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军为什么能收购冠军

(2007-06-15 15:37:58)
标签:

荷兰银行

并购

可持续发展

巴克莱

分类: 银行观察
 

 6月7日晚,荷兰银行(ABN AMRO)获得“英国《金融时报》可持续银行奖”(FT Sustainable Banking awards)总冠军,获得该奖项亚军的是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冠亚军都是来自欧洲的强势银行。

 

不无巧合的是,最近正在上演的银行并购争夺战中,两大主角正是这里的冠亚军荷兰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然而,与人们习惯意识中应该“强吃弱”不同的是,在这场并购大戏中,似乎应该更强的“冠军”充当的却是被收购的角色。

 

当然,“可持续银行奖”仅仅反映了银行强弱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获得冠军的荷兰银行,可能在很多其他方面,并不如获得亚军的巴克莱银行,何况冠亚军之间本身可能也就是分毫的差距而已。

 

另外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根据《财富》(Fortune)2006全球500强排行榜的数据(截至2005年末或者2006年3月末),荷兰银行全球排名82位(银行业15位),巴克莱银行全球排名103位(银行业18位),两者的经营收入相差约60亿美元。显然,至少在规模方面,荷兰银行是大于巴克莱银行的。

 

但是,大并不等于强,在某些人,特别是在投资者看来,更能反映银行强弱的指标是利润率。巴克莱银行的收入利率润是12%,荷兰银行的收入利润率只有10%,结果,尽管荷兰银行的总收入比巴克莱银行多,其总利润却比后者少。

 

个中原因,市场也很疑惑,要知道,执行全球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荷兰银行,在很多领域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例如荷兰银行的资产管理、现金管理、并购、贸易融资等业务,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屡获国际顶尖专业金融杂志大奖。荷兰银行获得上面所说的可持续银行奖冠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在环保衍生金融产品方面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经营管理方面,去年笔者曾有幸在荷银总部学习过一段时间,处处感受的也是国际先进银行的先进管理模式,看不到有任何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一定是荷兰银行在别的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笔者无意中看到一份美林证券有关荷兰银行的分析报告,其中的一些观点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释疑解惑。该报告发表于去年9月,由美林证券驻伦敦的分析师Stuart Graham 和Manus Costello合作撰写。在报告中,两位分析师指出,荷兰银行分散化经营的策略,大大降低了该行的风险,可是荷兰银行的问题就在于其经营太“分散”了。一般来说,在行业和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牛市),需要的是积极进取的集中式经营策略,以获取最大收益,在行业和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熊市),需要的是保守防御的分散式经营策略,以降低系统风险。目前,全世界银行业都处于上升阶段,荷兰银行的做法,就像是在“牛市”中采取“熊市”策略,所以,尽管业绩也不俗,但是与业内相对更加专业化的巴克莱银行相比,就显得略逊一筹。

 

也正因为这一点,经营管理没有任何问题的荷兰银行,近几年的总体股东回报率(TRS,Total Return to Shareholders)一直不尽如人意,很多机构投资者早就表达了对荷兰银行不满、并要求重组的态度。机构投资者其实是在重复那个有关企业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的古老格言:从股东的角度看,不需要“麻烦”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来为其降低风险,因为股东通过自身的分散化投资,已经实现了风险“分散”。

 

事实上,关于荷兰银行经营太分散的问题,在这次并购争夺站中表现的也很充分。巴克莱收购荷兰银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荷兰银行先把其美国子公司LaSalle出售给美洲银行;而收购大战的另一方,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组成的收购竟标团,则是打算在收购成功后,由竟标团的成员将荷兰银行几大业务进行瓜分。

 

 (本文已公开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06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