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静的数据 不平静的股市(一周宏观经济述评0616)

(2008-06-16 08:01:42)
标签:

八连阴

cpi

ppi

pmi

宏观经济

m1

货币供应量

进出口

顺差

新出口订单

财经

分类: 宏观观察

平静的数据 不平静的股市

(一周宏观经济述评20080616 

   

上周是宏观数据密集发布的一周,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分别公布了价格、消费、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等五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尽管各个数据有喜有忧,但大部分都在市场预期之内,总体上比较平静。

 

价格方面,5月份CPI同比上涨7.7%,与此前三个月依次8.7%、8.3%、8.5%的数据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CPI涨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食品价格涨幅回落。食品价格是这轮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5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涨幅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回落达20.3个百分点。从反映价格最新变动的环比数据看,食品价格比上月下降1.3%,5月份CPI比上月下降0.4%。二是翘尾因素减少。CPI是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攀升的,今年五六月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不断抬升,翘尾因素不断减少,CPI的同比涨幅自然要有所下降。三是价格控制政策效应显现。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国家对国内成品油、公共事业服务、景区门票、牛奶等重要领域都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地震发生后,发改委更进一步授权地方物价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物价进行管控。

 

上述三个因素都将持续发生作用,预计今后几个月CPI再次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形势也依然严峻,是否能够实现软着陆,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首先,5月份PPI同比上涨8.2%,高于4月份的8.1%和3月份的8.0%。这是自2004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当时年率升8.4%;同时也是自去年2月份以来,PPI涨幅首次超过CPI。PPI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是不断上涨的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最近屡创新高的国际油价告诉我们,今后PPI继续上涨的压力丝毫没有消除,并将继续对CPI形成上涨压力,如5月份CPI里面的非食品价格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7.9%,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7.4%,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8和0.3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4亿元,同比增长21.6%,比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由于价格上涨幅度下降,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高于上个月的水平(4月份实际增长率13.9%,5月份估计为14.1%)。此外,关于5月份的消费数据还要考虑一个往年没有的因素,即“五一”假期从以前的七天缩短为三天,“五一黄金周”的消费刺激效应骤然消失。据估计,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5月份的消费增长率应该可以达到22.5%。

 

对外经济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进出口增长优于预期。5月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9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延续了从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5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25家,同比下降10.94%。与此保持一致,美国和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也都是新批企业数量下降而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增长。

 

此前(6月1日)公布的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显示,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4%,比上月的58.9%回落5.5个百分点,由于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商品出口的重要先行指标,因此市场纷纷对5月份出口情况表示担忧。但是海关总署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进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增速从4月份的21.8提高到28.1%,进口增速从4月份的26.3%提高到40%,在两者作用下,5月份贸易顺差达到202亿美元,虽然比与去年同期略微减少(去年同期为224亿美元),但是增幅高于预期,且是今年以来首个单月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的月份。从国别看,欧盟继续超越美国,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盟出口增长27.4%,远高于对美出口增速(9.1%),不过对美出口的这一增速要好于此前市场预期。与欧美受次贷危机影响导致从中国进口增长放缓相比,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快速增长,5月份中国与印度、巴西、越南的贸易总额增速分别为70.3%、75.6%和67.1%,其中中国向对方的出口增速分别为51.8%、84.3%和73.4%,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央行在上周公布了最新的货币信贷数据。截至2008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93%,增幅比上月末低1.12个百分点。M2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存款的大幅增长。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3.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4%,比上月末高1.9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8826亿元,同比多增7245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2369亿元,同比多增5154亿元(去年同期下降2784亿元)。人民不储蓄存款同比多增容易理解,股票市场今年5月份持续下跌,而去年5月份则是持续上涨。至于M1增速低于M2,也好理解,因为M1=M0+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增加会体现在M2里面却不会体现在M1里面,同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定期存款的比例也一直在提高。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超出了此前的预期(Bloomberg的预测中值为17%),也为央行此前突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供1个百分点做了很好的注脚。

 

尽管宏观经济数据大多相对平静,但是上周的股市却很不平静,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6月10日(上周二)一开盘,股市即跳空低开,当天各类个股近乎全面冲击跌停,护综指最终暴跌7.73%(257.34点),创出一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并且是自1996年12月14日实施涨跌停制度以来的历史第八大单日跌幅,此后三个交易日,护综指连破3000和2900两个心理关口,并创下2865.88的新低。上周五收盘后,深成指跌破万点大关(收盘9936.73点),沪综指出现史上罕见的八连阴。一周跌幅,沪综指达13.84%,深成指周跌幅达15.32%,同时也创下12年的周跌幅纪录。

 

股票市场被称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票指数的涨跌反映应该的主要是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都会在股票市场得到最快的体现。例如,6月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份失业率数据为5.5%,比上月大幅提高0.5个百分点,而不是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仅小升至5.1%,美国几大股指马上应声而落。同样,6月13日美国5月份CPI报告公布,因为核心CPI符合预期,市场松了一口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立即强劲攀升。与美国这种股市与经济保持步调一致的情况不同,我国股市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反应似乎十分迟钝。典型的情况是,股票市场一路埋头上涨或者下跌,丝毫不理会宏观经济的好坏,直到有一天市场突然意识到自己远离经济太远了,就开始大规模的纠偏调整。问题在于,这种报复性的纠偏,往往又会导致另一方向的非理性倾斜。上周的股票市场大跌就是个例子,大跌的动因据说是央行突然宣布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然而,上周二CPI数据公布后,尽管涨幅完全符合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实际上还是此前市场预测区间〔7.7-8.1〕的下限),股市不仅丝毫没有松了一口气的意思,反而继续我行我素的一路下行。因此,现在再把我国股市归为政策市可能不一定准确,但把其归为不成熟市场(美其名曰新兴市场)倒是一点都没有错。
 
图1:PMI-新出口订单

平静的数据 <wbr>不平静的股市(一周宏观经济述评0616)

 

 

图2:上证指数走势

平静的数据 <wbr>不平静的股市(一周宏观经济述评06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