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1@365隋代·薛道衡

(2022-04-01 15:17:10)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故纸钩沉

隋代·薛道衡

杂谈

分类: 品思

隋·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薛道衡(535年~604年), 字玄卿,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万荣)人。隋朝大臣、诗人,东魏仪同三司薛孝通之子。
薛道衡出身河东薛氏,六岁丧父,专精好学,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初仕北齐,授主客郎。再仕北周,拜内史舍人。隋朝建立后,拜内史侍郎、开府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时,出为潘州刺史,迁司隶大夫,世称薛司隶,在隋朝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因上书隋炀帝,被迫自尽,时年七十岁,天下冤之。著有文集七十卷,流行于世,今存《薛司隶集》一卷。唐朝建立后,凭借其子薛收功劳,追赠上开府、临河县公。

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著名文人魏收说:“傅所谓以蚓投鱼耳。”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文学浮艳绮靡的余风,有些作品,却具有一种刚健清新的气息。如与杨素唱和的《从军行》,就是较好的边塞诗。代表作《昔昔盐》描写思妇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最为脍炙人口,甚至传说是其引起隋炀帝嫉妒而被杀害的原因。小诗《人日思归》含思委婉,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主要成就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专精好学,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有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一篇,辞藻华美,世时人称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齐时,薛道衡待诏文林馆,兼主客郎,负责接待、应对北周及陈的使者,与当时文坛才子李德林、卢思道等常相过从。
北齐亡,周武帝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为不受重用,便弃官归乡里。后来又入仕途为州主簿,不久又为司禄上土。

在隋文帝时,薛道衡倍受信任,担任机要职务多年,当时名臣如高颖、杨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声大振,一时无双。皇太子及诸王都争相与之结交,引以为荣。这对薛道衡来说本来应该是值得荣耀的事,然而,他却因此得罪晋王杨广而罹祸。

薛道衡从少时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他喜欢在沉静中构思,史称:“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论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隋书》讲:“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轶事典故

