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2022-03-14 17:08:14)
标签:

传统文化

风流人物

古典文学

南北朝·萧纲

钩沉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南北朝·萧纲《经琵琶峡诗》《乌夜啼》《七夕诗》《登琴台》《咏寒凫》《登烽火楼》《寒闺》《弹筝》《玄圃纳凉》《乐府三首》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经琵琶峡诗》

由来历山川,此地独回邅。
百岭相纡蔽,千崖共隐天。
横峰时碍水,断岸或通川。
还瞻已迷向,直去复疑前。
夕波照孤月,山枝敛夜烟。
此时愁绪密,一夕魂九迁。

赏析
“由来历山川,此地独回邅”起首二句,总领全诗。“回邅”二字贯穿全诗,是对琵琶陕险恶形式的总的概括。萧纲是游历过名山大川的,他是出守地方为藩王时,曾走过许多地方,饱览奇山异水。第一句即点明这一点,第二句一个“独”字,笔锋一转,说这一次途经琵琶陕,却是他一生中难忘的经历,其惊险壮观远远超过了他曾经各次的游历。这二句由泛说到具体,由“山川”引出“此地”,突出了琵琶峡及地理特征。
从第三句到第十句是全诗的主干,展现了行船陕中的惊险场面。“纡”是弯曲的意思。前句说明琵琶峡的两岸不是直线的,而是迂回曲折的。群山沿着河岸逶迤起伏,重重叠叠、互相遮蔽。这是从横的角度而言。次句则是从纵的角度写。“隐天”写出两岸山势之高。断壁峭崖,直插云天,遮天蔽日,同时也暗示了两岸之逼窄。人在陕中,翘首仰望,只露出一线青天。这二句描写岸上之景,不仅只是实写而且起着一种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一上来就给全诗罩上了一层险恶、愁惨的气氛。
岸上的地形已如此险恶,水上情景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横峰时碍水,断岸或通川”,此二句从正面描写峡中行船的情景,可以说是“回邅”二字的注脚。这段水路险象环生,但见水流湍急,河床忽宽忽窄,曲折迂回。一会儿有山峰横贯在前挡住去路,水势至此而急流直下;一会儿眼看船将到岸,忽然柳暗花明,眼前蓦然突现一条淼淼大川。这二句具体描绘船行时的景象,同上二句相比,可说是动态的描写,写出了一条船行景物的变化,使人领略到峡中行船的惊心动魄。
“还瞻已迷向。直去复疑前。”此二句诗结合着人物的心理感受写琵琶峡的险峻奇特。“还瞻”句写作者在舟中回顾望时所见所感。在峡中行舟,宛如进入迷宫,景物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才一回头,景色已变,迷失了回归的途径。这说明峡中水势之急,有如风驰电掣。“直去”句则写出了作者往前看时的心理活动。河水奔腾,险象环生,真不知该怎么走才好。一个“疑”字,透露出作者的惊惧疑虑心理。写到这里,作者对琵琶峡湍急的水流、奇丽惊险的风光已作出了尽情的描绘,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接下来的二句,却在奔腾喧嚣、紧张惊险的镜头中蓦然插入一片静景。“夕波照孤月,山枝敛夜烟。”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渲染出琵琶峡的险峻形势。本来黑夜就带有几分神秘,何况是在这样一个陌生且充满危险的地方。山间一轮明月孤孤单单的挂在空中,月光下河水起伏奔腾,山间的花草与树木在朦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这里,画面上似乎是一片宁静,但夜色笼罩下琵琶峡的神秘莫测感,却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了。全诗至此已完成了对“琵琶峡”旅程的描写。
最后,作者以“此时愁绪密,一夕魂九迁”作结。这是作者直抒胸臆的自白,亦是对这段艰难航程的内心体验,表现了作者在大自然的暴怒前的恐惧、紧张心理,可说是要言不凡的点睛之笔!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乌夜啼》

