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鱼籽
(2014-02-10 13:12:08)
标签:
口味香河小鱼渔民古清生美食 |
台湾菜系之所以令我有一个鲜明感觉,盖因搜狐美食吃喝测评团与北京的各台湾菜馆建立了亲密关系,从台湾火锅吃起,到三杯鸡、牛排、乌鱼籽……居于京城,如穿越浩浩台湾海峡,品味宝岛之阳光与雨露。
那一个黄昏,我们相约到工体欣叶酒店品尝“台菜”,这是一个主打台湾家常菜的酒店,食客以台人和北京白领为多。我觉得台湾店的品位纵承中国古典,横又飘忽欧风美雨,集古典与现代情调于一室,就让人感到在文化的时空梭巡。炊具、餐具与菜肴,皆融中西风格于一炉,恰暗合了当代人“不宜太土,又忌甚洋”之心态。这样,一桌子旋转的美食中,我选择了乌鱼籽。
乌鱼籽乃台湾特有之海鲜,上桌时为陈鲜口味。乌鱼籽必从台湾运来,因乌鱼为洄游性海鱼,它的繁殖期在每年的冬至时分,此刻乌鱼肥美,鱼籽丰盛,产籽孵化小鱼之后,便启程游离台湾海域,去日本海长大,然后再回到台湾海产籽繁殖。乌鱼设计的生存圈,注定了它像候鸟那般迁徙,这个庞大的海洋家族,在大洋游弋中壮大与繁盛。故此,也不易得到乌鱼,尤乌鱼籽,在台湾有“乌金”之称,渔民在冬至捕获到相当多的有乌鱼籽的乌鱼,他这一年中大可以坐在岸上喝茶,不远航。旧时之台湾人,也只有年节之时方忍着钱袋的疼痛品尝。
乌鱼籽的制作亦有些个繁琐。取了乌鱼籽之后,先行漂清,搁于木板压去水份若干,至扁平状,再事整形,以绳索扎起凉干。食时,切成椭圆形薄片,在木炭火上炙之,熟时乌里透红,若玛瑙近琥珀,柔韧如胶,排列在玉白之盘上,隐喻一般呈露俗世凡间的食之意趣。那寂廖的风景,却也是一片风干的海洋么?
我先依照程序以生萝卜条佐而食之,这是陆海之作,也许那是香河的萝卜吧,我觉得乌萝之配,有碍对乌鱼籽的纯粹解读,遂不再佐萝卜条,夹起乌鱼籽片,缓缓品来,这不是对美的绫迟,当为对那一份为乌鱼籽美丽劳作的恭敬。乌鱼籽,一分沉郁,微咸的软韧,凝结着醇厚之海蛎之鲜,却若隔着时光的屏障,若即若离,有芥之辛隐然于此,回环往复,介于真切与疏离之间。便是这样的味之游戏,一份捕捉的迷离,欲投还拒,形成一个复合性的味觉闭环,只道是此味人间有,又见它在天海中。一时间,就多食了几片乌鱼籽,我知道这样不甚地道,占有了食友之机会,唯解读之不克,欲罢而不能。因此就将乌鱼籽仨字狠狠敲在脑海里,至于欣叶,我只谢了它提供这样一个机宜,亦记取了东南海洋,有漫漫之洄游的路线,愿伟大的乌鱼在搏击风浪的生存中,获捕些海洋淡然的激情,博大的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