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2021-03-20 09:01:47)
标签:

古典文学

传统文化

诗词

美女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魏晋] 陶渊明《拟古 其三》与殷晋安别《时运》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两首)《杂诗 其三拟古 其七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拟古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注释〕

(1)这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2)仲春:阴历二月,遘(gòu 构):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3)众蛰(zhé哲):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礼记?月令》:

“仲春二月,始雨水,雷乃发生,蛰曰咸动,启户始出。”

(4)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5)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6)我心固匪石:本《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 君:指燕。

〔译文〕

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与殷晋安别

[魏晋] 陶渊明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序: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後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
[说明]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陶渊明四十七岁。
殷氏名铁,字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故称殷晋安。殷景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得阳,与陶渊明有交往。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辟殷景仁为参军。景仁离得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诗人与殷景仁是隐。仕殊途,“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报负不同,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怀。
[注释]
(1)南府:是晋安郡分设的南郡。长史椽(yuàn 院):郡丞的书记。长史指郡丞;椽是掌书记之职。
(2)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3)太尉:官名,指刘裕。
(4)东下:由浔阳去建康,顺江东下。
(5)游好:谓交游、相好。尽:极。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信宿:连宿两夜。《诗经?幽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毛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对,交谈。清话:谓无世俗之谈。益复:更加。
(7)去岁:指义熙六年(410)。南里:即南村。诗人于去岁迁居于此。参见《移居二首》。薄:语助词,无义。少:短。
(8)负杖:持杖。负:凭恃。肆:肆意,纵情。游从:相伴而游。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宵:夜。
(9)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殊势:地位不同。乖分:分离。
(10)未谓:没有想到。谓:以为。事:指分离之事。及:到,来临。兴:起,动身。言:语助词,无义。这两句是说,没有想到离别的事就来了,(您)在今年春天就动身。
(11)这两句比喻殷景仁的离去。
(12)难为因:难得有因由。因:因缘,机会。这一句是说,难有机会在一起谈笑了。
(13)良才:指殷景仁。江湖:指隐居于江湖。贱贫:作者自指。
(14)脱:倘或,或许。存:存间,探望。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译文]
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因而住在污阳。后来作太尉参军,迁移全家东下。我作这首诗赠给他。
好友相交并不久,一见如故意诚恳。
流连忘返对畅谈,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迁家至南村。你我短时为近邻。
持杖游乐相伴从,随兴所至忘时辰。
仕隐地位自不同,我知早晚当离分。
不料离别已来到,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千里山川相阻隔,再度相逢难有因。
贤才出仕能通达,江湖隐者多贱贫。
倘若有便相经过,勿望来看老友人。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时运》
[魏晋] 陶渊明