绿草庭中望明月,碧玉堂里对金铺。
鸣弦捣捩发初异,挑琴欲吹众曲殊。
不疑三足朝含影,直言九子夜相呼。
羞言独眠枕下泪,托道单栖城上乌。

注解
绿草庭:宫廷院落的名称之一。庭,庭院。宫廷。
碧玉堂:碧玉造就的殿堂。天庭的殿堂名字之一。
对:面对。
金铺:金饰铺首。门户之美称。华美的铺榻。叶葱奇注:“金铺,指门环下面的铜片。《增韵》:‘所以衔环者,作鱼蛇之形,以铜为之,故曰金铺。’”
鸣弦:拨动琴弦,使之作响。琴瑟琵琶等弦乐器。鸣响的箭弦。
拨捩:调拨琴弦。捩,转弦的轴。
发初异:发出初期不同的音响。
挑琴:挑动琴弦。
欲吹:想要吹奏。
众曲珠:发出各种声音的珍珠。众曲,众多曲调。各种曲调。珠,珍珠。
三足:三足金乌。太阳。
朝:早晨。
含影:含映着日影。
直言:直接说。直率地说;说实话。
九子:乐府曲《乌生八九子》。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司马贞索隐引宋均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
夜相呼:夜里相呼唤。
羞言:羞耻言明。羞愧说。
独眠:单独睡眠。
枕下泪:枕头底下的泪水。
讬道:托道。推脱说道。
单栖:单独栖止的。
城上乌:城墙上的乌鸦。

赏析
《乌夜啼》原属南朝乐府诗,本为五言四句,经萧纲改造成七言八句。全诗描写独自在孤寂的夜中赏月,自我奏乐与影子同乐,可惜悲从中来,不由得哭泣的场景。

首先,在格局上,萧纲选用了七言四句;其次,从歌辞内容看来,诗作的场景已然转移至华丽的厅堂内,不再是富有民歌气息的简单庭院。而诗中的女主人公,亦不再是西曲民歌中热烈清纯的女子,而是增加了含蓄婉约的特征,举手投足间也多了女性的柔弱与娇羞。诗人通过更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刻画了作品中人物的形象,赋予读者更多的想象力,色彩的运用以及演奏乐器的刻画,也增加了整首诗的画感。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七夕诗》

秋期此时浃,长夜徙河灵。
紫烟凌凤羽,红光随玉軿。
洛阳疑剑气,成都怪客星。
天梭织来久,方逢今夜停。

浃,融洽。
【河灵】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巨灵。亦泛指河川之精灵。
【紫烟】1.亦作"紫烟"。 2.紫色瑞云。 3.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凤羽】凤凰的羽毛。借指凤凰,仙鸟。
【玉軿】玉饰的车帷。常指传说中仙人所乘的车。
【剑气】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
【客星】我国古代指新星和彗星。参看〖新星〗、〖彗星 〗。
【天梭】天上织女所用之梭。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登琴台》

芜阶践昔径,复想鸣琴游。
音容万春罢,高名千载留。
弱枝生古树,旧石染新流。
由来递相欢,逝川终不收。

创作背景
灵岩山位于吴中区木渎镇西北,北距天平山二公里。琴台,在灵岩山西绝顶,相传吴王常令西施焚香抚琴于此,在石上刻“琴台”二字。
宋以前,琴台下有大偃松,身卧于地,两头崛起,交荫如盖,不见根之所自出,当地人以为 奇赏。琴台下有响屐廊曲折而东。《古今记》载:“吴王夫差以椒楠建廊而虚其下,令西施及 官人步屦绕之,则跫然有声。” 此外,山之上下还有诸多营建,至今人们还能从那些遗迹中,遥想当年吴宫的盛况。如 山上西施晨起晓妆的“梳妆台”,吴王与西施游憩小坐的“西施洞”,吴宫艺花之处“大园”、“小 园”(后讹为大晏岭、小晏岭)等。山下的“香水溪”,相传是宫女在此梳妆沐浴处,溢脂流香, 故又称“脂粉塘”。“采香泾”是为西施泛舟前往香山采集香草而开凿的河渠,据说夫差为取悦 西施,用强弓硬射一箭,令从人循箭行方向开掘而成,故又名“箭泾”。“画船坞”有东西两处, 也为当年蓄水划龙舟游乐的地方,俗称“划船坞”。随着吴国的覆亡,馆娃宫及其诸多的景物 也相继荒芜。琴台顶,远眺湖山,令人心旷神怡,萧纲在一次登琴台时,遂作此诗。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咏寒凫》

