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65南北朝·刘孝绰诗选(二)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钩沉古韵流香南北朝·刘孝绰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南北朝·刘孝绰《登阳云楼诗》《饯张惠绍应令诗》《月半夜泊鹊尾诗》《咏日应令诗》《赋得遗所思诗》《古意送沈宏诗》《秋夜咏琴诗》《望月有所思诗》《赋得照棋烛诗刻五分成》《侍宴集贤堂应令诗》《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登阳云楼诗》
吾登阳台上,非梦高唐客。
回首望长安,千里怀三益。
顾惟惭入楚,降私等申白。
西沮水潦收,昭丘霜露积。
龙门不可见,空慕凌寒柏。
【阳台】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
【高唐】1.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幸之而去。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北周庾信《望美人山铭》﹕"高唐碍石﹐洛浦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前蜀韦庄《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高唐赋梦。"后用为巫山的代称。
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三益】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借指良友。 3.指梅﹑竹﹑石。
【申白】1.申明表白。
2.禀明。
3.申公和白生的并称。申公﹑白生,鲁人,皆受《诗》于荀子门人浮丘伯,为楚元王中大夫。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后借指贤才。
【昭丘】1.亦作"昭邱"。
2.春秋楚昭王墓。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
【龙门】1.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2.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后喻指科举中式为登龙门: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3.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饯张惠绍应令诗》
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
回风飘淑气,落景焕新光。
竹萌始防露,桂挺已含芳。
瑶阶变杜若,玉沼发攒蒋。
圣襟惜歧路,曲宴辟兰堂。
【鲜云】轻云。
【初阳】1.古谓冬至一阳始生,因以冬至至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为初阳。 2.指初春。 3.朝阳,晨辉。
4.喻盛世。
【回风】回旋的风:回风动地起|弄堂里有股回风。
【淑气】1.温和之气。
2.指天地间神灵之气。
【落景】夕阳。
【新光】1.新鲜的光彩。
2.新风光;新气象。
【竹萌】笋的别称。
【瑶阶】1.亦作"瑶阶"。
2.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3.指积雪的石阶。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
【玉沼】清澈晶莹的水塘。
【曲宴】犹私宴。多指宫中之宴。
【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
《月半夜泊鹊尾诗》
客行三五夜,息棹隐中洲。
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
【客行】离家远行,在外奔波。
【三五】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咏日应令诗》
弭节驰旸谷,照槛出扶桑。
园葵亦何幸,倾叶奉离光。
【弭节】1.驻节,停车。节,车行的节度。 2.少停,一会儿。
3.驾驭车子。旸谷:古书上、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离光】日光。离为日﹐故称。
《赋得遗所思诗》
遗簪凋玳瑁,赠绮织鸳鸯。
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
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
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
【遗簪】(1).
指失落的簪子。(2).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这首诗属“赋得体”诗,实际上凡使用或引用前人已有古诗或古句为题,题首前多冠之以“赋得”二字,比如曹植有乐府诗《妾薄命》,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就有《赋得妾薄命》;《古诗十九首》有《涉江采芙蓉》,唐时孔德绍有《赋得涉江采芙蓉》。
刘孝绰的这首诗,诗题并非来自古诗名,而是来自《楚辞》之《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屈原也是说折点花花草草赠给思念的人。诗人在这里用“遗所思”,显然也是想要送点什么给思念的人。
“遗簪雕玳瑁,赠绮织鸳鸯”,“遗”和“赠”一个意思,而“雕”与“织”都是动词,这两个动词前都是物品名,所以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两句都为倒装句,所以这两句诗就是“赠她雕好的玳瑁簪子,赠她织鸳鸯的罗绮”。在古时应该都算是很好的物品了吧。
