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琴】——两年后的再次更新

电影文学剧本
佟小乐喝一口溪水,干嚼着最后一袋方便面,打开手机,举着四处找找方向,发现彻底没有了信号:得,就这儿了。如释重负地仰躺在河滩树下,听着没有吃饱的肚子的咕噜声,望到远处山峁上的一点星火,借着月光去投宿。
这一点灯火是从一所破败小学校里发出来的,唯一的中年教师李学文批改完二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又拿起四年级的语文备课,情绪到来,由不得吟诵一首宋词,抑扬顿挫间,居然飘来伴奏的口琴,把情绪烘托得恰到好处。他推门迎进了这个不速之客。李学文老师把自己的热水冷饭招待佟小乐。佟小乐说都是缘分闹得。我追着手机到这里没信号了,这就是该收留下我的的地方。你能提供我一铺晚上睡觉的木床就得。我不白住,可以帮你们做点什么,譬如校工什么的,不挑活儿,好打发。李学文老师说校工不需要,帮着管管孩子顺便教教他们读书到可以。佟小乐说也成。李学文老师笑了,与她热情地握手,调侃说:欢迎你,你是我们白云山小学第一位支教老师。几个大小不一的男女孩子不知何时蓬头垢面地出现在一旁教室门口,他(她)们被新奇的琴声引来。李学文老师摆摆手:都回去睡觉,不要明天课堂上打盹儿。他告诉佟小乐,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是离家太远,不得不住校的。他这个老师兼校长留宿学校也是为了这些个孩子们。
一觉醒来,佟小乐循声走下拐弯抹角的半山腰,在一处险峻的沿河山道口,找到李学文老师,协助他帮助学生娃一个一个或背或搀地跨过河沟来上学。追着学生娃后边一路小跑赶来的村主任背着铺盖卷,扬着手机嚷嚷着抱怨加道歉:哎呀,这个破信号差得呀,才看见你发的微信,说城里来咱山里支教的老师提前来了。真是对不起呀,小佟老师,你来得太突然了。乡里通知的是说暑假以后才能分来一个支教老师,你咋……?佟小乐说你不欢迎,我就去别处。村主任赶紧表态,不去别处,不去别处,就是新做的被褥铺盖没准备好,你先将就铺盖我家这旧的。洗了的,新拆洗了的。
佟小乐说我不保证能教孩子得高分考学,我只能教会孩子们快乐地长点知识。村主任说:都好,都好。不放了羊就好。
一间教室里,高低参差不齐的学生们,饶有兴味地跟随着佟小乐伴奏者手风琴,学唱歌曲。教室门外,村主任蹲着抽烟,滋润地听着,斜睨着从另一间教室拍打着手上粉笔沫走过来的李学文老师,悄声说:头一回听到咱的小学校里有乐器的响声,跟电视上的晚会一样。李学文老师也感慨说,城里捐资助学来的乐器,总算派上用场了。远处有下地路过的农人驻足甚至地要围上来看新奇。村主任摆摆手,严肃地让他们离去:该干啥干啥去,不要吵闹了支教老师教孩子音乐。
音乐课上,沉默寡言有点儿轻微自闭和偶尔口吃的留级生赵夯(ben)不张嘴唱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佟小乐介绍了他怕影响大家而被剔除在音乐课之外的情况。佟小乐说他的课上,绝不排除任何学生。她不重成绩,而重在每一个人的平等参与。课尾,李若芳等几个学得好的同学们失落地没有得到小红花的表彰。佟小乐宣布摒弃小红花制度,为此,课后与李学文老师发生了争执。佟小乐甚至指责了李学文老师,坚称不可以非优秀歧视。李学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教学观念,愤怒地表示她不可理喻。指出,不努力培养优秀学生,怎么帮助他们考学。佟小乐则表示,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不能是牺牲掉另一些非优秀孩子的悉心培育。两人第一天就闹了别扭。当事人赵夯(ben)不知所措,胆怯而歉意地出来认错,试图平息老师之间的纷争。佟小乐和李学文几乎同时一致地声明或斥责:没你什么事儿。
下午放学了,佟小乐跟随李学文送学生们过河回来的路上,掏出手机打开,疑惑地看看,自言自语:没信号啊?李学文老师说在山里,得挑地方,有几个点能打个断断续续的电话,发个微信啥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几乎不交流地攀上山峁,返回学校。
