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2022-04-01 16:59:10)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韵流长

故纸钩沉

南北朝诗选

杂谈

分类: 诗词学习

南北朝诗选(二十) 
萧驎、高孝纬、鲍子卿、吴兴妖神、吴孜、徐怦、沈旋、祖孙登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萧驎
《咏耙复诗》

的的金纱净,离离宝撮分。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

《诗纪》云。疑即袙服。女有胁衣也。又云。丹铅馀录作复裙。逯安。《初学记》二十六服食部裙下引此诗。题作咏裙复。又玉台引此。题作咏衵复。衵与袙异。冯氏以袙复为衵服。非也。此寺应作咏袙复。袙复即帕复。或帕复。《释名》。帕复。横其腹也。又酉阳杂俎云。鬼以绫帕复赠辛秘。带有一结。皆即此袙复。似玉台、《初学记》皆误也。
【的的】1.分明貌。 2.光亮﹑鲜明貌。 
【离离】排列有序貌、清晰分明貌
撮分:束缚后松紧分明。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高孝纬
《空城雀》

百雉何寥廓,四面风云上。
纨素久为尘,池台尚可仰。
啾啾雀噪城,郁郁无欢赏。
日暮萦心曲,横琴聊自奖。

又名《代空城雀》。空城:空无一人的城镇。雀:麻雀。
百雉: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诸侯王的都城不得超过百雉,以防其坐大称雄。
何:何其。多么。
寥廓:辽阔。空旷深远。
四面:城墙的四面。
风云:风和云。代指战乱。比喻变化莫测。
上:到城墙上来。风嚣尘上。
纨素:指白色的绸子;精致洁白的细绢。泛指丝织品。
久为尘:长久变为尘土。风云战乱已使衣物埋入尘土,人死绝矣。
池台:池塘和楼台。
尚可仰:尚且可以仰望。只留下空空楼台也。
啾啾:象声词。鸟兽虫的鸣叫声。泛以象各种凄切尖细的声音。
雀噪城:麻雀聒噪于空城。
郁郁:郁闷,不高兴。形容忧伤苦闷。
无欢赏:没有人欢愉地观赏。
日暮:白日已暮晚。白日西沉。
萦:萦绕在。
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心绪。
横琴:横放古琴。
聊自奖:聊以自我奖励。无聊用以自我奖赏。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鲍子卿
《咏玉阶诗》

玉阶已夸丽,复得临紫微。
北户接翠幄,南路抵金扉。
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
轻苔染珠履,微淀拂罗衣。
独笑昆山曲,空见青凫飞。

注释
【玉阶】1.亦作"玉阶"。 2.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 3.指朝廷。
【夸丽】华丽。
【紫微】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 2.指帝王宫殿。
【北户】1.古国名。亦借指南方边远地区。 2.向北开的门。
【翠幄】翠色的帐幔。
“重叠通日影,参差藏月辉”这已不是写台阶,而是直抒宫殿的气象。
微淀,指轻尘。
【凫飞】据《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载﹐王乔任叶县令时,每月初一﹑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后用"凫飞"指县令上任或离去。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鲍子卿
《咏画扇诗》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立,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注解
1、眄 ::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2、黄鹄: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赏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互相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中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密切的融合。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互相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中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密切的融合。这无疑是题画诗形成的机缘与条件。就绘画而言,据《贞观公私画史》载,魏晋时期教化类绘画尚有十之一二,到南北朝时期,便十分少见了。由于政治权力对文化思想干预较少,这便为当时的诗人、画家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一个时期内,生活的怪异化,思想的极端化,形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的重要特征。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吴兴妖神
《赠谢府君览诗》

玉钗空中堕,金钿色行歇。
独泣谢春风,孤夜伤明月。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谢览(470年-510年),字景涤,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南齐、南梁大臣,中书令、金紫光禄大夫谢庄之孙,散骑常侍、太子詹事谢瀹之子。
谢览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陈郡谢氏,尚齐明帝萧鸾之女钱塘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以驸马身份历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东阁祭酒、相国户曹。南梁建立,历任中书侍郎、中庶子、吏部侍郎、侍中、中权长史、明威将军、新安太守、司徒咨议参军、仁威将军长史、行南徐州事、五兵尚书、吏部尚书,以吴兴太守致仕。
天监十二年(513年),即梁武帝年间,谢览辞世,追赠中书令。