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
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全诗首先描写了寒凫戏水与梳理羽毛的动作,是对场景的直接描写,显得简单而富于生机。但作者在最后两句用了“眇眇”与“离离”两个极为孤寂的形容词,这两个词在山与海的背景衬托下显示出了一种真正的孤独,是孤独而不是寂寞。
全诗描写了“凫”的一连串动作,显示了“凫”的无限深沉的孤独。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登烽火楼》

万邑王畿旷,三条绮陌平。
亘原横地险,孤屿派流生。
悠悠归棹人,渺渺去帆惊。
水烟浮岸起,遥禽逐雾征。

赏析
诗的开头直入主题,毫不啰嗦,特别是结尾四句,不仅空间 辽远,而且水波和烟雾的浩荡与水禽和归人的渺小形成 强烈的视觉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悠悠"、"渺 渺"二叠词则使实景虚化,以致颇具飘摇自在之趣,而 音节的圆润又恰与飘摇自在相得益彰。本诗炼字亦有可取之处:"排"以对"耸",突出楼高,用语尖新;"带"以配 "却",以见堞矮,用语圆润。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寒闺》

绿叶朝朝黄,红颜日日异。
譬喻持相比,那堪不愁思。

赏析
诗人借助于“黄”与“红”的比较,来说明时间慢慢流逝。自己的年龄也大了,容颜易老,姿色尽失。“红”本是象征火红的青春年华,有积极向上的意思,“红”慢慢变“异”,最终会像枯黄的树叶一样失去活力。如此寒闺之忧,通过“绿”、“红”、“黄”体现出来,“绿”、“红”、“黄”就是生命有始有终的一个完整过程。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弹筝》

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遒。

夜晚,一个人在北窗下弹筝 由于晚上寂静,古筝的声音格外响亮,更显得寂寥愁闷。 (弹筝的时候)弦挑的太长就容易折断, 心里忧伤,曲调也随着心思信马由缰(没有按照曲谱而弹)
“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一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以抒情的笔触,写出了人之心绪对音乐的影响。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玄圃纳凉》

登山想剑阁,逗浦忆辰阳。
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萤翻竞晚热,虫思引秋凉。
鸣波如碍石,暗草别兰香。

作品赏析
在这首诗里,萧纲在所有感官的所及之外,构造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剑阁在四川,以险峻闻名;辰阳在湖南,这一句用《楚辞.涉江》的典故:“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后来诗人常常用“辰阳”的典故来表达羁旅思乡之情。但在这里,萧纲对原典作出颠覆:在其他诗里,辰阳是旅客暂作逗留、满怀乡思之地。在萧纲此诗里,辰阳却被移置于记忆与想象之间。成为诗人怀念与追忆的对象。萧统曾经向萧纲强调神游未必不胜过身历其境,萧纲和萧统一样被限制于东宫苑囿,他是否想到十几年前他的兄长对他说过的话呢?如果萧统对神游的积极论述从思想方面强调了静守家园的重要性,萧纲的诗句则传达出对行动和远游的隐约渴望。
下一联触及诗题“纳凉”,同时继续描述想象中的境界。“冻雨”亦带有《楚辞》的回声,但在南方方言里,它也指夏天的暴风雨。在下一句,诗人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一个好似秋霜,。这一比喻,后来被李白转化为著名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诗的出奇之处,在于诗人不断把暑气郁蒸的夏夜现实和对秋凉的比喻性抒写进行交叉对照。当萤火虫在夜间翻飞闪烁,即使是怎么细小的光芒,似乎也增加了炎热。唯有保持绝对安静,诗人才能感觉到些许凉意。与此同时,他的听力和嗅觉亦因为身体的静止和越来越深沉的夜色而变得格外敏锐。他所听到的声音,他所嗅到的气味,都开始呈露黝黑夜色中他的目力所不能企及的地方,包括溪流中的石块,和隐藏于茂盛草木间的香兰。最后一句诗是萧纲对诗人陶渊明的引用“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不过陶渊明在诗中是直接陈述情景,在萧纲诗中仅仅出以暗示,也就是说,一丝清风令诗人在黑夜里闻到兰花的清香。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夜,这一丝清风一定大受欢迎,然而,清风又是这么微弱,诗人仅仅因为嗅到飘浮而来的兰香方可注意到它。这实在是一种极为特别的通感。

