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烨:一条半分裂半弥合的文学鱼

(2006-03-25 03:15:59)
分类: 比较雷电

  白烨:一条半分裂半弥合的文学鱼

                                                 古清生

 

白烨先生“走出市场步入文坛”这句话蛮像是对陆步轩说的,对于一些已经有著作面世及销售可观的少年作家来说,其需要的是学习与观察,开拓视野,写出较之前面好一些的作品,保持文学艺术上升的态势,未必要急忙去登那个门朝哪儿开都莫不着的文坛。白烨先生却对“80后”说,你们的书发行得好,但是文坛不知道有你们,你们没有到文学刊物上去亮相,因此只能算“文学票友”。一贯在理论方面保持毫无建树的白烨先生,惟这一个论点可算一个建树。然而,就是这一个建树,谢有顺以前已经说过,白烨先生勉强可算第二专利人,如果大家都宽容些。

白烨先生作为评论家说的话有时候很分裂,白烨先生差不多可以说在形式上已经登上了那个所谓的文坛(在文学史上我看未必),但是白烨先生又狠狠地一脚跨入市场,他倒不是将自己的著作推向市场,他的著作无非是一些总结与纪要,白烨先生直截了当去做了书商,从事起贩卖事业,大不了可以称作一个儒商,坊间一般对识字的商人皆以冠此称。相比较,白烨先生试图教育的“80后”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我认识一些学生,他们打心里就是写着好玩,写得有点意思了就试着去投稿,出版了,如韩寒的《三重门》,自己都不明白就走进市场畅销了。人本未执着于市,何来走出市场?

说实话,以过来人的体验,像白烨先生这样诱导诸多还是大中学生的“80后”作家不大地道,一方面他们要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将来就业谋生,一方面只有20左右的年龄,能够写出一两本书或三五本书罢,积累也就掏空,这时候还有什么市场不市场啊,他们所面临的人生选择,即使有一千个至少也有九百九十九个不是登文坛。登文坛,写纯文学?我印象中作家协会已经取消终身制作家制度了,已经关闭了这方面的就业大门,真正能以写作谋生的能有几人?便是少数天才能以写作为生,那也要坚持走市场,让他们背离市场去挤一期印数只有千儿八百册的文学期刊?那期刊还能办多久?专业荒废了怎么办?心里话,没有市场的少年作家,白烨先生又未必喜欢,白烨先生如果也算是理论家,你应该去做理论建树,不是你的朋友说的做文学保姆,你保得了谁啊?我看白烨先生的理论文章,第一印象就是字数特别地多,拼接陈词多,罗列事件多,作家批评家的人名多,辅之摘句简单艺术性膨化。怎么感觉,白烨先生都是以一个博士生导师的资质去教高中文科生,左看像浪费,右看又缺点儿。

白烨先生一些文学会议发言和批评文章,白烨先生还是挺推崇纯文学的,他有时也称严肃文学,或传统文学。白烨先生指认“80后”写的是青春文学。白烨先生好像一个武林中操无定式拳路的拳师,比较坚定一点的是他的划年而治方略,如果不是看过白烨先生简历,知道他是陕西黄陵人,我怀疑他是南方茶叶产区成长的人,那里人评判茶叶的等级有按采摘时间分划一说,比如明前茶、雨前茶和秋茶等,60年代作家、70年代作家、美女作家(类似花茶?),这些原本是文学刊物促销或活跃版面偶尔为之的花样,被有心人白烨先生拣来了,并将此作理论之框架,确也比较少见。为了强化“80后”,白烨先生还在“80后”研讨会上否定“青春文学”,白烨先生说:“‘80后’是指出生于1980年至1989年的写作者,这个群体涵盖初中、高中、大学及大学辍学者。关于今天研讨会的称谓,是用青春文学,还是用‘80后’?我们考虑认为,所谓青春文学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是用于柜台上的语言,不是文学概念。”(见《北语网》)那么,“80后”就是文学概念了么?白烨先生没有说明。

尤其是,白烨先生还反对时尚写作,作为《上海宝贝》的出版人,这么说着实有些虚伪,特别是《911死婚礼》的出版人之一,“80后”青春文学的出版人之一,是谁开的好张啊?我承认白烨先生在中国文坛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除自传体长篇小说《911死婚礼》以外,都保持了学商两丰收。这么些年来,书发行得好,学术地位也混凝土般坚不可摧。稍稍缺憾的就是经常自己的矛扎了自己的盾,但玉不盖掩石,白烨先生的如晴朗之夜空闪烁的一角,惟想劝白烨先生,不妨放弃你那人人恶之的“80后”,研究谁就是谁,多谈文本,少玩概念。毕竟,白烨先生在研究了美女作家、“80后”以后,还会有其他的群体,当然,到那时再说那时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