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战国策李炜韩寒论战高晓松官司 |
分类: 社会观察 |
小韩同学不识好人心,傻乎乎地说:三好学生是啥东西?而且用一些80年代惯用的贯口,与白老师进行了一番辩论。白老师无法与80年代的语言接轨,不知道那些*&^%#@都是“语气助词”,只好关闭办公室,躲开了。
语文老师陆老师出于正义,在白老师退出后开始继续对小韩同学的管教。小韩同学岂是善茬?而且又在一帮同党的喝采声中,正好找到了发挥的空间,于是,对陆老师一套组合拳打过去,旁观者莫不为之愕然。
班里的电影课代表陆代表是语文老师陆老师的儿子,见此情况,不出手是反常,出手倒是正常,又与韩同学一场混战,不分胜负。
唉,危机时刻见真情。电影课代表陆代表的死党,音乐课代表高代表,实在是看来下去了,于是,想拔刀相助,但找不到切入点。于是,开始回忆往事,想起了多年以前,韩同学曾经“借过他半块橡皮”,于是,大喝一声:“还我的橡皮。”韩同学不害怕:“我用你的橡皮时说了:这是高同学的橡皮。橡皮我已经用了,你看着办吧,希望你能打赢我。”
以此为切入点,演出了“半块橡皮引发的官司”。
说到底,音乐课代表高同学的本意,绝不是要讨回这“半块橡皮”,这“半块橡皮”能不能要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动机实际是要向不谙世事的韩同学表明一点:做人别太过,太过了人必诛之。
因此,高同学的行为,纯粹出于义气,与维权无关,维权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手段,一个“由头”,而不是目的。
再因此,我们不要把目光再停留在高同学赢,还是韩同学赢的问题上了。
那我们能关注什么呢?
关注本身就是参与。这是一场行为艺术,行为艺术的特点就是:观众就是演员。
预言:白老师自认为有愧于教育事业,教学能力不足,不再复出;陆老师心胸坦荡,继续自已的事业;陆同学的电影课代表继续做的很好,只不过有一些韩同学的死党不会再买陆电影的票,无所谓,反正以前也没买过;高同学的义气赢来了掌声,升任副班长,而且留下一个“讲义气”的美名。
至于韩同学,再退学吧,反正又不是第一次退学了。
----------------------------
请关注真正的维权吧:
因韩寒论战竟然引发一场诉讼,
博客起诉报媒第一案最新进展:
相关文章:
前一篇:羊城晚报,别怪我拿你“小题大作”
后一篇:天山,一次迟来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