创作背景
玄圃者,乃玄圃园之谓也。《南史卷四十四》有:“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而性颇奢丽,宫内殿堂,皆雕饰精绮,过于上宫。开拓玄圃园与台城北堑等,其中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丽,费以千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虑上宫中望见,乃旁列修竹,外施高鄣。造游墙数百间,施诸机巧,宜须鄣蔽,须臾成立,若应毁撤,应手迁徙。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采金翠,过于雉头远矣。以晋明帝为太子时立西池,乃启武帝引前例,求于东田起小苑,上许之。”
也是这个简文帝有一文为《玄圃园讲颂序》:“乃於玄圃园 ,栖聚德心之英,并命陈徐之士,抠谈永日,讲道终朝,賔从无声,芳香动气。”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李善注引杨佺期 《洛阳记》:“ 东宫之北,曰玄圃园 。”
依此得之,此诗为简文帝在玄圃园纳凉时的即兴之作。初读“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有疑惑。但前四句联系起来读之,以为互文,实不然也。古人诗法属对中,有一“隔句对”,又名“扇面对”。即四句之中隔句相对,也就是说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诗人玉屑》卷七“属对”引《诗苑类格》“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也属此类。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乐府三首》

《 其一蜀国弦歌篇十韵》

铜梁指斜谷,剑道望中区。
通星上分野,作固下为都。
雅歌固良宋,妙舞自巴渝。
阳城嬉乐所,剑骑郁相趋。
五妇行难至,百两好游娱。
牲祈望帝祀,酒酹蜀侯姝。
江妃纳重聘,卓女爱将雏。
停弦时击爪,息吹更治朱。
脱衫湔锦浪,回扇避阳鸟。
闻君握节返,贱妾下城隅。

注解
铜梁:山名。在四川省合川县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产铜的山。
斜谷:山谷名,在陕西省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故亦称褒斜谷。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关陕而控川蜀,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道:道路之名,剑门天险之道路。
中区:中心区域。《文选·左思》:“於是金城石郭,兼匝中区。”
通星:通向星辰。按照星次。
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作固:作为固垒。固,坚固的壁垒。出处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之美誉。
为都:作为都城。
雅歌:伴以雅乐歌唱的诗歌,风雅的歌吟。
良守:坚守善良。【汉典】贤能的州郡长官。
巴渝:蜀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阳城:古城楼名。《文选·左思》:“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刘逵注:“阳城,蜀门名也。”
嬉乐:娱乐的音乐。
剑骑:带剑的骑士。
郁:忧愁,愁闷,阴郁,盛。
相趋:谓因与丧家互闻姓名而前往吊问。趋就,谓对初识之人前趋见礼,互通姓名。
五妇: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直顶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妇冢,山川平石上为望妇堠,作思妻台。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百两:古时车凡两轮,故以两计数。百两,即百辆车。特指结婚时所用的车辆。亦泛言车辆多。
牲祈:以杀牲祈祷于。望帝:蜀国望帝杜宇。蜀鸟化鹃,即古蜀国望帝杜宇化为杜鹃的传说。又作“望帝化鹃”,“望帝啼鹃”。据记载,”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蜀侯:蜀国之王称蜀侯。相传帝喾之子封于蜀,为蜀侯。古蜀国后为秦惠王所灭。
诛:诛杀。江妃:亦作“江婓”。传说中的神女。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晋左思《蜀都赋》:“试水客,舣轻舟;娉江婓,与神游。”
重聘:丰厚的聘礼。
卓女: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将雏:携带幼禽。指携带幼小的子女。
系爪:系结琴爪于手指。琴爪,弹拨乐器所用的一种工具。形似指甲,戴于指端。
息吹:停止吹奏乐曲。
治:治理。涂抹。
朱:口红。
湔锦浪:湔水的织锦似的浪花。
湔jin:洗。水名。湔水,在四川。
阳乌:话传说中在太阳里的三足乌。
握节:持守符节。意谓不辱君命。
贱妾:妇人自谦称呼。
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这首乐府歌诗长十联,也只有一句“五妇行难至”不合律,其余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律联的反复重叠,构成了全诗的格律。这种突出的诗律现象充分说明了萧纲特重对式格律,同时还特喜应用平起仄收式的律联。 其次,对式格律中断,用入了另一种律联,成为粘对混合式格律,也是萧纲诗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 其二艳歌篇》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张琴未调轸,饮吹不全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
谁言连伊屈,更是莫敖通。
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
金鞍随系尾,衔琐映缠鬃。
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左把苏合弹,傍持大屈弓。
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
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
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
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
拳拳恃君宠,岁暮望无穷。

