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冠军大学生,还是要冠军搓澡工?

(2007-01-04 21:31:29)
分类: 比如体娱『球事』
要冠军大学生,还是要冠军搓澡工?
 

    家住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教师公寓。2006年元月27日下午,参加完四川省体育局宣布“开除中超”的新闻发布会后回到川大,正为四川体育满心沮丧的时候,突然发现校门口挂起了一幅鲜红的标语:“热烈祝贺我校学生郑洁、晏紫勇夺澳网桂冠!”思绪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以前被指责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现在被抨击成“没文化”的运动员,尤其是冠军运动员们,其实与我们很多批评者一样,享受着高等教育的滋润。


 

    昨日在网上看到一个《中国大学之体育名校势力榜》的帖子,作者是一个有心人,根据拥有冠军大学生的数量,北京体大、上海交大、人民大学、清华、北大、中山大学、武汉体院、四川大学成为前八位的“体育名校”。不过这个帖子是持怀疑态度的,标题前面加了一个“来者不拒享特权”的修饰语。

 

    其实,列出这些名校与明星的关系,本来就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对于这个“来者不拒享特权”的说法,我不能苟同。道理很简单,国家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上,一直是有明确规定的,即便是特权,也必须是冠军,故尔便不是“来者不拒”。

    其实,我并不打算去做这样的文字游戏,因为我看到过另外的一些资讯,比如邹春兰,一个全国女子举重冠军。举重冠军是在澡堂子里替人搓澡被发现后再度成为新闻人物的,后来在吉林省妇联和体育局的帮助下开了一家洗衣店。我不知道全国冠军退役之后,有关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人文关怀计划,但我为此发出的感喟是,人们究竟是想让冠军去当搓澡工,还是走进大学教室,才能心理平衡呢?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较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事实上,从恢复高考最初那十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比,大学教育早就是“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高等学校已经不是象牙塔了,这种情况下,提供高等教育给冠军就算是一种“特权”的话,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的事情。如果看看邹春兰,我以为,这更可能是一个善举。

    诚然,明星——不独体育明星所选择的高校,大都是名牌院校,也确有一些明星大学生,你很难在教室里发现他们的身影。人们对大学,尤其是对名牌大学的趋之若鹜,造成了对明星学生,包括冠军大学生天然的反感。可能,人们对于体育明星还算比较宽容了,对于文娱明星,人们的立场要更加苛刻。

 

    2000年,巩俐欲就读北大研究生的时候,网上就流传着一份《巩俐北大入学考试试卷》,竭尽恶搞之能事。其实,就像我们在对《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那些乳房,进行热情洋溢的讨论时,很多自诩为文化人的刀笔们,更应该与这位北大社会学研究生一起,将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的妇女服装暴露问题,提高到学术的高度。

    一方面指责明星没文化,一方面反对明星上大学,这种心态未必很阳光。马明宇在退役后,到四川大学的MBA研修班读了两年,他的同班同学有现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周建安。马儿和周老二都是考进去的,当然,他们的入学试卷也在“特权”范围,相对普招生有一些变通。不过,我所记得的是他们两人对高校深造的看法,都是功成名就或腰缠万贯人士了,似乎不应该在乎学历对自己事业的影响,但都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们——体育教练也应该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告诉我的都是:“自己不多学一点东西,怎么带队员呢?”

 

    不要轻易去质疑、否定甚至嘲弄明星入学这个现象,我说了,看到邹春兰在澡堂子里面挥汗如雨的时候,指责冠军们进入高校,乃至名校的声音应该有一些扪心自问:你究竟是要一名冠军大学生,还是宁愿要一个冠军搓澡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