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帝都,景色一番奇特,气温忽高忽低,就象过山车一般.搅得大家不得安宁。晚上,夕阳照的大家格外的拥懒,相约着三五好友找了一家餐厅,喝一喝冰啤酒,消一消这夏日的倦意。
找了一家尚好的餐厅,大家伙急急慌慌的推杯换盏了起来,说天道地一番,论一论股票,再论一论世井之新鲜事来。忽然,一友提出了丽江之事,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文化、文明各色概念相互甩来,五花八门的想法,相互交错和交融,形成了合奏的交响曲,东巴文化应该是东巴文明才是啊。
刹时间,突发奇想,可以把它佐证一番哦。
东巴文明,我们穿越的看,它可以是我们过去古代文明某一个时间阶段的凝固,也可以说是一种截取的历史体。大家都在说,东巴文化就可以了,文明是不是有一点那个大的味道。静下心来,也不大,也是说的通的道理,也符合一般历史发展观的特征。总之,逻辑上讲使用文明一词是说的通的。
丽江,这个地方海拔2500米,群山环抱,居住着一群安居乐业族群。他们自称纳人,操着一口方言,阅读着《创世纪》的篇章,寻找着那大洪水时代祖先的足迹;这用东巴文字书写的册页上,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场景,即使在当下的乡村中,也还有人用这种传统的形态,记录着各自的劳作之事。闲暇之余,人们弹弄着洞经弦乐,倾诉着对往事的追忆。在庙堂之上,烧着高香,祭祀着东巴神灵和列族列宗们。这些使得众人看来,很是一番似是而非的样子,好象回到了曾经的过去,恍惚隔世一般,一派时间断裂般的奇特场景。人们不禁要问,这难道是某一个历史阶段生活的凝固和浓缩吗?
如果你纠结文明和文化这些词语的话,我以为文明这个词语的定义,即文明多指某一群体,在一定时期内语言、文字、宗教等等的成就。
这些人是从那里来的?可以有几个解释。翻开当前的历史书籍,有人是这样记录的,在上古河煌时代,一群人们迁徙到两河上游,纳人就是这些人的后裔。由于山地交通多有不便,使得保存了古文明的遗存。有人也有这样的记录,早年沉没在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人,有一路东进,他们翻越了喜玛拉雅山,来到了这云贵高原山麓上,繁衍后代。无论他们是从那里来,是不是又到了其他的地方去,纳人做为当下的原住民的确在这里生根了,他们既有游牧生活的痕迹,也正在从事着田间地头的农业劳动。这也许能够解释时间的确停滞在这个地区了?他们压缩了过去文明的故事。
我们对过去总该有一份敬畏,这样才能达到一日三反省的境界,也可以再造对未来的期盼,这也许是人生生不息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