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在大臣的帮助下,于705年夺回了皇位。
李显继位后,当然也希望与吐蕃和好,少打些仗。而吐蕃求婚是比较有意思的,总是先打仗,然后再求婚。中宗答应了和亲,几乎是出于与吐蕃同样的理由。
二个国王——唐朝皇帝与吐蕃国王都是刚从别人手里夺回政权,同命相连。
于是中宗开始选宗女了。
但这个时候有问题了。
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宗女成为稀缺“资源”。
武则天夺权,除了自己的二个儿子、一个公主,其他李家的后人杀的杀、害的害,几乎没有什么血脉了。皇家本来是个大家族,但这个时候,要找一个宗女还真没地儿找。没办法,唐中宗李显最终只能动用哥哥的亲孙女,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和亲吐蕃。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金城公主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礼的父亲是武则天的第2个儿子李贤。李贤是武则天4个儿子中天赋很高的一个。李贤在675年,曾被立为太子。李贤的才干和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武则天不能容忍任何人与自己争权,哪怕是自己的亲身儿子。680年,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废除李贤,将他幽禁巴州。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3个儿子李显继位,但李显只当了2个月皇帝就被武则天废除,然后,武则天的第4子李旦即位。但李旦也是傀儡,实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祸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李贤——很多反对武则天的人会拿李贤做文章。李贤被杀,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无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
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李守礼曾经经历的悲惨日子。
当时亲王们宴会,聊天欢乐。李守礼常能预报天气,天还是阴沉沉的时候,他能告诉人:“快要放晴了。”好好的晴天,他能预报说要下雨了。
这种预报相当的准。
李守礼的这种特异功能后来让(从兄弟)唐玄宗知道了,玄宗问起他怎么会对天气有这么深的研究,李守礼说:“我那有什么研究,只是当武则天掌政时,因为父亲有罪,他被幽禁在宫中长达十几年,每年都被杖击好几回,伤痕累累。现在只要快下雨时,背脊就会感到沉闷;快放晴时,背脊则感到轻健。所以才能预知晴雨。(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脊上欲雨即沉闷,欲晴即轻健。《旧唐书·卷90·高宗中宗诸子传》)
作为武则天的亲孙子,哥哥弟弟被折磨死,自己又是这么活过来的。可想而知,李唐还能找出多少宗室女。既使有,也不知会受什么样的罪,躲藏到哪里去了,还能忍心在刚有好日子的时候送到吐蕃去。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将中宗养大的金城公主拿出来参与和亲。
据《全唐书》《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云:“金城公主,朕之小女,长自宫闱”,可以推测金城实为中宗抚养于宫中。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城公主真得是最接近公主的公主。与文成公主的和亲不同,中宗是下了血本的。
于是金城公主成为第三个登上日月山的和亲公主。
公元710年正月二十七日,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到今陕西兴平,并在那里设宴,宴请百官。由于金城公主是唐中宗亲自带大的,用他的话说是:抚养其女,情同所出。今将远别,念女尚幼(以金城公主和赤德祖赞同龄计算,则入藏时金城公主年方十三),悲怆不舍,因此,举行盛大的欢送宴会。
会上,以皇帝之尊,唐中宗下令文人赋诗为公主饯别。席间,中宗又以皇帝之尊让吐蕃的迎亲使者过来,嘱咐他们说,公主年纪小,让她远嫁不忍,悲泣许久。然后又追加赠送公主锦缯数万。为了让公主不想家,充实精神生活,发展精神文明,中宗还“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举行宴会的始平县也因此受益,一是将县名改为金城,其乡为凤池乡,其里为怆别里。二是赦免这个县死刑以下的囚犯——在传统上只有特别重大的日子,皇帝才会作这样的动作。三是免百姓给赋一年。免赋是因为金城公主出嫁而产生的,因此,让大家记住金城公主,感恩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女孩子。
可见中宗对于金城公主的感情之深,待遇之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宗再舍不得,也还是要送金城公主上路的。于是在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护送下,金城公主一行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金城公主行也是在正月出发的,这似乎应证了我们上面的推测。冬末初春上路,一方面便于涉水过河,另一方面可以在夏天经过雪域高原。金城公主一行又踏上了唐蕃古道,走上了文成公主70年前曾经走过的路。
吐蕃为迎公主,凿石开路。
金城公主一行应该也是在春季到达的日月山。根据后人的描写,金城公主与文成公主一样,在这里也拿出了镜子,也照了镜子,然后悲愤地把镜子扔了出去,于是日月山的传说又有了另外一个版本。说金城公主把镜子扔下去,化为两座山,一为日山,一为月山,两座山的拔地而起使河水倒流,于是有了倒淌河。除了主人公,其他传说内容基本一致。
![平说汉唐和亲47.日月山,金城公主也扔了镜子 平说汉唐和亲47.日月山,金城公主也扔了镜子]()
金城公主为什么扔镜子我们待会儿再说,我们先说说他们为什么都在日月山失态,动情,日月山难道真的是一座神山?