薛道衡出身世家,天资早慧,成人后文名大著,与卢思道、李德林齐名,为一代文章宗师的薛道衡,历仕北齐、北周和隋三朝,在每一朝都主要从事秘书工作,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秘书岗位上度过的。他写文章用心很专,“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每有文章写出,人们“无不呤诵焉”。隋文帝杨坚每次谈到他,总是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薛道衡不仅善于作文,而且善于谋事,是一个很有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的人。北齐末年,薛道衡多次建议执政者采取对策,以防北周侵犯,遗憾的是这一极具政治远见的意见未被执政者所采纳,后来北齐果然为北周所灭。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令伐陈后,担负指挥重任的高颎特意找到薛道衡,要他分析和预测战争形势,薛道衡纵论天下态势,明确指出隋必胜、陈必亡,从而彻底打消了高颎心头的疑虑。高颎对薛道衡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然而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薛道衡也是如此。薛道衡的“短”,用隋文帝杨坚的话说,就是“迂诞”,也就是为人迂阔,不得“转”。隋文帝曾经多次对他“诫之以迂诞 ”,然而薛道衡就是改不了(更准确地说是不愿改),结果由此得祸。
隋文帝开皇年间,薛道衡因受株连除名,流放岭南。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时任扬州总管,想拉拢他,便派人传话,要他取道扬州去岭南,打算启奏文帝,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然而薛道衡历来看不惯杨广的为人,不乐意去晋王府工作,于是取道江陵而去,不给杨广面子。杨广即位后,仍旧对薛道衡存有一丝爱慕之心,外放他到番州去做刺史。薛道衡又不与杨广合作,只过了一年多,便上表请求致仕(退休)。杨广同意他回京,并打算留他做秘书监。
薛道衡到京后,却呈上一篇长文《高祖文皇帝颂》,对已仙逝的隋文帝极尽赞颂之词。杨广读了此文,气得要命,对大臣苏威说:“薛道衡极力赞美先朝,和《鱼藻》的用意相同。”《鱼藻》是《诗经》中的作品,据说是借怀念武王来讽刺幽王的。但杨广隐忍未发,只是安排薛道衡去做司隶大夫,然后找机会给他安上一个罪名,治他的罪。可是薛道衡一点也没有去想自己的处境有什么不妙。司隶刺史房彦谦是薛道衡的朋友,眼看薛道衡大难临头,便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要他夹紧尾巴做人,他也不听。有一次朝廷议定新的律令,议论了许久也没有结果,薛道衡便对同僚说:“要是高颎不死,新律早就制定并且颁布实行了!”高颎是文帝朝宰相,相当能干,后因得罪杨广被处死。此话传到杨广耳中,他怒不可遏,当即把薛道衡传来责问:“你怀念高颎吗?”于是下令逮捕他,并给他安上一个“悖逆”的罪名,命他自尽。他的妻子儿女也跟着倒霉,被流放到新疆的且末。
薛道衡如此“迂诞”,总不给杨广面子,他由此得祸,虽然让人深感痛惜,却不使人觉得意外。只是给他定一个“悖逆”的罪名,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一介书生,手无一兵一卒,怎么可能心怀叛逆和起兵造反!他无非是不愿意讨好人,不知道卖身投靠罢了!他如果处世圆滑,善于阿谀奉承,不用心琢磨事而专心琢磨人,当然不会如此“迂诞”,也不会遭此大祸了。薛道衡的悲剧,与其说是他个人的悲剧,倒不如说是旧时代忠直耿介之士的共同悲剧。
说到薛道衡的“迂”,《隋唐嘉话》等野史笔记记载的咏诗一事,倒是很能反映他的性格特点。隋炀帝杨广爱好文学,才华横溢,他曾对臣下说:“人们都认为我是靠父祖的原因当上的皇帝。即使让我同士大夫比试才学,我还是天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自然不能容忍别的文士在诗文上超过自己。有一次,朝廷聚会上,有人出题以“泥”字押韵,众大臣苦思冥想而不见起色,隋炀帝便作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众大臣惊叹不已。薛道衡也作了一首以“泥”字押韵的诗,为所和之诗最佳,其中以“空梁落燕泥”一句尤受激赏,众大臣惊叹不已,高呼厉害。当然使隋炀帝嫉妒。据说薛道衡临刑前,炀帝曾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后人依据此类记载,把薛道衡之死看做诗祸,虽然完全不符合事实,但由此也可说明薛道衡的个性的确狷介,不善于矫饰,更不愿意扭曲本性投人所好,这当然也是一种“迂诞”的表现。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豫章行》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
前瞻叠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
枫叶朝飞向京洛,文鱼夜过历吴洲。
君行远度茱萸岭,妾住长依明月楼。
楼中愁思不开嚬,始复临窻望早春。
鸳鸯水上萍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
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
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
当学织女嫁牵牛,莫作姮娥叛夫壻。
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复忆。
愿作王母三青鸟,飞去飞来传消息。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
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

