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说汉唐和亲48.有关金城公主的悲情故事

(2019-04-10 10:30:36)
标签:

和亲

历史

杂谈

分类: 平说汉唐和亲

这又是一个悲情的故事。

这个悲剧故事也来自于西藏文献的记载。说赞普赤德祖赞的妃子赤尊生了一位王子,长的威武英俊,如天神降临人间,因为其母是羌族姑娘,所以给他取名“姜擦拉温”,意思羌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

王子渐渐长大,到了该娶亲的年龄了,赞普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选王妃之事。言道:“先祖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娶大唐之女文成公主为妻,使两国和睦相处,使吐蕃繁荣稳定。今王子长大成人,应有一美丽贤慧的姑娘作其妃子。我闻唐中宗之女金城公主美而娴,故欲娶之”。于是派使臣携重礼前往长安请婚。

唐中宗看过奏函和聘礼,决定将金城公主许配给吐蕃王子。金城公主知道后,不知是喜是忧,吐蕃遥遥千里,远离家乡,更不知王子人品如何。但是公主有件宝贝,这个宝贝就是一面宝镜,这面宝镜可照未来和远方的事物,为了了解自己的要去的地方和要嫁的夫君,她打开宝镜,结果从镜中看到吐蕃雅砻河谷美丽富饶,看到了王子神俊。于是满心欢喜答应嫁给姜擦拉温。

金城公主带着皇帝的嘱咐,带着大量的物品前往西藏,眼看着就要与心仪的王子成婚。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金城公主在路上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故发生了。这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乐极生悲。当吐蕃王臣、百姓听到金城公主要嫁到吐蕃的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尤其是王子善擦拉温本人,他骑上骏马,带着随从,高高兴兴地前去迎接金城公主。结果,王子在途中打马奔驰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命丧黄泉。

金城公主一行一路西行,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金城公主突然心绪烦躁,不知什么缘故,于是就拿出宝镜观看,结果发现,原来镜子中显现的那个青英俊的王子不见了,代替他的是一位满脸胡须的老头。公主迷惑不解,内心悲痛,不觉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就是青海境内的日月山。

金城公主后来嫁给了老赞普赤德祖赞。

谁知这时镜中的悲情的故事还没有完。

后来,金城公主生了一个儿子,赞普听到喜迅,急忙从外地赶回。但是,他回来时,金城公主的儿子被纳囊家族的妃子喜登抢去了。当金城公主怀上孩子的时候,赞普的妃子,来自吐蕃一个强大家族——纳囊家族的喜登也怀上了。但是纳囊家族的喜登是假怀孕,她只是塞个枕头什么的做怀孕状。金城公主生儿子时,喜登也生了儿子。但是两个人生儿子,却只有一个儿子,孩子一降生,喜登就说孩子是她生的,并来抢婴儿,金城公主又气又急,哭着喊到“这是我的孩子”。同时还拿有奶的乳房证明。

但是想耍阴谋,必然会有诡计。纳囊妃子早已存心抢孩子,所以事先在乳房上涂了药,也挤出奶汁来,如此一来,闹得大家搞不清孩子到底是谁生的。最后,还是被纳囊妃子恃强抢去了。

为了判断孩子到底是谁生的,赞普想出了个办法,把孩子放在宫殿的另外一头,让两个妃子去抱,谁先抱到,孩子就是谁的。金城公主拼命先跑到那儿,把孩子抱到怀中,喜登后到,见孩子被金城公主抱去,又急又恨,心想:孩子就是死了,也不能让你抱去。便不管死活地向公主怀中去抢。扯来扯去,金城公主害怕把孩子弄伤了,便大声说:“孩子本是我生的,你这泼妇,别把孩子抢伤了,让你抱去吧。”就这样,孩子被喜登抱走了,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也就清楚了,但纳囊家族权大势众,谁也不敢明说,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过了一年,王子已经周岁了,要举行庆祝会,赞普心想要趁这个机会,判明王子的亲生母亲。于是,就把汉族亲友和纳囊氏亲友都邀来参加,那囊家的人带来了许多小孩子喜欢的衣服、花朵。宴会开始时,赞普坐在宫黄金宝座上,那囊家的人坐在右边,内地来的唐人坐在左边。赞普把盛满米酒的金杯交给王子,说:“两位母亲都说生了你这个儿子,你身体幼小但聪慧如同天神,把这杯美酒献给你的真正的舅家亲,由此来判谁是你的亲生母亲。”

