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秋历史杂谈 |
伍子胥是楚国人,他为什么会到楚国帮助吴国对付祖国呢?
这要从楚平王说起。
楚平王就是前面提到的楚灵王的小弟弟,公子弃疾。
楚灵王死了,子比做了楚王,怎么又变成了公子弃疾呢?
叔向回答:“齐桓公是卫姬的儿子,被釐公所宠爱。有鲍叔牙、宾须无、隰(xí,席)朋的辅佐,有莒国、卫国作外援,有高氏、国氏做内应。他从谏入流,对百姓不倦怠地布施恩惠。而文公是狐季姬的儿子,被献公宠爱。他好学不倦。年仅十七岁,就结交五位贤才,有先大夫子全、子犯做心腹,有魏犨(chu,抽)、贾佗作左膀右臂,有齐国、宋国、秦国、楚国作外援,有栾、郤、狐、先氏做内应。文公逃亡十九年,返国的志向十分坚定。因惠公、怀公丧失民心,百姓都互相跟随心向文公,这样,文公才享有国家。现在楚国的子比没有什么可给予百姓的,又得不到外援,离开晋国时,晋国人不护送;返回楚国,楚国人不迎接。凭什么享有国家呢!”
正如叔向所分析的,子比当王果然不长久,最终即位的是弃疾。
因为子比逃亡在外十多年,在国内没有支持者,他所能依靠的只是小兄弟弃疾,而弃疾则正是要置他于死地的那个人,因此,他的这个楚王做的是提心吊胆。看看周边的人谁都让他不放心,谁都可能是自己的敌人,又总怕楚灵王返回,关键是他自己压不住场子。
实际上楚灵王已经死了,但他在楚国内没有这样的人脉,信息不灵。观从看出问题的实质,所以对子比说:“不杀死弃疾,即使拥有整个国家也还要遭受灾难。”
作为楚王的子比说:“我不忍心杀他。”
观从说:“别人可忍心杀你啊。”
子比(新楚王)不听从,观从看出子比不能成大事,很可能还要坏事,就离开了子比。
弃疾利则心不软,他利用国人痛恨楚灵王,又怕楚灵王回来的心理,不断制造恐慌。不时地制造出楚灵王要进城了,楚灵王要回来的谣言,搞得人心惶惶。一天夜里,他让撑船的人在长江岸边奔走呼号说:“灵王来了!”都城的人们更加惊惧。弃疾又让人告诉子比和令尹子皙说:“灵王到了!都城的人将要杀了你们,司马将要来到了!您尽早想个办法吧,不要自取侮辱。众人的怒气就像洪水与大火,那是无法解救的。”
做上楚王位置的子比和兄弟子皙终于顶不住心理压力,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