序: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这首诗共四章,当与《停云》诗作于同一年的暮春,内容写暮春独游。
诗人投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欣赏、赞美着大好的春光,并在其中领略了陶然自乐的无限喜悦;然而时世的艰难,不禁使得诗人伤今思古,感慨身世,心头排遣不去的孤独之感,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惆怅,这就是诗序中所说的“欣慨交心”。
[注释]
(1)春服既成:语出《论语?先进》,意思是说,春天的服装已经穿得住了。成:就,定。
(2)斯:则,就。和:温和,和暖,指春天的气息。
(3)偶影:与自己的身影为伴,形容孤独。
(4)迈迈:行进貌。时运:四时运转。穆穆:淳和美好貌。朝:早晨。
(5)袭:衣上加衣,这里是“穿”的意思。簿:迫近,此处意为:到? .去。言:语助词。
(6)涤:洗。蔼:云气。余霭:残余的云气。字:四方上下,这里指天空。暖:昏暗不明的样子。
霄:云气。一说雨后的虹。
(7)翼:鸟翅,这里作动词,有吹拂。扇动的意思,形容新苗在南风的吹拂下像羽翼似的微微摆动。新苗:新长的嫩苗。
(8)洋洋:形容水的浩瀚、盛大。泽:湖。漱(shù术):含水洗口。濯(zhuó浊):洗。
(9)邈邈(mio 秒):远貌。遐(xiá霞):远。载:语助词,这里有“乃”的意思。瞩(zh
主):注视。
(10)称(chèn 衬)心:符合心愿。易足:容易满足。
(11)挥:倾杯而饮的动作。觞(shng 伤):古代饮酒器,犹今之酒杯。陶然:快乐的样子。
(12)延目:放眼,向远处看去。悠想:遥想。沂(yí夷):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县南。
(13)童:儿童。冠: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齐业:都已习完功课。
此二句事出《论语?先进)。《论语?先进)记孔子的学生曾点谈自己的理想时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乘凉)乎舞雩(yú 鱼),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之时,穿青春服,五六个成年男子和六七个儿童一道,在沂水沐浴,到舞零(鲁国祭天求雨的场所)
乘凉,然后唱着歌儿往回走。
(14)静:指曾点的清静闲雅之风。寤(wù悟):睡醒。寐(mèi 妹):睡眠。寤寐:犹言日夜。
交挥:交互奋发,是说时刻向往。
(15)殊世:异代。
(16)斯、言:皆语助词。息其庐:在家中休息。
(17)分列:指分排栽种。翳(yì意)如:茂密的样子。
(18)黄唐:黄帝、唐尧,指上古和平的时代。逮:及、赶上。
[译文]
《时运》这首诗,是暮春纪游之作。穿上春天的服装,到大自然中去领略和煦的春光;与影为伴独自闲游,内心交织着欣喜与悲慨。
四时运转不停,春日晨光融融。
穿上我的春服,前往东郊踏青。
山间云气已尽,天宇横跨彩虹。
南风习习吹来,嫩苗展翅欣迎。
平湖涨满春水,漱洗神情顿清。
眺望远处风景,赏心悦目驰情。
此景此情相惬,我心欢畅无穷。
举杯一饮而尽,自得其乐融融。
放眼湖中清流,遥想曾点沂游。
课罢携友远足,归来放开歌喉。
我心爱其闲静,日思夜想同游。
只恨今昔异代,遥遥隔世难求。
平居朝朝暮暮,静守家园之中。
花卉草药分行,树木竹林葱葱。
素琴横卧床上,半壶浊酒尚浓。
黄唐盛世难追,我独慨叹无穷。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魏晋] 陶渊明
其一
【说明】
癸卯岁是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三十九岁。两年前,即晋安帝隆安五年(401)的冬天,陶渊明因遭母丧而离桓玄幕府之职返回家乡。这两首诗作于同一年的春天,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诗人通过怀古言志,表现了对归耕田园的喜悦,以及远离污浊世俗的决心。
[注释]
(1)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
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
(2)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3)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4)夙(s速)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
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
(5)哢(1óng):鸟叫。伶(líng 零)风:小风,和风。《庄子?齐物论》:“冷风则小和。”
陆德明释文:“冷风,泠泠小风也。”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善:美好。《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6)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7)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
杖荷桨(diào 吊,一种竹器,古代芸田所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8)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论语?微
子》记桀溺劝子路的话说:天下动乱不安,到处都是这个样子,到底跟谁一起来改变现状呢?与其跟随(孔子那种)避开恶人的志士,倒不如跟随(我们这种)避开人世的隐士。于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于怅然哎道: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们一起来改变现状了。又《论语》同上篇记载子路针对荷ò丈人的话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两段记载孔子和子路的话,都是说明仕而不隐的道理。陶渊明认为自己坚持隐而不仕的行为,与这种“通识”相比是有“愧”的。而实际上陶渊明在这里表现出了与儒家传统不一致的思想,所以在下一首诗中,诗人又以“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来进一步申明了这一思想。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后汉书?逸民传》:后汉末,“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讵(j巨):岂。浅:浅陋,低劣。
[译文]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
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
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
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魏晋] 陶渊明
 其二
怀
【注释】:
(1)先师,对孔子的尊称。
(2)瞻望:仰望。
(3)邈:遥远。逮:赶上。
(4)秉耒:手持农具。解颜:面带笑容。劝:勉励。
(5)平畴:平旷的平野。
(6)怀新:生意盎然。
(7)岁功:一年的收获。
(8)即事: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9)行者无问津:用长沮的故事。意谓:现在没有象孔子那样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了。
(10)聊:暂且。陇亩民:耕田之人。
【译文】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
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杂诗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怀。
(2)行:指行役。云:语助词,无意义。惨风:悲凉之风。
(3)应节:按照季节。起:指飞来。尘梁:落满灰尘的屋梁。
(4)边雁:边疆的大雁。无所:无处所,没有停总之处。代谢:更迭,交替。指一群接着一群,
陆陆续续。
(5)离鵾(kn 昆):离群的鵾鸡。鵾鸡,似鹤之鸟。
(6)愁人:诗人自指。
[译文]
此行离去家不远,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依时已返家,高飞恋恋绕屋梁。
悲哀大雁无居处,陆续北飞归故乡。
落落鵾鸡鸣清池,历经夏暑与秋霜。
我今惆怅言难尽,漫漫煎熬春夜长。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拟古 其七
[魏晋] 陶渊明

 

〔注释〕
(1)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
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2)扇:轻吹。微和:微微的和暖之风。
(3)美:赞,喜爱。清夜:良夜。达曙:直到天明。酣:畅饮。
(4)歌竟:歌罢,唱完。持:凭,“念”的意思。此:指上四句的内容。
(5)灼灼:鲜艳灿烂的样子。华:同“花”。
(6)一时好:暂时的美好。不久:不长久。
〔译文〕
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158、[魏晋]陶渊明《拟古其三》《与殷晋安别》等春天诗作七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