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诗历:二月十三日

标签:
传统文化风流人物古韵流长静修壬寅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壬寅诗历:二月十三日
元·郭钰、明·贝琼、欧大任、王世贞、清·罗宁默
元·郭钰
《二月十三日》
花阴转午鹊声喧,忽忆庭闱捧寿尊。
乱后附书曾到否,也应赊酒共温存。
【花阴】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转午】接近中午。
【鹊声】鹊的鸣叫声。俗谓吉兆。
【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文选.束晳<补亡>诗》:"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李善注:"庭闱,亲之所居。"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诒》诗:"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清刘大櫆《少宰尹公行状》:"公少而卓荦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闱之训,言动皆必以礼。"因用以称父母。
【寿尊】上寿的酒尊。
【附书】捎信﹔寄信。
郭钰
(公元1316年至?年)字彦章,吉水人。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明·贝琼
《二月十三日初度》
知非吾已晚,白首尚他乡。
不入广文馆,宁要太守章。
宽忧应有物,却老信无方。
谩忆儿童岁,斑衣父母傍。
【知非】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广文馆
:唐宋国子监下属补习性质的学校。唐玄宗天宝九年(750)于国子监置,置博士及助教,掌教国子监习进士课业的生徒,不久即废。宪宗元和初,西京广文馆定生员六十人,东都广文馆为十人。
【却老】1.亦作"却老"。
2.谓避免衰老。 3.枸杞的别名。
【无方】没有边际。
【谩忆】随意思忆。谩﹐通"漫"。
【斑衣】1.汉代虎贲骑士着的虎纹单衣。 2.彩衣。亦指服彩衣。
贝琼
(1314--1378)明文学家。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今浙江桐乡)人。元末客游江浙间,张士诚据吴,累徵不就。明初召修《元史》,官国子助教,改中都国子助教。少时曾从杨维祯学,但诗风平易,不同于杨之奇诡。写景记事之作,时流露隐逸思想。也能文。所著有《清江贝先生文集》、《诗集》。
明·欧大任
《二月十三日大风沙起行德州三十里 其一》
九道河枯古驿迷,春深风砾马频嘶。
故乡此日帘栊暖,尽试轻罗听鸟啼。
【九道】1.九州的道路。
2.古人指日月运行的轨道。 3.指九河。 4.犹言许多道。 5.九门学问。
【春深】春意浓郁。
【风砾】风沙。
【帘栊】1.亦作"帘笼"。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2.指闺阁。
明·欧大任
《二月十三日大风沙起行德州三十里 其二》
岭外花朝花事齐,故人载酒满江堤。
谁知独冒风霾色,千里鸣沙似碛西。
【花事】指花卉开花的情况。
【风霾】指风吹尘飞﹑天色阴晦的现象。
【鸣沙】1.地名。在今宁夏中卫。隋置。
2.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南。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碛指莫贺延碛,即位于今哈密和敦煌之间的哈顺沙漠。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明·王世贞
《二月十三日作 其一》
苦海依稀见宿因,长期抖擞出风尘。
从他斑管书文伯,不博黄冠署道民。
举眼便非干已事,到头须认自家身。
似闻寒雨多僝僽,二月梅花始露春。
【宿因】佛教语。前世的因缘。
【斑管】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
【文伯】文章宗伯。对著名作家的敬称。
【黄冠】1.古代指用竹叶编成的箬帽。蜡祭时戴。
2.道士束发之冠。多用金属或木片制成,其色尚黄,因以为道士的别称:范君养民……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道民】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组织者。
【已事】往事。
【僝僽】1.亦作"僝偢"。
2.责骂;埋怨。 3.折磨。 4.引申为揉搓。 5.烦恼;愁苦。 6.憔悴。 7.谓排遣愁怀。
明·王世贞
《二月十三日作 其二》
海上青鸾杳未还,至今消息有无间。
毋论神女曾捐佩,不向君王乞赐环。
风急乱英迷客路,雨晴圆照满家山。
双轮任是催人紧,见说难销物外颜。
【青鸾】1.鸟名。体大如鸡而形近孔雀,羽毛美丽,不大飞翔,常轻快行走。 2.传说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青鸾舞自闲。
3.古代传说,有一鸾鸟不肯鸣叫,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就叫唤起来,因以“青鸾”称镜子:妆台尘暗青鸾掩。
【神女】1.谓巫山神女。《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2.谓妓女。因宋玉《高唐赋》中有"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
3.泛指仙女。
【捐佩】抛弃玉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赐环】亦作"赐圜"。旧时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谓"赐环"。语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
【客路】1.指外乡的路。
2.指旅途。
【家山】谓故乡。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清·罗宁默
《二月十三夕月同李兴韬散步溪上》
怜兹寒光内,犹是汉时月。
笼堤竹万梢,层影漾高洁。
青溪澹欲无,坐久遥烟发。
花香度平楚,人语出木末。
斯时正洗心,选意别幽豁。
【平楚】1.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 2.犹平野。
【洗心】1.比喻清除邪念、杂念: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2.比喻悔过自新:倘不洗心,殊难革面。
幽壑:深谷;深渊。
罗宁默,字仲恭,顺德人。诸生。有《偶然斋集》。
2021-03-25
二月诗历:十三日
宋·杨万里《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
吴误《二月十三日灰池炎灼得混沌胚腪》
喻良能《丁未二月十三日延和轮对》
葛胜仲《蝶恋花·二月十三日同安人生日作》
梅尧臣《发昭亭(二月十三日)》
释居简 《二月十三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