注释
闽瓯:闽,五代十国之一。今福州市。瓯,古代地名。故地在今浙江省温州市。
东山:《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英妙:年少而才华出众的人;少年英俊。
屡经游:屡屡经过游览。
前瞻:前看。
叠障:重叠的障碍。
千重阻:千层阻碍。
却带:却带。后退带着。
惊湍:惊人的急流。惊涛,犹急流。
枫叶: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犹情书或书信。
朝飞:早晨飞起。
京洛:京都洛阳。
文鱼:鲤鱼。一说为有翅能飞的鱼。有斑彩的鱼;金鱼。
历:经历。经过。
吴洲:吴国的沙洲。
茱萸: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开嚬:解开紧皱的眉头。
嚬:古同“颦”。
始复:开始再次。又开始。
萍:浮萍。
初合:初次应合。
并新:一并迎新。
常时:平常时候。往常时刻。
角枕:角制的或用角装饰的枕头。
无复:再没有。
画眉人:帮妻子画眉的人,指夫婿。
画眉:以黛描饰眉毛。喻夫妻感情融洽。京兆画眉,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为妻子画眉,传为佳话。
照骨金环:《西京杂记》载汉高祖以宝环赐戚夫人,光照指骨。后因以“照骨”为典。
谁用许:谁用许给。不用许给。
见胆明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亦作“秦鉴”。秦始皇宫里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鉴别人心的邪正。后就用“秦镜、咸阳镜”等指明镜,能分辨是非,鉴别善恶。
荡子: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浪荡子。谓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或败坏家业的人。
留滞:在外停留;羁留。
况复:又何况。更加;加上。况且。
关山:关隘山口。
迢递:遥远貌。曲折貌。高远递进。
织女:织女星。
牵牛:牵牛星。织女配牛郎。
姮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即“嫦娥”。
夫婿:夫君。丈夫。
偏讶:偏偏惊讶。
限极:极限。
原作:愿作。
王母:西王母。
三青鸟: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借指使者。
丰城双剑:剑合丰城。晋代传说:张华望见丰城有剑气,乃以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掘得双剑,一口送给张华,一口自佩。张华、雷焕死后,双剑入延平津复合,化为二龙。
昔曾离:昔日曾经分离过
经年累月:经:经历;累月:连月。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复相随:又相随。
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
更移:变更迁移。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豫章行》
赏析

今江西南昌一带,为汉豫章郡。《豫章行》本汉乐府诗题,一般用来表现伤离别,惜年华,感叹时节如流,生命短促。曹魏以后,沿袭古题,代有所作,大都采用五言古体,而这首诗却用七言,形式显得新颖。七言诗体,自梁陈以来,由于王褒、庾信一大批作家有意为之,作为一种“新变”的诗体,已经日益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这首诗,正是足以显示七言新体魅力,足以代表时代风尚的力作。诗中写一位少妇对浪迹他方的丈夫的思念,仍是传统的伤别主题。