学校一角半开放的灶间,那个叫李若芳的四年级女学生做好了米饭。她盛好一碗,加上几根萝卜条咸菜和一个咸鸭蛋端给佟小乐说:老师,给您的饭。李学文平静地解释说她是我的女儿,在读四年级。佟小乐说我有印象,她唱歌很走心,也开心,很好。李若芳一边回头去准备另外一份饭菜,一边招呼那几个住校的同学们:开饭了。然后端着一份足量多的米饭咸菜告辞离去:再见,佟老师,我回家了。并不理睬父亲。佟小乐疑惑地看去李学文。李学文老师遮掩着说,我的饭菜留在锅里了。她带回去和奶奶一起吃。
夜晚,李学文老师继续给各年级批改作业加备课。佟小乐百无聊赖地借着昏暗的灯光,熟悉学校各处,看到库房里堆放的几样助教捐资来的乐器、一堆没有分类好的书籍和一台台式电脑。她擦拭、整理,并组装起电脑来。没有网线联络。她掏出随身携带的移动盘,把许多音乐内容和风光图片储存到电脑里。留校的孩子们围着她探头探脑地试图帮忙,饶有兴味。一个学生碰翻了东西,却没有得到批评,诧异地怯声问:老师,你怎么不厉害呀?佟小乐反问:当老师,需要厉害吗?
窗外投篮声音弄醒了佟小乐。她端着刷牙缸推门出来找水缸舀水。操场一端那个半大男孩怯怯地叫一声:佟老师,早上好。继续专注投篮。佟小乐说这么早就来训练,你喜欢篮球?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男孩停下来,依旧立正回答说喜欢。佟小乐很快记起来:哦,你叫赵夯(ben)。男孩说:但我不笨,是有大力气那个夯(ben)。佟小乐笑着说:也念夯(hang),打夯。有打夯号子,很好听的。赵夯(ben)木讷地说,叫我赵夯(hang)也行。都行。我爹愿意叫我赵夯(ben),说听着实在,主要是名字都是反着的,夯(ben)就是不笨,是聪明,长大了能有出息。佟小乐说你应该不笨,敢于张开嘴巴,不就唱出歌声了吗?以后会唱得好起来的。赵夯(ben )点头,还说篮球:我笨,笨鸟先飞,一大早来练球。佟小乐问她定点投篮训练多少个是一组啊?赵夯(ben)茫然,不理解这句话,嗫喏着说,我就是投篮得分呀。佟小乐问:体育老师没教你们…… 李学文也出来了,说:没有体育老师。所有的课都是我兼着。体育课,就是让这个班级的学生们玩一节课。这个球是赵夯的父亲给他买下的。他喜欢,天天自己练。
佟小乐后来得知,这个赵夯和许多山村孩子一样,都是跟着祖父母在家过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城里打工。父母闹别扭的时候,父亲传话让儿子赶去城里一趟,试图通过儿子,劝说母亲安心跟着父亲打拼。但是,儿子赶去的时候,没有见到母亲。只在父亲打工的地方看到过一次电视上直播的篮球赛,喜欢上了。父亲为了弥补亏欠,咬牙买了一个不当饭吃的篮球送给儿子,说你不喜欢读书,学习不好,那就学你喜欢的篮球玩吧。听说玩这个出了名堂也挣钱呢。由于风传母亲对父亲发家致富失去了希望,跟人跑了。赵夯觉得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也就拒绝去富裕人家看电视里不多的篮球赛事,便不知道篮球运动的要领规则,只是本能地知道,要得分,就得投篮。他就天天苦练投篮。
佟小乐为这孩子的不幸的家庭唉叹,又为这孩子不放弃改变命运的一点志向而感怀。此后,她自告奋勇地担起了各班级的体育课,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项运动,包括篮球,虽然只有一个篮板,也尽量按照篮球规则,组织学生打半场篮球比赛,在一方获胜的情况下,即兴给大家演奏节奏明快的乐曲。图得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快乐。
傍晚,学生放学回家后。佟小乐跟着李学文老师找到山顶一处能有信号的地方,打开手机,下载有关篮球运动的教学资料。李学文则给她拍照,编写图文文章,发送一个他个人的公众号。最近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这位音乐支教老师的纪录片式的系列文章,感激之情外,也包括两人教学理念的矛盾,字里行间里读得出这位乡村男教师的新添的一丝烦恼。信号不强,两人磕磕绊绊地下载资料或编写公号文章发送,等待着时断时续的信号。佟小乐由衷地恭维说:李老师恕我直言啊,平时看您不苟言笑、甚至心事重重的,原来心里藏着时尚情趣啊!