“玉钗空中堕,金钿色行歇”两句应是写女子或妇人卸妆后的情景。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吴孜
《春闺怨》

玉关信使断,借问不相谙。
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分与光音绝,忽值日东南。
柳枝皆嬲燕,桑叶复催蚕。
物色顿如此,孀居自不堪。

一、二句写思妇怨苦之缘起:夫君从军在外,音信断绝,借问他人,又无人知晓,不禁怨从中来。因为是用叙述的口吻起句,因此是用叙述的口吻起句,因此开篇的感情还不是很强烈。“玉关”即玉门关,汉以来一直是西北著名的边关。按照古代诗歌中著名地名的一般用法,这倒不是说主人公的丈夫一定就从军玉门关,而只要理解为从军在边关地区就可以了。
三、四句,不怨丈夫,亦不怨信使,只怨春光,点出题目中的“春”字。“春光太无意”,不仅是指春光不晓人意,含意是双重的。因为不晓人意,所以在思妇烦恼伤心的时候,竟然会“窥窗来见参”,真是太不懂事了,无怪思妇要怨起春光来。一个“太”字正见出思妇之怨情。这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说明春光是在思妇不经意窗外景色时,偷偷映入眼帘的,从而也见出思妇凝神思念之专注。这二句以春光来表现主人公对丈夫的缱绻思念,比正面更有情致。
五、六句写主人公长久闭门居于深闺不见,不注意时光的流转,现在春光窥户,方才领悟到不知不觉中已经换了季节,到了春天。“久与光音绝”似乎也象征着思妇长久以来那种郁悒哀伤的心境,“久”与“忽”相对而言,时间感突出,情绪上亦有所转折。尽管其结果是更生一层怨恨。“日东南”即指春天的降临,由于日出的位置越接近春天,便越移向正东。这二句将思妇的视线直接引向户外,从而有了七、八句。
七、八句直接描绘户外春光,不过这描绘也不是纯粹欣赏性的,同样移入了主人公切盼与丈夫相聚的心念。“柳枝皆嬲燕”,“嬲”是相互嘻戏纠缠的意思,是相互嬉戏纠缠的意思,本是会意字,其中有“男”有“女”,一般用来写人,现在这样用法,本身就能暗示一种比喻的意义。而从“嬲”字在句子所处的位置看,又恰好与下面的“催”字相对,更可以理解为柳枝在春风中荡舞,拂动枝上群燕,似在与群燕相嬉。这种词语的多解性,往往也就是古典诗歌耐人咀嚼玩味的原因之人。“桑叶复催蚕”,则是说桑叶发芽了、长大了,仿佛在催促人们快去从事养蚕的工作。“蚕”指蚕事。由于蚕桑养蚕本是女子专利,又应春时,不抓紧便会让时机流过,因此古代诗歌中往往将蚕事与女子相思揉合一处写来。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句还暗喻着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两处景物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亦是思妇主观情感的一种对象化的体现。由此,思妇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春光动人而有所宽解,反而被引向更深的思念,更苦的哀怨。
九、十句最终点出了“春闺怨”的全部含意。“顿”,顿时,一下子,与前面的“忽”意思相近。“孀”在这里取其独居的意思。这二句道出了思妇内在的心理体验:眼前景物一下子变得如此春光融融,勃勃诱人,我那独居孤寂之心怎能承当?真正苦不堪言,尤其是“孀居自不堪”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诗“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思。这里传达出思妇内心情感上的骚动不平和孤寂难当,又怎一个“怨”字了得?!传统思妇诗一般讲究“怨而不怒”,而此诗最后的情感表达则有点突破传统的规范,有些“怒”甚至“恨”的味道了。因此在这一点上,此诗在古代最多的思妇诗中是很值得注意的。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徐怦
《夏日诗》

