法,明显是对其它去屑洗发水品牌的挑战,更是对老牌去屑洗发水“海飞丝”的直接宣战。
在中国,去屑是一个有着100多亿元的大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宝洁“海飞丝”十年苦心经营,竟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老对手联合利华在中国尽管拥有力士、夏士莲等品牌,但是相比宝洁洗发水品牌群(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伊卡璐)在中国的表现与收获,却难以释怀。特别缺少一下“海飞丝”一样的专门的去屑品牌,更是眼睁睁看着别人独步天下。
直到2007年,联合利华终于出手,而且一出手就是来势汹汹,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并且十分高调的宣布“以前的其它品牌产品,在去屑方面都是失败的,都没有实现对消费者的承诺”。这才有了小S的“甩了他”。
选择这样的亮相和颠覆式的营销手段,无疑是最能树立品牌差异化和产品概念的手法,但要让消费者真正的认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说别人去屑效果不行,你自己的行吗?
于是,联合利华除了用小S冲到台前,用唯美的广告、妩媚的眼神对观众进行轰炸之外,还用“权威机构”的“权威报告”,作为进攻海飞丝的杀手锏。
在“清扬”上市之后的公关稿中,反复运用了一份《中国居民头皮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中称:“我国居民头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头屑人群从原有70%上升到了83%”。
这份报告对于清扬来说,真是太及时了,太有力了。然而,细细研究,却发现了其中的蹊跷:
这份《中国居民头皮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出自“中国保健协会”,发布时间是2007年4月27日。发布这份报告时,“保健协会领导、国际知名企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和全国各地的3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而在同一天,也就是4月27日,在北京798艺术工场,清扬举办了上市发布会,发布会的讲话以及此后的发布稿,都引用《中国居民头皮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作为“尚方宝剑”。
多么巧合,多么默契。看来,这份报告,就是为“清扬上市”而“特别定做”的。
更为明显的是,保健协会专家称:“洗发水男女混用、重冲洗轻滋养、头皮营养失衡、洗发护发习惯不良已成为20年来中国人面对头屑问题时的四大误区。”
这个观点,与“清扬法国技术中心”意见保持了罕见的“高度一致”。由此可见:“中国保健协会”简直成了“清扬”的另一位代言人,而且,戏份比小S徐熙娣还重。徐熙娣是正常的商业代言,无可非议,而中国保健协会则属于利用“国字头”的声望,充当了被操作的“皮影”。
“牙防组事件”刚刚落定,却又有这样的“协会”前赴后继,一定要做“牙防组第二”,而且表现的如此拙劣,一点都不避嫌。不知道其后面存在什么样的利益驱动。
不由得为联合利华感到困惑:这种“借虎皮”的招数早就在“牙防组事件”中被揭穿了戏法,不知道联合利华为何还要东施效颦?在牙防组事件中,许多牙膏品牌声誉受损,而联合利华为何不吸取教训?在中国保健品行业形象不佳的状况下,为何一个洗头的清扬,上赶着朝“保健品圈”里挤?也许是因为“保健协会”的配合力度与比别的协会配合力度大,好指挥?
清扬上市之初,就有这样的出身,无异于抱着一颗定时炸弹。要知道,目前中国消费者的“防忽悠”能力已经增强很多了。传播产品的功能,可以有N种方法,联合利华却选择了最有风险的一种。
尽管小S徐熙娣在劝我们“甩了他”,但不知道最终被甩的是谁,真是浪费了小S的出色表演了。
http://image1.55.la/user_save_pic/2007/10/27/2007_10_27_1193500090.gif
- 小贩崔英杰凭什么“必须死”?
争议“赔钱减刑”源于公众误解 - 桐乡、海宁"双城大战"为何爆发?
- 八卦是博客的救命稻草?
- 洋品牌危机,本土品牌何为?
- “地球人”为何被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