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忆网控◆田溯宁经营管理文集◆ |
另一种“江南模式”?
《计算机世界》
十里荷香,三秋桂子。以前,金人向往江南的风光,只能金戈铁马打过来。江南美景难以复制,江南的民营经济也是独特的。
十里荷香,三秋桂子。以前,金人向往江南的风光,只能金戈铁马打过来。江南美景难以复制,江南的民营经济也是独特的。
田溯宁说,可以讲网通公司的杭、宁模式了。可是听起来,总感觉这种模式的背后还有一些空
白。杭、宁宽带用户的增长速度是18%—20%,宽带网络已经延伸到了乡镇;杭、宁当地政府的开明,在全国是排在前面的;杭、宁民营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杭、宁软件、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网通改造互联生态的试验,杭、宁模式必然性的背后,隐藏了太多偶然性的东西,而这些偶然的东西,每一个对于模式的成败似乎都是关键的。
田溯宁说:“网通地方合资企业,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开明,宁愿不做,合资要慢慢谈,慢慢做,要花5~10年来试验。”网通主管宽带合资公司的孙畅女士认为,除了宁波、杭州以外,网通在淄博的发展得也很好,在重庆进展不错。话语背后,9家合资公司,也有一些不是那么的理想。其中原因,田溯宁解释说,不仅有政府、地点的因素,也有企业管理、文化方面的原因。
合资要付出代价,为寻求低成本的发展道路,网通别无选择。田溯宁说,要在一两个地区进行试验,精耕细作,可以失误,但是必须找出一种成功的模式,将来才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移植。他也坦白地承认,各个地方的条件不一样,移植也有很大危险,还有,将来的入其他地区的成本,与现在肯定也不一样。
宽带发展,从网络建设到接入,应用是第三个阶段,也是真正体现宽带价值的地方。田溯宁说:“地方的应用、内容就像地方的媒体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北京青年报》的模式难以搬到成都,《华西都市报》的运作方式,在北京不一定能够成功。韩国的宽带模式不适合杭州,为杭州、宁波定制的东西,搬到外地也会遇到挑战。
不过回头想想:几十万人已经可以体会到宽带的价值,无论当地政府,还是企业也确实从中得到了回报,网通更从中发现了宽带的赢利方法。杭、宁现象,即使不可以成为百分百能够复制的模式,它也会像“由我天地宽”一样,沉淀出自身的价值。
正如田溯宁所说的:“一个人,一个企业,总该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做,让它成为个人生命、企业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