炎光歇中宇,清气入房栊。
晚荷犹卷绿,疏莲久落红。

“晚荷犹卷绿,疏莲久落红”:夏末初秋的荷叶还半卷着绿意,莲花由于红色花瓣多日来不断飘落而变得稀疏。诗句描绘的是晚夏时节池塘里荷花在慢慢枯萎、凋零的情景。诗句用的虽是艳彩,却又掺进淡淡的暗色调,真切地再现了荷花在晚夏时将被摧残的特征。又两句诗运用了倒置的手法,正常的语序应为“绿荷晚犹卷,红莲久落疏。”诗人现在将文字如此组合,目的是突出“晚”、“疏”,即一派萧条景象。而若依原先正常语序,“绿”、“红”两字置于诗首,就同诗句的主旨不协调。故倒其文以适其意境。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沈旋

沈旋,南朝梁官吏,字士规,沈约子,吴兴武康人也。袭爵,位司徒右长史,太子仆。以母忧去官。因蔬食辟谷,服除,犹绝粳粱。终于南康内史,谥曰恭。集注《迩言》,行于世。旋弟趋,字孝鲤,亦知名,位黄门郎。

《咏萤火诗》

火中变腐草,明灭靡恒调。
雨坠弗亏光,阳升反夺照。
泊树类奔星,集草疑馀燎。
望之如可灼,揽之徒有耀。

据《礼记·月令》篇:“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腐草为萤是一句比喻,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古时误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化而成。其实萤火虫是产卵在水边的草根,多半潜伏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这就是萤火虫 。
“望之如可灼,揽之徒有耀”:远远望去,像是可以烧炙;揽握在手,才知只有光耀,而并无热度。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南北朝·祖孙登

祖孙登(生卒年不详),仕于南朝陈,曾为记室,为司空侯安都门客。太建初,与张正见、徐伯阳、李爽、贺彻、阮卓、王由礼等以文为友,游宴赋诗,由徐伯阳编为《文会诗》三卷(已佚),盛传一时,今存诗九首。

咏风诗》

遥飖楚王宫,徘徊绕竹丛。
带叶俱吟树,将花共舞空。
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试上高台听,悲响定无穷。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咏城堑中荷诗》

白水丽金扉,青荷承日晖。
叶似环城盖,香乱上桥衣。
岸高知水落,影合见菱稀。
犹疑涉江处,空望采莲归。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赋得司马相如诗》

雍容文雅深,王吉共追寻。
当垆应酤酒,托意且弹琴。
上林能作赋,长门得赐金。
唯当有汉主,知怀封禅心。

【雍容】形容仪态大方,从容不迫。
【雅深】优美精深。
【托意】借事物以寄托感情。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赋得涉江采芙蓉诗》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一人从荷塘深处而来,一路上他的身影在艳丽的花影间时隐时现。出得莲池,衣襟上尚沾有浓郁的荷花香气。诗句写出了荷花的茂密和馥郁。人影在花影间摇晃,人乎?花乎?似融为一体了。花连成影又暗寓一茂密之境。衣襟沾上荷香,衣香?荷香?又似融一处,并暗嵌一香气浓郁之境。诗人于一片诗情画意之中隐约引来密莲、浓香的意象,可谓巧极。

【桂舟】用桂木造的船。《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王逸注:"犹乘桂木之船,沛然而行,。"后亦用作对舟船的美称。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紫骝马》

独有相思意,聊敞凤皇台。
莲披香稍上,月明光正来。
离鹄将云散,飞花似雪回。
遥思竹林友,前窗夜夜开。

“莲披香梢上,月明光正来。离鹄将云散,飞花似雪回”:
莲花的清香渐渐漫上枝头,明月的光辉正洒满大地。天鹅翱翔带起片片云彩在远天离散了,离枝的花瓣雪片似地萦绕着飞回。诗句写夜晚莲香月明、鹄去花飞的情景。月色朦胧,莲香时来。天鹅振羽散飞天空,模糊一片,象被风扯碎的云朵。夜风徐徐,残花点点,月色辉映下有如雪花似地飞旋飘零。诗人融嗅觉与视觉感受为一体,将鹄与云相衬,花与雪相比,构成一幅扑朔迷离、清幽孤寂的夜景,使相思之情油然叠起。

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小诗。诗题称“宫殿名”,即诗中明用、暗用了一些宫殿名。这是南朝流行的一种文字游戏,除殿名外,还有用药名、州郡名、星名来作诗的,虽无太大的意义,却因增加了写作难度,可以起到训练写作技巧的作用。其难处在于用了各种名称,而不显露,与诗中之情、之景相切合。本篇是较成功的一例。

