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富兰克林的一篇短文,题目叫做《Whistle》(哨子),试着翻译了一下,寄给了当时最牛的杂志《读者文摘》。过了好久的日子,我在学校门口书报亭的橱窗上,看到新到的一期《读者文摘》,应该是1980年第11期,目录上赫然有被我改名为《昂贵的哨子》的这篇文章,而且一长串省略号后是俺的大名——须知,那可是本人的名字第一次被印成了铅字。
于是买下了这份杂志,一直保留着。后来,收到了《读者文摘》杂志社寄来的几元钱稿费——5块还是多少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是巨款,那时在学校,一个月生活费就20来块!
可是,二十七年来,从江苏到四川,从四川到海南,再到四川、重庆……杂志早就没有了。我也记不得这篇文章的具体文字了,很是遗憾。纸质的杂志自然很难找到,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也不曾想过到网上去搜索这曾经的文字。
没想到,刚才在网上浏览,竟然发现了这篇译文,也赫然写着“富兰克林文,肖毅译”!
昂贵的哨子
有时度假,朋友们把我的口袋里塞满了铜板。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拿着钱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只哨子正在吹呢。
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回到家里,我洋洋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一家人给我吵得个鸡犬不宁!
但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都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瓜,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如果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了!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的后来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见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入政治风云,却贻误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同胞的尊重,朋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却搞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雅贵的车马中,不顾财力不济,以致债台高筑!——“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呵!”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计,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