“江南地远结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瓯:浙江温州的别称。山东:指函谷关以东广大地区。英妙:英俊少年,用以美化少妇的丈夫。这两句是说,豫章是两京中原地区通往沿海地区的咽喉要道,中原地区的英俊少年、少妇的丈夫已经远游江南去了。
丈夫远征闽瓯,闺中人由别而思,由思而带来销魂肠断的痛苦。与君一别,彼此不仅要忍受漫长时间的离愁别恨,而且受到空间的远隔,生离犹如死别。
“前瞻叠嶂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千重、万里,极言山长水远。这两句是说从“山东”到“江南”,千里迢迢,瞻前顾后,要翻过重重高山,度过条条激流。
“枫叶朝飞向京洛,文鱼夜过历吴州。”这两句是说。在红叶纷纷飘落京都的时节,大概他已经随着水中的鱼儿在吴江边靠岸了。
“君行远度茱萸岭,妾住长倚明月楼。”这两句是说,当他艰难地翻越茱萸岭时,她也正好在明月之夜登上高楼苦苦的思念着他呵!
这四句就游子和思妇两面分说,从此一对恩爱夫妻,就一个在外地领略行路的艰辛,一个在内地体验相似的痛苦。以“文鱼”(有彩色花纹的鱼)对“枫叶”,以“茱萸岭”对“明月楼”,主要是取其色鲜妍,以唤起读者的美感。以“朝飞”对“夜过”,以“京洛”对“吴州”,主要是为了表明异地阔绝。“吴州”和“茱萸岭”为江南游子所行之处,“京洛”和“明月楼”为中州思妇居住之所,连接着这两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恨离愁。
这前八句为第一小节,略作交代,并点明题意,叙写江南游子的行程和夫妇的异地阔别。
“楼中愁思不开嚬,始复临窗望早春。”这两句是说,她成天双眉紧锁,悒悒无欢,春天来了,于是想到用临窗赏识春光来打发日子。
“鸳鸯水上萍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这是说她看到了鸳鸯戏水,仙鹤长鸣,满池浮萍满园花树。
“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前日画眉人。”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画眉人:汉代张敞为妻画眉,历来传为佳话,此后“画眉人”就成了爱人最美的指代词。这两句是说,她不由得回忆起昔日角枕旁的柔情蜜意,可现在她的那个“画眉人”却远在千山万水外。
“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这两句是说她没有心思梳妆打扮了,最贵重的首饰她也懒得戴了,最明亮的镜子她也懒得照了,因为这些都没人赏识,赞许了。
用“见胆”形容明镜的光亮,以“照骨”修饰金环的成色,美其事物,美其服饰,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美化人。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这两句是她自我排遣,自我安慰。是说,浪迹在外的游子,本来就容易因事耽搁停留;而自己的丈夫远行江南,一时回不来,是可以理解的。
“当学织女嫁牵牛,莫作嫦娥叛夫婿。”这两句是说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离别而抱怨,应当耐心等待,忠贞不二。应该像牵牛织女那样,总会有相聚的一天;嫦娥背叛自己的丈夫,就只有独处月宫,这是绝对不能仿效的。
楼中以下十二句,为第二小节,着重描写故居深闺中的少妇的苦闷。而这种苦闷在春天的特殊氛围中更显得哀婉动人。“空忆”以下,是对被春望所逗引起的一片春情的体贴入微的描写,写得跌宕起伏,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少妇的情意缠绵、回肠百结。
“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复忆。”这两句是说,少妇忽然从沉思中清醒过来,连自己也感到吃惊:嘴里说不要想他了,可是心里却老是这也忘不了那也忘不了。
“原作王母三青鸟,飞去飞来传消息。”这两句是说她幻想着变成西王母身边的三只青鸟,飞来飞去传递爱情的信息。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这两句是说她又想起丰城的雌雄双剑,纵使曾有分离,最后还是会合在一起。“丰城双剑”事,见《晋书·张华传》,因为丰城属豫章属县,故用来点染文意。
“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这两句是说,她不怕暂时的分离,她怕的只是丈夫猎取功名后将她抛弃。这里的“将军”和以上提到的“山东英妙”、“荡子”一样,都是一些虚拟之词,在诗中起着美化丈夫的作用。
“偏讶”以下最后八句,为第三小节,又别处生情,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用铺陈排比的辞赋手法,发为通体整齐骈俪的七言句式;注意选用色泽鲜妍的词语,从感官上引起读者的审美愉悦;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腻的刻画,以情动人。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注释
昔昔盐:隋唐乐府题名。明代杨慎认为就是梁代乐府《夜夜曲》。昔昔,夜夜的意思。盐,即艳,是一种音乐的曲名。
金堤:即堤岸。堤之土黄而坚固,故用“金”修饰。
蘼芜: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做香料。复:又。
沼:池塘。
桃李蹊(x):生长着桃树李树的小路。
秦氏女:指秦罗敷。汉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窦家妻:指窦滔之妻苏蕙。窦滔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被谪戍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
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即游子。
风月:风月之夜。
恒:常。敛:收敛。千金笑:一笑值千金。
双玉:指双目流泪。
盘龙:指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随镜隐:是说镜子因为不用而藏在匣中。盘龙随镜隐:思妇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
彩凤:指绣在帐帷上的凤凰。逐帷低:是说帷帐不上钩而长垂。思妇懒得整理房间,故帷帐老是垂挂着。
“飞魂”句:意谓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飞魂,一作“惊魂”。同夜鹊,形容像夜鹊那样神魂不定。汉末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倦寝”句: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倦寝,睡觉倦怠,即睡不着。
暗牖:昏暗的窗户。
空梁:空屋的房梁。
代: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
辽:辽水,在今辽宁省境内,即辽河。
那能:奈何这样。惜马蹄:爱惜马蹄,指不回来。东汉苏伯玉妻《盘中诗》:“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白话译文
丝丝垂柳低垂,轻轻覆盖在金黄色的堤岸上;又是浓浓夏日,蘼芜的叶子又变得异常繁茂浓密。
在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的池塘水溢出池塘外,桃李的花瓣随风飘然而落,撒满树下的路。
思妇长得像采桑的秦罗敷一样美貌,她对丈夫的思念情怀像织锦的窦家妻那样真切。
丈夫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在风月之夜只能独守空闺,忍受寂寞。
她独处闺中,长期收敛值千金的笑容,相思使她经常整日流泪。
她无心打扮,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被藏在匣中;懒得整理房间,凤形花纹的帷帐没上钩而长垂。
她因思念丈夫神魂不定,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
她的屋内,昏暗的窗户上到处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上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
丈夫征戍行踪不定,前年还在代州北部,而今又到了辽水西边。
一经出征,从此便再无消息,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昔昔盐》赏析

