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10-01,投资杂谈(投资目标的估值方法)

(2007-10-01 15:27:57)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估值

长期投资

投资讨论

价值投资

投资分析

股市投资

逍遥狂客

分类: 投资

对于投资,目前的估值考量方法很多,通常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

 

PE(市盈率估值法),P为价格,E为每股收益,PE=P/E。其主观变量为E值。

 

PE实际上是假设目标未来若干年的E值能保持相对恒定的盈利水平下的投资回收年限。

 

由于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动和企业的生命周期变化,这个E值不可能恒定在某一个确定的数字,于是E值产生了确定的历史值和不确定的未来预测值两种情况。

 

未来预测E值的判断主要依据对宏观经济景气周期和行业前景、公司发展的判断,具有较大的主观臆测性。

 

PB(市净率,Priceto book value ratio)是衡量投资者愿意以净资产多少倍的价格来购买投资目标的数值,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公司净资产是公司解散清算的最终结果值,也等于总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总额-优先股权益,其与普通股总股本的比值为每股净资产。

 

此估值方法关键在于对净资产价值的正确把握,并受经营性变化而不断有所损益。

 

ROE(净资产收益率,股权收益率,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Rate of Rete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是判断目标公司资产盈利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国内股市不存在优先股,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报告期末净资产(ROE=EPS/NTA)。

 

ROE值越大,那么相对投资回报也就越高。

 

RNAV(净资产市价重估法,Revaluated Net Assets Value)没什么可以细说的,主要统计目标全部资产的市场合理价格。

 

PEG估值法即市盈率与每股年度增长预测值的比值,常被用作对新兴行业或成长性公司的评估参考。

 

该估值系统由彼得·林奇先生首创,一般认为当PEG值等于1时估值相当,小于1时低估,而大于1时为高估。

 

PEG的最大弊端是未来盈利增长率的高度不确定性。

 

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Discounted cash flow)属于绝对估值法,是指将某资产标的在未来(通常预测15~30年,至少10年)能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根据宏观行业分析获得相对符合实际的折现率(WACC)进行折现,而得到该目标的当前预估价值。

 

DCF要求预估必须付出的现金及可回收的现金,同时考虑到支付周期和回收周期的机会成本。

 

PV = CF1 / (1+k) + CF2 / (1+k)2 + … [TCF / (k - g)] / (1+k)n-1

 

其中:
PV:现值、CFi:现金流、k:贴现率、TCF:现金流终值、g:永续增长率预测值、n:折现年限

 

在上市公司股权价值估值时,通常使用自由现金流(FCF)作为估值模型中的现金流,FCF一般是用经营性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后得到的,得出现值后再除以总股本既得出每股价值。

 

DCF从逻辑上似乎是无可挑剔的绝对正确,绝大多数的财务教材都把DCF看作是给那些可以产生现金流资产进行估值的最佳方法。

 

但其估值最大的弊端是其变量值的主观随意性,即公司每年现金流增长的预测有不确定性、资本支出有较大的随意性、贴现率和永续增长率的草率性。

 

由于变量的主观性选择与周期的放大效应的影响,该估值法通常只能使用在具有稳定现金流预期的行业,比如电力、水务、路桥收费等等。

 

而对类似于技术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DCF的准确性将会极其低下到毫无可用之处。

 

DCF在实际操作中,常被视为相对保守的估值考量方法,其结果值常被认为是标的目标价的下限值,但DCF绝对不该成为一种单独使用的估值方法,而应与其他的相对估值法配合使用。

 

其他的估值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市销率等等,但相对而言,使用范围并不广,而还有一些冷僻方法我自己也未必明了,因此不再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琢磨。

 

我这里主要想强调的就是各种估值系统都有其片面性,我们不可以把全部的资产投资寄托在某一个系统模型中,而应当通盘考虑。

 

By 逍遥狂客 2007-1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