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80后特征行为符号管理 |
分类: 随想 |
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段子,在此推介一下:
80后,向我们冲来80后是网络世代,管住了屁股,管不住屏幕。很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公司,魂却游荡在虚拟世界。
60年代的人,他们相信“红本本”。
70年代的人,相信自己,就像《英雄本色》中小马哥说的,“我相信神,我就是神。”
而80后的人似乎什么都不相信,又什么都相信,他们相信百度,相信Google,相信网络上的朋友,但是不相信距离他们最近的你。
与周杰伦相比,崔健像大叔一样“土”。
学生时代,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但当你现在回到学校后,老师会摇头苦笑着对你说:“现在的学生啊……”
未来的冲击
从家庭中心到社会螺丝钉,不同标准导致心理落差
这种由四个长辈、一对父母和一个子女组成的小型家庭,其核心是孩子。这些80后们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庭极力从物质生活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一旦走入职场,一切都必须以业绩来论,单位领导也往往不会从体贴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业绩。由于公司不能带给他们家庭所给他们的关注,这让80后们感到被忽视、不被尊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使80后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最后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
现,从而造成了他们很实际的情感饥渴。
经济能力二流,消费信心一流,意见领袖迟早蜕变为社会砥柱
首先是他们更注重消费感觉,坚信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虽然普遍都认为80后特立独行,但实际上他们的从众心理很强。在评测网站上发表评论、口碑相传使得他们喜爱的产品成为他们所属圈子喜爱的产品。
此外,80后崇尚时尚,喜新厌旧。他们喜欢频繁更换同一件产品,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很差。
有称80后为“草莓族”的,因为他们是外表光鲜但一碰就软,承受不起挫折和压力的一代人。有称他们为“我字当头的一代”的,因为他们是非常自我的一代人。也有称他们是“垮掉的一代”的人,因为他们浮躁功利、缺乏责任感,难以肩负重任。
就像美国的婴儿潮一代一样—他们也曾经像80后一样饱受质疑,最终还是担起了历史的重任。
「留白」式管理新时代
“你必须清楚,他(80后员工)不(再)是为你工作的,(而)是为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的,为他自己的成就和在老的时候有很好的养老待遇而工作”
管 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这样描绘“下一个社会中”:为一个组织工作的人员将越来越多不是全职员工,而是兼职、临时人员或者顾问和承包人。种种迹象表明, 80后占主流的社会,其特征正越来越接近这里所谓的“下一个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教科书中关于员工忠诚度的篇章首先要被忘掉。
“工业时代的思维是管理员工的屁股,所以只得到屁股;同理,如果你尝试管理大脑,将得到大脑。”孙虹钢最后这样形容“80前”和80后管理的不同。
更多链接如下:
未来的冲击(封面故事)
符号·轨迹(封面故事)
丰裕但可能并不幸福的一代(封面故事)
「留白」式管理新时代(封面故事)
3000人与30人的沟通(封面故事)
快乐上班族(封面故事)
寻找「聪明老实人」(封面故事)
先赚钱,再就业(封面故事)
欢迎来挖角(封面故事)
我想故我《在》(封面故事)
80后,向我们冲来(封面故事)
前一篇:平衡产品发布的粒度和范围
后一篇:见证英特尔大连芯片厂奠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