前二句说:最令人苦恼的便是这“相思意”,百般解脱不得,只得登上高台,一敞胸怀。这里的凤皇台是明用宫殿名。接下去四句则暗用、活用宫殿名,以描写登台所见的清幽之境。“披香”,宫殿名。《初学记》卷二十四引《庙记》云:“长安有披香殿”,乃汉代宫阙。梁简文帝诗云:“一去葡萄观,长别披香宫。”即后人咏汉宫事。此诗移宫殿名镶嵌入诗,化披香之殿为披香之莲,使人想见荷香馥郁之境,而“稍上”则写出莲在花香笼罩中舒展之姿。下句的“明光”亦为殿名。《三辅黄图》载:汉有明光宫三:一在北宫,与长乐(宫)相连;一在甘泉宫中;一为尚书奏事之地。《汉官仪》亦云:“汉尚书奏事于明光殿。”诗人移殿名之“明光”,写当时夜景,明月皎洁,似见光波自太空传来。一个“正”字,写出绵绵不绝的光波的浮动。“鹄”即天鹅。当时有养鹄之俗,故养鹄、离鹄时见歌咏。如萧诠诗云:“绫中转蹑成离鹄,锦上回文作别诗”,则“离鹄”既见于歌咏,又见于女工织绣,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物象。此诗中“离鹄将云散”,是从尚未离去的天鹅想见它们即将远去的意向。句中的“云散”的“云”字亦有暗指宫殿之意,古诗中常用“云殿”字样。下句“雪迴”中暗嵌雪宫名。《孟子》云:“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赵岐注曰:“雪宫,离宫之别名也。”则“雪宫”为古之名宫殿。
诗人离析“雪宫”之“雪”以写花,正与析“云殿”之“云”以状鹄相应。“似雪”言飞花之色,“迴”字写飞花之态。洁白似雪而又飘舞盘桓的飞花,适与虽未散而终将去的“离鹄”构成对照。“离鹄”形静而意动,飞花形动而意未去,故而盘桓。这两句诗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主观色彩,无情之物被注入了诗人的感情。于是,很自然地由这两句写景转入末二句抒情。“竹林友”本指竹林七贤。《晋书》云:(涛)“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诗中以“竹林友”喻有贤者之风的诗友。《南史》载,诗人与徐伯阳、李爽等十余人为文友之会,游宴赋诗。“遥思”句即表现出对他们及文会、游宴等生活情境的思念。这种心情已经通过前面“离鹄”、“飞雪”等句有所吐露,这里则直接表现出来。对“竹林友”的怀念正是首句“相思意”的内涵,是他“聊敞凤皇台”的原因。从首句至此都是写月明之夜的所思、所作、所见。末句是对首二句的呼应和补充,以见出“相思”并非今夜独有,而是夜夜如此,一向如此。由于此诗重在宫殿名称的巧妙运用,具有一定的为文以造情的倾向,但在感情的表现上,仍有感人之处。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咏柳诗》

驰道藏乌日,郁郁正翻风。
抽翠争连影,飞绵乱上空。
高叶临胡塞,长枝拂汉宫。
欲验伤攀折,三春横笛中。

“驰道藏乌日,郁郁正翻风”:在骏马奔驰的大道两边,生长着葱郁的柳树。这繁密的柳枝、柳叶竟能将太阳都遮掩起来。阵阵清风吹来,柳枝频频摇摆,婀娜多姿。诗句写驰道两侧柳荫茂密,遮日弄风的情景,不言柳之茂,“藏日”两字已尽现其茂。本应风翻树,却言树翻风,更见树荫之厚重,风儿之柔弱。“藏”、“翻”两字将树人格化,构思奇巧,传达出清新的意趣与旺盛的活力。

“抽翠争连影,飞绵乱上空”:柳树抽出翠绿的枝条,竞相飞舞,似要连成一片。洁白的飞絮在空中翻飞,似乎要搅乱蓝空中的浮云。诗句写出春风吹拂下柳动枝摇、白絮飞飘的景象。“争”、“乱”两字最妙,不但将柳拟成人态,而且使意境荡漾生波,因为这两个字早已暗暗逼出一股“风”势,静中于是生出动态。“连影”两字似虚而无理,却再无更确切更形象的了,可叹作者炼字的功力。

b91、南北朝诗选(二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