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价上涨的“温水煮蛙”效应

(2008-06-26 20:22:10)
标签:

cpi

物价

温水煮青蛙

通货膨胀

城镇储户

问卷调查

储户

储蓄

预期

分类: 宏观观察

昨天央行公布了“2008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央行的这个调查问卷由于是每个季度才进行一次,相对其他很多市场调查来说时间间隔过长(例如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每个月一次),因此来说市场的反映比较平淡。但是,与某些号称是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全国性市场调查却只采集一两千样本不同,央行的这项调查一般有2万个样本,因此,至少代表性来说,央行的这个调查的样本量还是有绝对优势的。而且中的很多数据,对于判断经济走势特别是季度性的经济走势还是很有参价值的。

根据央行昨天公布的调查综述,今年二季度“居民判断‘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占比达45.0%,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但比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为51.6%,比上季提高4.1个百分点,居民对当前高物价的承受心理趋于稳定”,一降一升两个数字,反映了五月份CPI同比上涨速度放缓(7.7%,比二三四三个月都低)的事实,因为二季度的调查是在5月份进行的。要知道,在上个季度,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达49.2%的历史最高水平,并且首次超过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超出1.7个百分点。而上个季度调查进行的2月份,CPI高达8.7%,是去年以来这轮CPI上涨的迄今最高点。

但是,选择“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比例比上季度提高,与其说是对5月份CPI回落的反映,毋宁说是“温水煮蛙”效应的结果。“温水煮蛙”出自美国一所大学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跳出锅外,安然逃生;之后,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温。开始,青蛙还很得意,在温暖惬意的水中悠然自得,直到感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再想跃出水面却已四肢无力,欲跳不能了,最终青蛙被活活煮死在热水中。这个比喻或许不一定恰当,因为CPI涨幅毕竟是在下降,而不是像水温那样一直上升。但是,因为我们常说的CPI涨幅都是指的同比,这轮物价上升是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启动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数不断提高,所以CPI涨幅自然也就会下降了。但是,物价却是已经实实在在的长上来了,而且根据“价格粘性”,这个物价很可能还会长期持续下去。这就是央行分析中所说的“居民对当前高物价的承受心理趋于稳定”,注意,这里说的是对“高物价”的承受能力,而不是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一现象。例如,现在上周发改委提高油价,引起市民特别是车民车市一片惊慌,但是估计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慢慢的接受这个现实,该干嘛干嘛。记得几年前北京出租车提价,从每公里从1.6元提到2元,当时自己和周围很多朋友的反映都是从此之后尽量少坐出租车,可是现在,还不是该坐就坐,早忘了当初每公里1.6元的碴儿(夏利还1.2元呢)。

不过,平静接受是一回事儿(不接受也没法子啊!),物价上涨是另外一回事儿。这次的调查显示,居民对第3季度物价预期仍较悲观,50.5%的被调查者认为3季度物价“上升”,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并且是调查以来同期最高。由此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公众预期还在(07年四季度最高,达64.8%),今后的物价上涨压力仍然会很大(还是那句话,由于基数太高,CPI同比涨幅会回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