纳囊家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令孩子喜欢的东西逗引小王子,但小王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而是来到唐朝来的汉人身边,献上酒杯,说道:“赤松德赞我是汉家的好外甥,纳囊家族怎能当我的亲舅舅!”说完,投入汉人的怀抱。

金城公主见此情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连声叫到“我的好儿子”,小王子终于回到金城公主的怀抱。

藏史《巴协》的记载与此大同小异。

这个故事来自于《贤愚经》。

《贤愚经》是一部佛典,但实际上是一部“佛教故事集”。全书共讲了619个故事。这个故事就与其中的一个故事类同。东汉应劭的《风俗演义》也有类似故事。说颍川有个富人,兄弟同居,两人的媳妇都有了身孕。几个月以后,老大的媳妇流产了,因此,在房门里不出,到预产期,共同到了产房,弟弟的媳妇生了一个儿子,哥的媳妇夜里偷偷地抱走了,两家争讼了三年,官司从州打到郡府,都不能解决。后来,丞相亲自出面,把儿子放在二个女人中间十几米开外,然后说自己去抱孩子去吧,然后演义了二个女人争抢孩子的场面,哥哥的媳妇抢得急,弟弟的媳妇怕伤着孩子,就放弃了,但可以看出内心非常悲怆。大媳妇却面欣喜,然后丞相说,这是弟弟媳妇的儿子,你为什么想抢,于是案子告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都会为金城公主感到不平。实际上,亲子之争不太可能是事实。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赤松德赞还正是纳囊氏所生(据《巴协》和《贤者喜宴》藏文史料记载赤松德赞是王妃金城公主的儿子。而据敦煌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记载,金城公主于739年去世,赤松德赞则在742年出生于札玛,据此认为赤松德赞是那囊妃芒波杰西丁所生的儿子)。

传说有时真得不靠谱。

但它为什么形成?背后有什么寓义?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揣摩了。

按照我的理解与解读,这里面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金城公主来到吐蕃是比较受气的,从英俊的王子变成老国王,又被夺了儿子。没有比这个更悲剧了。但金城公主毅然、依然到吐蕃,衬托出吐蕃的伟大。二是唐朝皇帝的公主与吐蕃贵族放在一个层面上,显示唐地位的改变,成为被怜悯的对象。需要吐蕃王来保护、来纠正。更彰显吐蕃王的圣明。因为他让两人抢孩子,让孩子认舅家,在中国古籍中,都是清官大老爷做的事情。而且真实的事实是,金城公主可能与所谓的老赞普赤松德赞至少同岁,可能要还大一些。因为根据《新唐书》记载,赤德祖赞,也就是向唐朝求婚尚公主的吐蕃王,于698年出生,求亲的时候不到十周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的时候也不过十二周岁。而根据《资治通鉴》和《贤者喜宴(97页,脚注18)、《红史》等所有藏文史料都记载,赤德祖赞出生于阳铁龙年,也就是704。金城公主进入吐蕃时,他虚岁不过7岁,实际年龄可能才6岁。不可能长满胡须。《新唐书》的错误是因为当时系吐蕃使臣向唐朝谎报赞普的年龄而造成的记载错误。而吐蕃人的婚俗,讲究门档户对,所谓:穷找穷嫁,富找富娶。盛行早婚,也就是说,7-10岁的男孩娶12-18岁的姑娘。并且有民谣作证(六月麦子正扬花,大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因此,传说是不能完全相信的。

那么真实的金城公主又做了那些事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