诗中着重描绘春天的萧瑟景象以衬托人物的内心感受。全诗铺排中有起伏,工稳中有流动,轻靡中有超逸,绮丽中有清俊。虽然情思轻靡,画面绮丽,但用意绵密,意象的转换如草蛇灰线,显得构思精巧,情韵连绵。

前四句写春末夏初的景物,引出思妇。这里写了垂柳、蘼芜、芙蓉和飞花四种各自独立的景物,以折杨柳送别、采芙蓉求欢等民俗事象来暗示思妇的心态,以悬念征夫的情感将四个貌似各不相干的画面融成一体。这开头四句具有“状溢目前”而“情在词外”的隐秀之美。
接着四句用旧事喻思妇守空闺,意象变换如峰回路转,从暗喻转为明写。“采桑”句承汉乐府《陌上桑》之意表示思妇的美好;“织锦”句借苏蕙织锦之典表示思妇的相思。“荡子”点明相思的对象,“关山”标明相思的遥远;“风月”句使诗题彰明更显著。“风月守空闺”,仅五字就勾勒出一个思妇独守空房,无心观赏大自然的风月美景,颇有“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情致。再用八句写思妇的悲苦情状,妙在用景物的衬托,把思妇的思念之切活画了出来。其中“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两句,则将思妇的内心完全形象化了,自然界的“夜鹊”和“晨鸡”用来比喻昼夜的更替,她的心就像这两句诗里的意象,感受到时世的沧桑嬗变。“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当时传诵的名句。牖暗,梁空,蛛网悬挂,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对偶和确切、形象的语言运用中,把门庭冷落的情况以及思妇极端凄凉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传说在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薛道衡将要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语否?”由于隋炀帝忌薛的诗才而特别提出这句诗,因而使之传为名句。这两句诗可用来形容人去楼空、好景不常这类景况。
以上多为近距离的意象,而最后四句多为远距离的意象。“代北”与“辽西”都是远离思妇的边塞,这是从空间上写其“远”“;前年”与“今岁”表明思妇与征人离别之久,这是从时间上写其“远”。正因为他们相距远,所以思妇回首往日而心境悲凉,展望来日,她与那征人团聚的希望虽然在寂寞中燃烧,但也在寂寞中破灭:“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结末二句埋怨丈夫久戍于外而不归,以问句作结,内心的埋怨之情表露无遗。
正是在这种由暗而明、由外而内、由近而远的意象转换之中,显示出此诗的特色:铺排中有起伏,工稳中有流动,轻靡中有超逸,绮丽中有清俊。尤其是“暗牖”二句,足以表明薛道衡学习南朝诗歌细致深微的艺术风格上尚能登堂入室。

名家点评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二):诗虽然是写思妇悬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又夹杂了一些齐梁轻薄的词句,但是“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却能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显出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曹道衡《乐府诗选》:“暗牖”二句是本诗名句,相传杨广因妒忌这两句诗而杀作者,虽未为可信,也足见出此二句感人的力量。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白话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该诗使用平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
《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又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91@365隋代·薛道衡

91@365隋代·薛道衡

《人日思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91@365隋代·薛道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