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世存说到爱情,我就笑了

(2006-11-13 00:22:09)
分类: 有时爱,有时痛

在网络上看到余世存的博客文章,标题叫做“为什么爱情的童话必然破灭”。我在这几个汉字上停留了好几秒钟。

 

        我没想到他还会思考这类问题。大学毕业之后,作为诗人的我,和作为“中国问题专家”的他,越走越远。起初还在一起吃吃喝喝,后来就不太知道对方都在搞些什么名堂了。有时他给我发来一些文章,我也只能看个半懂。我眼里的余世存始终是个出生太晚的九叶派诗人,既不是思想家,更不是搞政治的好材料,至于他怎么就走上了另外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大概跟命运有关吧。1989年之后,我们这代人纷纷寻找各自的方向,我返回内心,在逃避中写作,在他看来想必有些犬儒;他则似乎承担了一些无人要求他承担的东西,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挑夫,背影有点悲壮。他这么一个逼着自己理性起来的人,却也会在这个年头思考爱情问题,在我看来很是无厘头。

 

为什么爱情的童话必然破灭呢?余世存认为,原因在于,“现实中难以做到二人世界的纯粹性”。他把“纯粹性”这个哲学范畴引入爱情话语,进而阐述爱情要求从童话外壳中突破,成长为神话,或进入更复杂的世界。他还想象了一种“新世界的爱”,一种宽泛博大、符合人类理想的爱情,就连萨特与波伏瓦的爱情也难以企及那目标。在这种习惯性的延伸中,余世存把一个日本姑娘对爱情的迷惑,上升为他自己对于现代性背景下的人类之爱的困惑,最终迷失于一个童真般的提问。

 

依我看来,一切童话都冀望于时间的恩赐。在最完美的节点上,历史进程戛然而止,童话的甘露就凝结了。所有的童话都是篇幅短小的,无法在时间中延伸下去,否则就会沦陷。有着俳句般美学的童话,与残酷漫长的生命,是两种无法相恰的事物,所以,以我们的生命演绎爱情童话,自然是要破灭的,这个破灭的过程不仅不值得惊奇,相反,它太过自然,以致于我们对破灭的悲怆性产生了疑问。

 

少年时代读《哭泣的骆驼》,被感动得不行不行的。但在落泪的同时,我也不乏恶意地想过,如果三毛的丈夫荷西不死,如果他们的爱情和生活就那样延续下去,他们还会拥有童话吗?成就童话的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着”,而是死亡的猝然来临。在死亡与童话的这种暧昧联系中,我们能够洞察人类情感方式的偏执一面,我们也许无法从甜美中品味到甜美,而只有从残酷与自戕般的境遇里才能找到快感与迷醉。如此看来,爱情的童话也许从来就是一个假象、一个事故、一次心志短路,只在它破灭之后,爱情才能找到真正的道路。

 

余世存在他的文章末尾,引用了冈林信康的歌词,但他误以为那是中国人的诗。这就好像我曾经把北岛的诗误以为是彭天波的作品那样。有些文字年代久远,不知道是三叶草还是化石,但它们携带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冈林信康的那首歌词以中文出现,是在《北方的河》里。我和余世存读张承志的时候,正是鬓发青葱、壮志满怀的年龄。后来我们都剃过光头,再后来又有了零星白发。

 

现在,当我们谈论爱情和童话的时候,我们都有些不自信了。那似乎并不是属于我们的话题。

河流在远去,这是唯一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天的阳光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