“未若华滋树,交枝荡子房”,这两句就有了横向与上面两件物品“簪子”和“罗绮”比较的意思了,大意是(虽然上面两件东西不错)恐怕还不如院子里我那房前这颗枝繁叶茂的花树。荡子,乃是古时在外游历的男子对自己的称谓,当然也有思妇用来称自己的丈夫。
如果你觉得这两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我很荣幸地告诉你:没错,诗人还借用了《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的创意,“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首诗的作者显然也是想用花枝来送给思念的人。
“别前秋已落,别后春更芳”,两个相爱的人在离别之前,就已经是花飞叶落的深秋时节,而现在又已是暖阳时节,百花齐放的仲春之时,原来不经意间竟分离了那么久。这是诗人在感叹时间过得这么快,不由多了几分感慨,原来思念并没有减少一点啊。
“所思不可寄,唯怜盈袖香”,大概是邮驿的信差拒绝了诗人寄花枝的奇葩想法,也许还嘲讽了他几句:你这算是闹着玩吗?于是诗人很是失落,又很是惆怅,生怕远方的那个人儿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思念她,于是就说,这根花枝无法寄给我的那个她啊,只能将它放在怀袖中,这样还可以感受到花枝的芬芳。
《古意送沈宏诗》
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
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
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
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
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
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
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
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
看题目,是送别诗,而内容却是闺怨。作者意在用传统的情诗——“古意”,劝告友人早早还家,与亲人团聚。写相思恋情,其底蕴却体现了友爱,这把爱情和友情结合一体,构思是别致的。
自汉人古诗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以后,燕姬赵女,成为屡见于情诗的熟语: “燕人美兮赵女佳” (傅玄 《燕人美篇》 )
,“赵女修丽姿,燕姬正容饰。” (南齐施荣泰 《杂诗》 ) 此诗首句径从汉诗化出。接以 “白日照红妆”烘染之笔,使
“佳丽”二字焕然生色,衬发以一片燕婉深情。这两句是题前盘旋语,作用有些近乎起兴,意谓他乡闲花路柳羁留人意,耽溺十年,借思妇口吻劝友还家。言外之意,如再盘桓,室人当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愿返”的怨望。鲍令辉有 《古意赠今人》 ,为女子寄夫望归之辞,开首即言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那是从正面立意,晓喻对方北寒情伤,不如早归,此则从反面见情,先不言怨,而怨望之意可见。二者辞异情同,用意一也。于丈夫,不信游子,而曰
“荡子”,取意更明。
“荡子十年别”句接住
“佳丽”、“红妆”,言别之久,隐隐映带出长别之因。此句承上启下,为一篇之骨,以下全由此句生发。此句与 “罗衣双带长”,是模拟
“古诗十九首”其一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长别久分,思念情伤。饮食减少,日渐消瘦。人瘦则衣宽带长。这里不说人之憔悴肌削而言衣带显得松长,是把长时期的思念之苦,形成
“人比黄花瘦”,借衣宽带缓暗示出来。“春楼”二句,连续推出两个镜头:高楼独守,寂聊无欢;
闷坐无味,则下楼伫立玉阶。“空”字显示中心之惆怅难奈,百法排解而不得一释。人从 “高楼”而移至 “玉阶”,心绪焦忧由 “怨”而成
“伤” ,这是入无所止,出无所之,如熬如煎的思恋忧苦。漫漫十年,年有四季,独以拈出 “春楼”者,是春情涌动,最为相思之时,故不言之
“高楼”,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春宵犹自长,春心非一伤” (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 ) 。“伤”则“自伤”,谓之
“空”,言其久别思深,孤处情伤,瞻望远方,依门盼归。望而不归,是为 “空”,就连这曲曲心意,又有谁知,是再再为
“空”。翻腾旋折的脉脉情意,说得豁亮一点,就是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的意思。(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按理,前已点出怨伤,以下则当就此申笔作意,而作者却偏偏按捺住主人公动荡情思,将怨伤勒住,优悠不迫地渗入“飞燕”四句来,称燕曰
“归”,意脉暗接 “春楼”之 “春”。“复此”,再次剔透所别之
“十年”,言即又是这个飞燕,如期归至。言外而有,年复一年,而燕无不如此届时临室。“差池”,参差不齐的样子。语出 《诗·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陈奂 《诗毛氏传疏》 : “《诗》 重言燕燕者,此犹 ‘鸱鸮鸱鸮’
、‘黄鸟黄鸟’叠呼成义之例。”据此,“差池”,则非指一燕。飞时有先后,故曰 “差池”。程俊英先生译为
“燕子双双飞天上,参差不齐展翅膀”。所以 “差池入绮幕”犹言 “双双入绮幕”。“上下”,即 《诗》 之
“颉之颃之”,“下上其音”。描摹出燕子在曲房、绮幕、雕梁间并居双飞旖旎惬洽之态。“绕”、“入”、“傍”见出燕得其所在,自在欢畅。这四句纯然赋笔,辞气不迫。“故居犹可念”,则就燕子生想,把上四句一收,是说飞燕犹恋故居,鱼贯而下地道出“鸟尚如此,人何以堪”之底蕴:
“故人安可忘。” “故居”
、“故人”同属旧知熟居,而处境不一,人不如燕,堪然自伤。这两句是赋中之比,是就自己,直抒怀人胸臆,时刻而不能忘怀。也是直照其人,对面立意,和篇首“燕赵佳丽”遥相衬映。其意在申荡子恋于红妆佳丽,故而一别十年。然则故人安可忘哉!