注解
光景:光阴。日影。
倡女:以歌舞娱人的女子。
凤楼:妇女的居处。宫内的楼阁。
前瞻:向前瞻望。
削成小:刀削变小似地。娇小也。
傍望:旁望。从旁边望去。
卷旌空:卷起的旌旗中间空。意为苗条,只见衣服不见人。
分妆:分开的浓妆。
间:间隔。
浅靥:浅浅的笑靥。浅浅的酒窝。
绕脸:围绕着粉脸。
傅:傅粉。擦粉。附着,使附着。
斜红:古代一种特殊的面饰,梳妆时,在女子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竖起的红色弯弯新月形。
张琴:铺张开古琴。架设古琴。
调轸:调整音柱。轸,弦乐器上系弦线的小柱。可转动以调节弦的松紧。
饮吹:将吹奏乐器含在嘴里吹吸演奏。
全终:完全终止。
自知:自己知道。
心所爱:心里所爱的人。
仕:当官。事奉于。
秦宫:秦朝宫殿。
连尹:古代楚官名。
屈:屈姓人。古楚国国姓。委屈。
莫敖:古代楚国的官名。一作“莫嚣”。原为楚国最高官职,楚武王嫌其封号太重(参见“敖”),始改以令尹为重臣。后降至左司马之下。
通:通达。通着。
轻轺yáo:轻便的马车。轺,驾两匹马的轻便马车。
缀:点缀。装饰,连接。
皂盖:皂黑色的车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飞辔pèi:飞动的马辔。亦指奔驰的马。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轹lì:敲打,撞击,欺压。车轮碾过。
云骢:骏马。因奔驰如腾云,故称。骢,青白色的马。
系尾:扎系起来的马尾。
衔璅zo:一说‘衔琐’。犹衔勒。马嚼子。
映:反映。折射影像。
缠鬃zng:缠鬃。把马鬃缠起来。鬃,马鬃。
戈:金戈。古代的一种主要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武器的代称。
镂:镂空。镂刻。
荆山玉:卞和的美玉。荆山,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丹阳:地名。盛产善铜。应指楚国最早的国都。周昭王时,秦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到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今河南淅川县境)的“丹、淅之会”,建立起了新都。按照中外历史上地名随人迁徙的惯例,新都仍称作“丹阳”。
左把:左手把握。
苏合弹:苏合香和泥制成的弹丸。苏合,苏合香。金缕梅科乔木。原产小亚细亚。树脂称“苏合香”,可提制苏合香油,用作香精中的定香剂;亦可杀虫,治疥癣;中医学上用为通窍、开郁、辟秽、理气药。
傍持:依傍把持。
大屈弓:亦作“大曲弓”。弓名。
控弦:操控弓弦。
因:因袭。沿用。
鹊血:鹊鸟的血。用于浸泡弓弦。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后即以“鹊血”指良弓。
挽强:力挽强弓。拉引硬弓。
牛螉:飞箭一类的兵器。
螉:牛马身上的寄生虫。寄生在牛马皮上的小蜂。
弋yì猎:射猎。弋,用带绳子的箭射鸟。
登陇:登上陇山。登上陇坂。
酣歌:尽兴高歌。醉歌。
每:每每。常常,经常。
入丰:进入丰镐。丰镐,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晖晖:有光辉。余晖。形容日光灼热。
冉冉:渐渐地。慢慢地。
房栊:窗棂。泛指房屋。
阳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
鲤鱼风:也称‘鲤风’。九月风;秋风。
流苏: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
时:时时。经常。
下帐:垂下帷帐。
象簟:象牙制作的席子。
复:又。
韬筒:掩藏入筒子。韬,掩藏,包容。纳弓于弓袋。
疏:稀疏。女萝:亦作“女罗”。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
讬:托,寄托。
松际:松树之际。松树的边际。
甘瓜:甜瓜。
蔓:蔓延。
拳拳:诚挚貌。勤勉貌。
恃:依赖,仗着。
君宠:君王的宠爱。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喻人的晚年。
望无穷:期望无穷。欲望无穷。

