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巴文明大论

(2015-07-24 15:20:44)
标签:

东巴文明

文明是一种血泪史

象雄文明

金沙文明

分类: 大声大气

       昨夜,帝都满天空都在噼里啪啦的电闪声响彻天空,时远时近的,让人难眠。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搞了整整一夜。早晨,灰暗的天空和雨声又使人不愿起床。打开手机,点击一下微信,刹那间各类消息涌了上来。在昨日的BLOG上,有点赞的、有评说的和转发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新浪的访问统计上居然达到128次,当前的92次,有意思哦。

      记得前些日子,去了一趟成都,花了几十元,参观了金沙文化遗址博物馆。出土文物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和漆器,无论是高鼻深目的铜器,还是体形朔大的玉器和金面具都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之高超,不逊于当前的水平。

      端详墙上的四川盆地民族分布图,你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依照海拔的高度,由低到高散布有汉人、彝人和纳人。就好象有人用一记重拳砸在泥谭里,纳人就象飞溅的泥巴,糊到了云贵高原的上端。是不是连续打击几次后,就呈现了当前的形态。似乎就象当下,汉人最牛,占据位置最佳;彝人次之,而纳人最弱。

      金沙文明也好,三星堆文化也罢。难道说他们与纳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无法追溯和看到公元前1000年的情景,但是我们传承了他们的衣钵,不是吗?这也许是弱肉强食的历史。

     象雄文明遗址,我没有去过。但是,我们从一个方向上可以看到。我们祖先在茶马古道上,运输的不仅是货物,也带去了东巴教义和东巴文明,他们一边牵着马匹,率领着队伍行进着;一边在路旁堆起石头祭台,祭拜着诸神,请求他们保佑一路平安;把驮茶、红塘运到拉萨、再穿过雅鲁藏布江,翻过无数的雪山把货物送到克什米尔、拉达克等。一路上,他们传播了东巴文明,也接受了当地文明的滋养,无论象雄文明还是吐蕃王朝的文化,我们接受了他们,同时我们的文化滋养了他们。

      这难道不是吗,上千年前,纳人祖先做过的。

      文明是一种血泪史,一层一层的堆积着,永远是站在最上层的人们去书写自己胜利者的篇章。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因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祖宗的荣耀,也不应该在历史的长河中丢掉我们的徽章,而是要找寻我们曾经的过去。这不是爱与不爱,而是要用历史的世界观去研究问题的态度。

      看着下个不停的雨,想起孩童时期,每缝下雨,总喜欢撑把伞到雨中玩耍,脚踩着水,批劈啪怕的作响;孩子们追逐着,摔倒了,再爬起来,一身的水一身的泥,浑然不顾一切的闹啊,玩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数据的纠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