我以为这里有三个原因:
首先,因为这里是触景生情的地方。
公主一行走完了唐蕃古道的东段,无论艰难与否,这是在唐的地域里行走,更主要的是这里是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色能影响人的心情,熟悉的景色能让人安静、舒服。唐蕃古道东段一方面是在唐的辖区内行走,迎来送往的都是大唐的官员,眼目所及的都是熟悉的东西,阡陌良田,黄土高坡。鸡犬之声,柴桑之院。无论是春风还是冬风,送来的都是一样的风,这风是流行于中原的季风。到了日月山就是不同了,从西宁再往西,向日月山,正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水岭。人们太容易明显地感受到情色的不同、生态的不同、文化的不同。
农业是个定居的社会,定居的标志就是固定的房屋,无论是土木的,还是砖石的,有房屋就有树,文人雅士不可居无竹,事实上,人们不可居无树,涵养水源,呵护房屋,改善生存环境,调节气候,防风防雨,遮阴蔽日,这些现代人们都懂却很少做的事情,农业的时代的人们似乎不一定懂,但却都做到了。因此,树丛成了农业村落的象征,尤其是在成片的原野中,树丛就是庄稼地中的岛屿,人们的港湾。即使在西宁,也是这样,一片庄稼地的某个地方,总有一些树丛,树丛中瓦房和院墙时隐时现,并且总有一些家禽弄出一些声响。让远方的游的人感觉心里痒痒的。而到了日月山,景色就一样了。当人们一下被置入了一个没有房屋,没有树木的生态中,场景不是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就是远处看起来已经不够高大的雪山,参照物一下变得如此广阔,看起来很近的牛羊一下变得小了几号。那么远的牛羊我们居然可以看见,那么小的牛羊我们也居然以看见。远处的坡地,你可能跑死马才能走到。这种景色的变化作用于人的心里,会产生传说中的触景生情。还有具体真实的感受是,公主到了这里就不能再坐轿了,必须换骑马匹。对于农耕王朝的公主来说,骑马是陌生而不习惯、不舒服的。
不舒服了就会想家,这是一条定律。
因此,当公主们到了这里,就会真切地感受到离开家了,离开了生她养她的黄土地,而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因而产生这种情感。把镜子扔到山下去。
其次,这里也是高反生情的地方。
“高反生情”是我杜撰的词。我的意思是,人到了这里会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反应而产生思恋家乡、思恋亲人的情感。唐蕃古道的东段,海拔相对不高,这只是说相对,大多在三千米以下,人在三千米以下,基本上高山反应很轻,或者没有高山反映。而到了三千米以上,人们就开始有反应,到了四千米,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反应。高山反映的症状很多,但最为常见的就是气短头疼,恶心,呕吐,那种难受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有过那种症状的人都知道。因此,人不舒服了就会想家这条定律又会发生作用。特别想家而又似乎永远地离开了家、再也回不了家,这种联想容易让人产生情绪波动。日月山口海拔4000米,已经到了多数人有反应的地带,因此,在这里产生情绪,把镜子扔到山下去自然可以理解。
第三,这里又是联想生情的地方。
所谓联想,是因为人们从认知上感到不一样。在西宁,那里还是唐朝的地方,接待的是唐朝的官员,而到了日月山,就是吐谷浑或吐蕃的地界了,接待的人成为不熟悉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的人,就像我们踏上界山界河,虽然景色一样,但心情是不一样的。而日月山集这几个要点为一处,自然让人声情并茂,让人感动、激动了。文成公主来得时候,日月山一带还是吐谷浑的地界,吐谷浑是唐的蕃属,而且,弘化公主很可能还招待了文成公主。但时隔近70年,日月山一带已经为吐蕃所占,金城公主一步踏入了吐蕃的地界,她没有她的曾祖姑相对幸运,因此,表现的情绪激动是很容易理解的。
农业社会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社会,正如工业社会比农业社会发达一样。这种发达不仅反映在生产力和典章制度上,也反映在生存的舒适度上——至少农业社会中的人们很难适应那种牧业生活。即使撇开这个原因,仅让一个人无家可居就可使意志不坚强者心理崩溃。人们都知道农业社会封闭,封闭产生偏见,偏见产生心理优势,而现在要剥夺你的心理优势,仅此,可谓对人不小的惩罚。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词:发配。和亲无疑类似于发配。而对象则是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身贵如金的公主,其艰辛跃然纸上。因为人在有病的时候,在心里不痛快的时候,在难受的时候是最想家的时候,而在日月山,正是让公主产生高原反应,让公主产生联想、让公主触景生情的地方,这不由得不使她们想家,想自己的父母。我们说公主,实际上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当他们意识到再想家也没用的时候;当他们知道故乡已经是永远也翻不过去的一页书,已经成为永远的昨天、永远的过去时候;当他们知道他们永远也看不到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亲人的时候;尤其是在这让人产生高原反应、让人头痛、气短,浑身不舒服最需要父母最关怀的时候;尤其是真切地意识到再也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兄弟姐妹,并且再大的困难只能自己承担的时候,他们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摔镜子真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我们把这个地方想象成浪漫的地方,实在是对这些公主的不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真得对不起这些公主。今天的人们走得再远,也能再见,即使上了太空。期间还能听声音,看图像,而那个时代,和亲公主的身份,一旦嫁出去,几乎就是一辈子的诀别。难怪中宗李显的表现,也更让我们理解家乡抵万金的含义。
又到日月山,又有人扔宝镜。
镜子是女孩子离不开的东西,日月山则是让镜子摔碎的地方,碎不只是镜子,还有公主的心。
悲哉!和亲公主!
在传说中,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是摔镜子是因为镜子中有她再也看不到的长安城富饶的景象,而金城公主又在镜子中看到什么而摔镜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