两句醒出闺怨主意,与前之“怨”、“伤”连成一片,情致透发。“犹”、“可”盘旋呼应,情意沉挚。“念”、“忘”相反见意,醒豁感人。二句诚佳,得汉魏遗风,浑然可讽。这六句,如果说得畅露些,就是“谁能对双燕,暝暝守空床。”
(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 ) 而此处却铺衍出如此一节文字,真是一怀愁绪,婉转动人。章法上“中要得此,局便开展。” (张玉谷《古诗赏析》
)
这是全诗第二层。陈祚明论刘孝绰诗“秀雅优闲,体工才称,如匠石经营,因岩筑基,傍壑疏沼,修廊高馆,回合林峦,自成幽胜”。以此层看,洵为卓然之见。
后八句为第三层,围绕着“故人安可忘”句至为细致描述。先推出两个相连续的时空情态: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昏,指黄昏。宿昔,往日,犹言向来之夜夜。不忘“故人”,相思则甚。其人远行,如之何勿思。黄昏依门,怅然望断,不见踪迹,而“徒有黄昏望”
(吴筠) 。荡子不返,积念成思,夜则入梦,才得相见其“容光”。唐人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 《春梦》
)就是这种情思的翻进一层。杜甫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 《梦李白》其一)
说的是友情,也可与此闺情参看。“魂交”,指神交、梦遇。“在御”,犹言在旁,这句就“梦容光”,烘染一笔。梦里相逢,似乎真如同枕共席而在“御”。“忽”字逗出别久乍逢的惊喜。这是梦,更见情之切、思之深。待到寝寐醒觉,才知梦遇醒离,荡子还羁留燕地。“定”字呈现神清志醒,恍然有悟。这是梦后思梦,判然断定的情态。两句时而“忽在御”,时而“定他乡”,幻中有真,真中有幻,如幻如真,情结一片,总照着“故人安可忘”盘旋见义。“相思”以下六句,是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融化而来,颇为自然。
“徒然顾枕席”,从“转侧”句脱卸。前写梦回乍醒的瞬间,此则耿耿,难再入梦,思定再思,忧伤满怀。“顾枕席”而空床独自,与梦之“忽在御”顿异。“顾”字以形见神,情致绵杳。孑影单单,不由怅然叹之:
“谁与同衣裳”。阮籍《咏怀》十二有“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此反其意用之。于此看,“衣裳”虽有所出。其实也看作“枕席”的变文,“同衣裳”即“同枕席”,用笔入化而跌进一层,以显独居之苦,发尽“春楼怨难守”之意。所谓“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
(谢朓《秋夜》),和此处情致相一,这正是南朝人对儿女情思,抒发表露的特色。末尾“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以梦回不寐长窗寒夜思远怀人的孤寂,与“谁与同衣裳”形成吞吐缠绵之致。“兰膏”出自宋玉《招魂》
“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给此诗增加了香馥的闺情色彩。“繁霜”,则表明秋闺,与前之“春楼”遥遥作映。春楼难守,秋闺不奈,而十年长别之春秋尽在包含之中。以上八句为第三层,“细陈梦遇醒离,长夜寒窗之苦,申前怨伤意,却不说破,使人意外得之,亦有含蓄。”
(张玉谷)
五言句促意迫,是为常格。此诗变体为用,辞气不迫,情致悠缓,丽辞朴语交相为用。“荡子”、“相思”四句用笔疏朗。“复此”四句,“魂交”六句细致入微,繁简错落,皆其匠心可见之处。
《秋夜咏琴诗》
上宫秋露结,上客夜琴鸣。
幽兰暂罢曲,积雪更传声。
【上宫】1.《诗.墉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毛传:"桑中﹑上宫,所期之地。"后以"上宫"指美人居住之所。
2.楼馆。 3.指天子的祖庙。 4.仙宫。 5.用作对道观的敬称。 6.古乐调名。
【秋露】1.秋日的露水。
2.指清酒。 3.南朝梁江淹《别赋》有"秋露如珠"之句﹐后因以"秋露"喻明珠。
【上客】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幽兰】古琴曲名。
《望月有所思诗》
秋月始纤纤,微光垂步檐。
朣胧入床簟,仿佛鉴窗帘。
帘萤隐光息,帘虫映光织。
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长门隔清夜,高堂梦容色。
如何当此时,怀情满胸臆。
【纤纤】细微;小巧: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步檐】同"步櫩"。檐下的走廊。
【床簟】竹篾编制的床席。
【玉羊】1.传说中的华山之灵。其出现,主生贤佐。 2.瑞物。古时以为五音和谐﹑声教昌明则玉羊现。 3.玉制的羊。
