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付兵涛
付兵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97
  • 关注人气:1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友小记

(2009-06-05 12:00:15)
标签:

病友

病房

小记

北京

杂谈

分类: 随感杂谈

我所在的病房,是一个6+1的普通病房。所谓6+1是因为本来是个6人间的病房,但是又在阳台上加了一张病床,医院也算是把病房空间最大化了。实际上这个医院并非北京众多的著名医院之一,所以病床也并不十分紧张。来此看病的,一般都是求个就近,不像别的医院那样有很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

 

不过话虽这么说,自己住院三天,病友也有几个进出。自己是5月29日急诊直接转手术,因此住院时间是从手术结束也就是5月30日凌晨开始的。第二天下午,就有两个病人出院。由于相处时间只有半天,简单略过。只听说,其中一位是跟人打架胸骨折了6根顺带还把肺给扎破了。不过,这老兄乃军人出身,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满不在乎,整日里给大家玩笑打气,带动的病房里全无其他病房的阴郁之气,走了之后,几个病友情绪都颇有低落。这位大哥的夫人也是大嗓门,颇有点那种老北京女人的豪气,30日早上我就是在她的高谈阔论声中被吵醒的,听她在高声称赞他们家20年前买的天坛牌大木床多么多么好。

 

与自己临床的,是一位来自承德的大哥,在北京打工时突发肠梗阻,已经住了半个多月,跟我同一天出的院。他老婆在病房陪护,他小姨子家在北京,因为发现医院的营养餐吃了拉肚子,所以她小姨子每天早上做了饭之后从东直门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在中午之前给他送过来。他小姨子也真是个好人。他老婆十分开朗热心,看到哪个病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往往在第一时间上去帮忙。他们家是农村,家里养了两头大肥猪,两匹马,几十只老母鸡,还有两只母羊,每天有喝不完的羊奶。他老婆说,要不是他这个病,今年他们家在村子里应该也算是条件不错的了,因为住院花费至少也得1.5万,而他们那里农村的大病合作医疗估计只能报销40%左右。所以在最后的几天,她还固执的兼职给隔壁病房的一个老头做护工,四天时间赚了280元。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男孩马上要高考,说是学习成绩还不错,去年考上了河北金融学院没去上,今年复习一心想到北京上学,还想学主持人专业。小的女孩,只有8岁,一打电话就哭,说是很想念妈妈。同事给我送的果篮,她灿灿的问能否把篮子给她,说是带回去给她小女采蘑菇用,她看了肯定特细化,而且说只要有了这个篮子就不用买别的礼物了。他们赶着出院也是为了回去给6号高考的儿子鼓劲。热心的两口子跟病房的几个病友都成了朋友,留电话邀请对方去承德作客。

 

再旁边一位是位退休的国企大货车司机,身材高大,住了七八天了,还没有确诊具体病情。肯定跟胆有关,因为浑身特别黄,估计是胆汁进入血液了,但是他坚决不同意把胆切除,要留着以后吃好东西时排毒用呢。我出院时医院准备安排他下午做12指肠镜。他家是北京的,就住在传媒大学旁边,老伴每天来医院陪着。他则一直对医院充满怨气,说医术太差,一会儿让吃饭一会儿又不让吃饭,来回着折腾,却不能确诊病情。之所以来这里住院,也是考虑着离家比较近。我在那几天,每天大量输液,经常熬到半夜,可能是病房里最受罪的一个了。

 

靠窗子加床的那位,也是位退休老人,好像是血栓栓住了腿,每天也是老伴从家里做了饭过来陪着。我出院时,医生说他已经可以出院了,但是老先生及其老伴认为还没有好彻底,不同意出院,医生只好又给开了一些药养着。老先生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退休后才回北京。

不时在病房说起他在兵团时事情。因为恰好,在我住院的第二天,又住进来两位,其中一位是新疆兵团的,退休后,到北京跟儿子一块住。这位老爷子进医院第一件事儿是去医院对面超市买了一大包方便面回来,听他口音是河南人,以为他是喜欢吃面呢,他却说是因为医院伙食太贵了,自己一个月才1000多元的退休金,医药费又只能报销50%左右,因此必须省钱。我问怎么不花儿子的钱,他自己的钱就够了,况且儿子挣钱也不多。他儿子来过医院两次,但我印象不太好。他得的是疝气,这个病是小孩子易得的,他说自己30年前在兵团干活,可能出力太过,得过一次疝气也做了手术,这次是前段时间到河南游玩时不知道怎么着又犯了。他对河南鲁山老家的印象不好,说是那里的很多年轻人不养活父母,很多老年人都七老八十了都还得自己下地干活。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在农村养老的人,除非不会动弹,哪个不是活到老干到老的?

 

我这位老乡最羡慕的跟他一块住院的那位老爷子,80岁高龄了,而退休金有2000多。但是,这位老爷子却比他更不舍得花钱。跟他儿媳妇说,一天的伙食费10元就够了,当我们告诉他,头天晚上他喝的粥就要两块一碗时,他立马说以后不喝粥了,白开水就行。总的说,老爷子应该是比较幸福的一族了。80岁高龄了,除了耳朵有点背,别的啥都能自理,也不要家人陪护。他儿媳妇白天来看他,他就一个劲儿往外赶。他儿媳妇也不错,怕他不舍得花钱吃好的,就从外面买了酱鸡给她吃。老爷子不舍得花钱,但是胃口倒是蛮好,儿媳妇买来了,吃的还是很香的。

 

最后一位是跟我同病相怜的小伙子,甘肃人,来京五年了,帮朋友做房屋中介工作。割阑尾时间比我早12个小时,说他来京五年从未生过病,这次是头天晚上跟朋友喝酒吃大排档,喝了8瓶啤酒之后引起急性阑尾炎的。小伙子比我瘦的多,手术只用了40分钟,不像我用了2个小时,因为我在手术时听两个医生聊天,说我的阑尾藏的深,费半天劲才找到。但是小伙子说他手术时麻醉还未彻底,手术时明显感到刀子划破肚皮的疼痛。不知道他是不是错觉。因为,20多年前我父亲做手术,就是因为麻醉失败,医生下刀子时我爸发出嘶声裂肺的嚎叫,最后手术也被迫中断,过了几天采用新的麻醉技术,才完成了手术。如果一直疼痛,小伙子是不能忍过40分钟的手术的。不管怎么说,小伙子年轻确实恢复的快,尽管我们俩同时出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