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 |
周末,出门了,今天汇报下。
去了五台山,还愿!小钻一起去的。
愿望可显而知,当然是姻缘愿啦——上次去五台山已是好多年前。
我每次的拜求,总是如愿。我想,那是因为我真的发自内心地笃信这种力量,而且态度虔诚:绝对不买街头的草香,而要请庙里的香;把进庙门前关闭手机,甚至有可能都尽量把手机放在车上不随身携带;在求拜的地方不拍照;求拜的那天要吃斋;有求必应之后一定要去还愿。
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却每次都很灵验。
上次去五台山,其是路过,虽然很诚意但也非孤注一掷地许愿,可是几年下来,那愿望却真的实现,全遂了我的心,真让人感激。
这次好多年以后再去五台山。对那里已全然不是记忆里的印象。因为上次去已经是十一之后,天气冷冷,人影绰绰。这一次却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让人甚至都有些透不过气。
不过,我们却依然游得心旷神怡,因为我们知道这里藏着个地方寺意浓浓,而且故事浪漫。
其实这个地方已经有千多年的历史了,名头也甚至响亮——亚洲年代最早的、保存最好且最大的木建筑:佛光寺。可惜知知者寥寥,因此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也是费了些周折才发现这个大寺的。不过,也正因为此,这个建筑才能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吧。
据说,梁思成与林徽因当年是在敦煌的壁画上发现了有幅画记录了五台山佛光寺盛景,然后就按图索骥在这一带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村里发现了这座寺庙。
梁思成有这样记载:“我们在大厅里工作的第三天,我妻子在一根梁的根部下面注意到有中国墨的很淡的字迹。这个发现对我们大家的影响有如电击一般。没有比实际写在庙的梁上或刻在石头上的日期更让人欢喜的东西了。那富丽堂皇的唐代建筑已在面前——但我怎样报道它的建造日期呢?唐朝从618年一直延续到906年。现在这带有淡淡字迹的木头即将提供给我盼望已久的答案。当我们大家忙着想办法在佛像群中搭起脚手架以便清洗梁柱和就近审视题字时,我妻子径直去工作了。她把头尽量往后仰,从下边各个不同角度尽力辨识梁上的文字。经过这样的一番艰苦努力,她认出一些隐约的人名,还带有长长的唐朝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右边的那根梁上,当时依稀可辨的是:‘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施主是个女的!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本身是个女人,将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希奇的古庙的人,而该庙的施主竟然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她生怕会由于生动的幻觉而误识了不易辨识的字。但她记得她在外面台阶前经幢石柱上看到过类似的带官职的人名。她离开大殿,想去核实她在石柱上看到过的刻字。她大喜过望地发现,除了一大串官名以外,石柱上赫然写着同样的句子:‘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石柱上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相当于公元857年。”
想象得出他们当时的惊喜.在那里的荒野,这样的惊喜一定是更加肆意的,也更让人激奋,并可以搀杂进多少浪漫啊.
这座寺院之偏僻至今也少游人前往。所以刚刚从熙熙攘攘的台怀镇跑到这里,真是觉得格外清雅,也更有寺院的意味。甚至于,院子里还有着两棵唐松!让人看得肃然起敬!
在那里耗了一个下午。其实院子里连卖茶水的小铺也没有,于是就抱着一瓶矿泉水,坐在草花丛丛的院子里晒了半天太阳,舒服得心都暖洋洋。
恩,看看佛光寺吧.(一直用拼音打字。打佛的时候突然发现,只有一个佛字可选,于是心里立刻都充满的敬意。)
佛光寺位于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寺因势建造,坐东向西,三面环山。
松柏苍翠,殿阁巍峨。
日本的寺院太多是这样的感觉,可见受唐文化影响之深。
建筑高低错落
记录了历史的牌匾
从这个角度看,真的很美啊
真是占尽了好风水的地方.
院落里的寺气浓郁.
寺里不让拍摄,里面的彩绘真是让人喜欢.还好,有林徽因的这张照片可以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