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根绳叫卖的有一款著名的小吃,豆汁。眼下,北京的四城里有不少的地方依然保持着叫买这一款吃食,有华天集团旗下的店、有护国寺旗下的分店、有…..,林林总总有很多店。吃下来,唯有护国寺小吃店的豆汁稠、且入口方便,做工讲究。
日前,我有一青海友人于县来京,邀我闲逛。闲暇时,与他乘车至平安里,到京剧院对过护国寺小吃店内品尝之。排队、付款、用托盘各领了一份豆汁,找了一张桌子围拢坐好。在南腔北调的吵杂声中,喝一口豆汁,就一根咸菜,咬一口焦圈;一口浓浓的腐酸、加点咸味、口里面感觉到一丝丝的回甜,脆脆的油炸焦圈,咔哧咔哧的作响,奇怪的是这些在味蕾上构成了香甜的感觉。看到友人津津有味的吃相,欲罢不忍的劲头,我忽然觉得有一些的稀奇。这东西,我一直不习惯,去年才适应,眼面前儿我隔三差五的来吃,可是他,他却不吝秧子的一通猛喝。问过后才知道,于县在当地吃喝不吝啊。
喝豆汁,讲究要搭配焦圈和咸菜,和谐后方成为了美食。
记得大茶叶胡同口的市场前,也总有一位仁兄,自行车筐里面堆满了用塑料袋盛着的豆汁和麻豆腐之类的东西,在傍晚的阳光下,扯着低哑的声音用力的吆喝,正宗的豆汁、麻豆腐!大约有两三袋烟的工夫,也就推销没了。豆汁这东西,很适合人们的口味吧?在京城,我逛过很多的市场,很少听到这类叫卖的吆喝。我有一些的迷糊起来了,什么是京味的东西?这都城还能留给南来北往的人们些什么?
胡同、中规中矩的格式,吃食、豆汁、麻豆腐,都在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