4.天狼星的别名。
【金虎】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有兽白虎。" 2.西方七宿的通称。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 4.指太阳。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7.指虎。
8.见"金虎台。" 9.见"金虎符"。
【长门】汉宫名。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胸臆】胸怀;心中:其说不袭陈言,发自胸臆。也指心里的话或想法:直抒胸臆|异县逢旧友,初欣写胸臆。
《赋得照棋烛诗刻五分成》
南皮弦吹罢,终奕且留宾。
日下房栊暗,华烛命佳人。
侧光全照局,回花半隐身。
不辞纤手倦,羞令夜向晨。
【南皮】县名。秦置。今属河北省。汉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与友人吴质等文酒射雉,欢聚于此,传为佳话。后成为称述朋友间雅集宴游的典故。
【弦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房栊】窗棂。泛指房屋。
诗题。照棋烛,指夜弈照棋之烛。刻即刻烛作诗。《南史·王僧儒传》曰:“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刻烛限时赋诗不算稀奇。刻照棋烛,一边下棋,一边赋诗,棋兴与诗情相得益彰,则可称得上是刘氏的一大创举了。特别是既然可刻烛作诗,是否也可以刻烛限时弈棋呢?真要这样,那也就开了中国古棋限时制之先河。
南皮,县名,即今河北南皮县,弦吹,泛指弦乐管乐。魏文帝曹不《与朝歌令吴质书》曰:“每念昔日男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种种欢宴刚结束,兴犹未尽,又摆开了棋局。这里的“终”为“既”、“已经”之意。
此时,太阳行将落山,窗户慢慢暗了下来,遂令美人执烛照棋。侧光照着棋局,“花”,指执烛美人的姣好面容,一“回”,令人想起后来白居易写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两者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半隐身”更见出忽隐忽现之朦胧美。正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令人销魂。美人的纤纤细手执烛不辞辛劳,时光悄悄流逝,不觉已是晨光熹微。
这诗写棋之魅力,有一大半是美人的功劳。“侧光”对“回花”,“全照局”对“半隐身”,华烛、佳人与棋局相互映衬。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这里是美人执烛夜弈棋,这大概都是中国文人士子所期许的境界吧!
《侍宴集贤堂应令诗》
北阁时既启,西园又已辟。
宫属引鸿鹭,朝行命金碧。
伊臣独何取,隆恩徒自昔。
布武登玉墀,委坐陪瑶席。
绸缪参宴笑,淹留奉觞醳。
壶人告漏晚,烟霞起将夕。
反景入池林,馀光映泉石。
【宫属】指皇宫内的官属。
【鸿鹭】1.泛指鹄﹑雁﹑鹅﹑鸥等大型水鸟。 2.鸿雁﹑鹭鸶飞行有序,因以比喻朝官的班列。
3.古黑水的异称。
【布武】1.足迹分散不重叠。谓疾走。 2.泛指行进,行走。
【瑶席】1.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 2.美称通常供坐卧之用的席子。
3.指珍美的酒宴。
【绸缪】1.密缠紧缚: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2.情深意长;缠绵:两情绸缪。
【宴笑】宴饮欢笑。
【淹留】逗留;滞留: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觞醳】酒。
【壶人】管理刻漏掌报时的人。
【反景】1.夕阳反照。
2.倒影。
【泉石】指山水。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其一 春宵》
春宵犹自长,春心非一伤。
月带圆楼影,风飘花树香。
谁能对双燕,暝暝守空床。
《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二首 其二 冬晓》
冬晓风正寒,偏念客衣单。
临妆罢铅黛,含泪剪绫纨。
寄语龙城下,讵知书信难。
前一篇: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后一篇:壬寅诗历: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