赏析
诗一开篇,先写女子的艳丽:“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张琴未调轸,饮吹不全终。”前瞻,傍望,从不同角度描写“倡女”的不同风韵。从正面望去,肩若削成,身姿窈窕端庄;从旁望,则卷旌若空,罗裙轻扬,端庄之中又多了几分妩媚,令人心旌摇荡。
接下来把笔触集中于笑靥、红颊之上,对仗工稳,所用修饰词也十分高妙。用“浅”字来修饰酒靥之莞尔甜蜜,用“斜”来修饰红颊之柔美娇艳。“分妆”因嘴角边的浅靥而显得更加甜美,脸上敷的红胭脂仿佛是绕脸而生的红霞一般动人。通过酒靥与红颊的描写,传神地勾勒出“倡女”的风神气质,充分显示出萧纲画影传神的高超。而后是极力的夸张、渲染“倡女”丈夫身份和威风。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 其三妾薄命篇十韵》

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
荡子行未至,秋胡无定期。
玉貌歇红脸,长嚬串翠眉。
奁镜迷朝色,缝针脆故丝。
本异摇舟咎,何关窃席疑。
生离谁拊背,溘死讵来迟。
王嫱貌本绝,踉跄入毡帷。
卢姬嫁日晚,非复少年时。
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
妾心徒自苦,傍人会见嗤。

注解
(1)名都:著名的都城。丽质:美好的气质。佳人,美人。本自:原本就是。发源於、出於。恃:仗恃。凭恃。容姿:容貌和姿色。仪容姿态。荡子:浪荡子。指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行未至:行程没有到达。秋胡:春秋鲁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定期:约定的期限。定下日期。
(2)玉貌:玉石般的容貌。谓貌美如玉。歇:歇停。红脸:红颜。年轻的姿色。长嚬:长久的皱眉。嚬,古同“颦”。皱眉。串:串联。翠眉:古代女子用青黛画眉,故称。黛绿色的画眉。奁镜:妆奁盒和梳妆镜。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迷:痴迷。沉迷。朝色:早晨的姿色。缝针:缝衣服的针。脆:使变脆。易折断。故丝:故旧的丝线。
(3)本异:本来就诧异。摇舟:摇动小舟。喻船期耽误也。咎:过失,罪过。何关:什么关系到。窃席:盗窃床席。喻偷人,偷会情人也。疑:疑惑。猜疑。生离:犹生别离。生时与亲友的难以再见的别离。拊f背:轻拍肩背。表示抚慰。溘kè死:忽然而死。溘死他乡。讵jù来迟:不来迟。怎能来迟。讵,无,非,不。岂,怎。
(4)王嫱:王昭君, 汉元帝时宫女,自请嫁匈奴。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一作‘毛嫱’,古代美女名。越王嬖妾。战国楚宋玉《神女赋》:“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不符诗意。貌本绝:美貌本已绝世。踉跄liàngqiàng:走路不稳,跌跌撞撞。毡帷:毡子制成的幕帷。匈奴的毡帐。如今的蒙古包。卢姬:即为卢女也。相传三国魏武帝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宋郭茂倩题解:“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嫁日:出嫁的日子。非复:不再是。少年:年少,年轻,年轻时。
(5)转山:转动山峰。围着山转。犹:仍。还。可遂:可以遂心。可以遂意。乌白:乌鸦变白。望难期:愿望难以期盼。妾:男人娶的小老婆。谦辞,旧时女人自称。徒:徒然。自苦:自己痛苦。自寻苦恼,自寻痛苦。傍人:旁人。会见:跟别人相见。将会见到。嗤ch:讥笑。讥讽。

赏析
《妾薄命篇十韵》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情怨诗。此诗伤感良人(丈夫)不返、美人迟暮。“名都多丽质,本自恃容姿。”女子天生丽质,姿容出众,而良人远走他乡,独守空闺,致使“玉貌歇红脸,长颦串翠眉”,无心装扮,长眉紧蹙,形单影只,孤苦无依,所谓“生离谁拊背,溘死讵来迟”。诗中女子感慨王昭君虽然美貌绝伦,却远嫁胡地;卢姬才色出众,却嫁娶失时,遂产生太行、王屋二山尚可迁移而二人白头到老难期的感慨,最后归结于“妾心徒自苦,傍人会见嗤”的辛酸和不被理解的苦闷。

b73、南北朝·萧纲诗选(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