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挨好这一刀?
(2009-06-16 00:10:46)
标签:
阑尾炎生活感悟杂谈 |
分类: 随感杂谈 |
因为最近把阑尾割了的原因,朋友见面,经常会说,“还是割了的好,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听起来暖暖的,更暖的是,“我也早就割了”,这属于阶级兄弟了。
给人的感觉,阑尾炎发作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事,不过百度了一下,中国人的发病率只有4%左右,尽管似乎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据说西方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主动把阑尾割掉,因为反正这个器官没什么用,留在身体里也是个不定时炸弹,与其总担心它突然发作,倒不如先发制人割了省心。当然,西方人的发病率也许更高吧。
也许是中医中手术伤元的观念制约吧,中国人基本上极少有人身体好好的而自己主动把阑尾割掉的。大多数人当然是根本不知道阑尾炎这回事儿,但即使知道,也不会在身体倍儿棒的时候,跑到医院给医生说,趁我现在没事儿,把阑尾给我切了吧。
即使是像我这样,曾经得过慢性阑尾炎,首先也都是选择保守治疗,尽管医生交代说最好在完全康复后三个月后把阑尾割了,但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主动去引身就刀,那不是找罪受么?
当然,主要的原因是,尽管一旦得过一次阑尾炎,即使保守治疗完全恢复,以后再次复发的概率就高的多,但那毕竟不是100%的复发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概率之外的那一部分。
虽然,自从自己几年前那次慢性阑尾炎保守治疗好了之后,就已经落了下心病,每次肚子一不舒服,首先就下意识的去按右下腹,心想不会是阑尾炎范了吧?在出国的时候还曾经暗自琢磨过,要是到了那边突发阑尾炎怎么办?听说美国医疗费用特贵,不知道我们买的医疗保险管不管阑尾炎?以至于这次肚子不舒服,尽管开始时肚子不疼,但自己一开始就想到了阑尾炎,不知道这个心理作用对最终的阑尾发作有多大关系?
常言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其实,牙再怎么疼,一般是不至于要命的。但是阑尾炎要是发作了,不但疼,可真是会要命的。从这个角度,我一直在想,如果一个人在交通不便又医疗不行的地方突发阑尾炎,比如现在很多独自旅行的驴友客们,到了一个只能步行几天才能到达的地方,岂不是必死无疑么?至少,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讲村官故事的电视剧,一个村民就是突发阑尾炎,村子里的赤脚医生不会做手术,等经过十几个小时、走过数十里的山路把病人抬到遥远的镇医院时,病人已经肠穿孔而亡。幸好,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小概率事件。
所谓“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如果命中注定必须挨这一刀,那么我们该如何挨好这一刀呢?选择在身体倍儿棒时去挨刀的,应该属于人群中的敢于面对痛苦、善于争取主动、用于把握未来的少数不平凡一族,而自己则显然属于平凡的多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