李学文老师说,难道我一生守在大山里,就不该跟着时代风潮而丢弃情怀寄托吗?佟小乐转移尴尬,问:你一生守在这里,民办到底?李学文老师说民办、或者日后转公办,我不知道。但是留在这里,是一定的。佟小乐不解,习惯性地问:舍不得孩子们?李学文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说话,专注编发文章。
佟小乐无聊,寂寞中,忽然伤感起来,掏出口琴,幽幽吹奏起来。李学文老师举着手机,调整着方位,发射出去公众号新内容,忽然冒出一句:我老婆在这儿。然后,一个人默默走下山去。
佟小乐现学现卖地按照下载下来的篮球运动规则,不太熟练地教授赵夯(ben)尽量规范地进行篮球训练,并从赵夯这里了解到李学文老师的妻子原本也是这个小学校的老师,并不多才多艺,也不会乐器和体育运动,但是所有理科的教学都教得出色。夫妻俩都是带一至四年级的课,妻子教理科,丈夫教文科。只有体育课荒废着,由学生们的性子玩闹。实在也是夫妻俩顾不过来。后来,女教师病死了,就剩下了男教师一个人连轴转。村里开始往上打报告要老师,但是很难找到来山里教学吃民办饭的人。现在,小佟老师您支教我们来了,真高兴。您不会急着回城里吧?我知道人都想家,想爹妈。我也想我爹。可是他又到另一个城市去打工了。他是打听着去找我娘,他答应我了,一定找回我娘来。
佟小乐牵挂起自己的母亲。(闪回)母亲住进重症传染监护病房。女儿佟小乐也把家里最后一笔钱交给了医院。她隔着窗户,两手比划着与母亲哑语互致慰藉。
天气好的日子里,佟小乐带着一个班级的孩子们出去上生物课。快乐的气氛和明媚的春色,把性格内向、胆怯、不太合群的三年级孩子谷雨苗也带动地露出了笑脸。但是赵夯挖苦:离我远点,没人和你个告密的一起玩儿。这伤害了她的自尊,在大家晒笑中,谷雨苗躲去一旁。佟小乐看在眼里,关注起这个怯懦的小女孩儿。
雨天路滑,按照惯例,学生们守在家里放假。李学文老师安顿好住校的几个学生,借这个不上课的机会,带着佟小乐去几个自然村分户家访。
佟小乐打听着找到谷雨苗家里,她正帮着病怏怏的母亲干家庭副业(根据拍摄地域风情设置),换取一点经济收入。女儿在家,守着母亲,虽然阴雨不晴,却不再胆怯畏缩,满脸洋溢着灿烂。娘俩儿有节奏地配合着做活儿,居然高低声部地对唱、合唱着那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这让佟小乐不由地驻足倚靠在门外,动情地听着。到了二段,她们却改了歌词,且有重叠反复:那时候,妈妈没有哭泣;那时候,爸爸没有赌博;那时候,谷雨的季节里,迎来了谷雨的苗苗,贫寒的家里美好温暖,歌声里向往着明天……
谷雨苗领佟小乐老师去邻村赵夯家里时,走近街口,说到了,告别老师自己回去。
赵夯给老师端来热水,继续做作业。赵夯的祖父接待了家访的老师。得知谷雨苗领佟老师来的,述说了这个小贼丫头的不孝顺,硬是通报了警察抓赌自己的亲爹,害得我儿子也被拘留罚款,才被迫出去打工,还跑了媳妇。又赶紧更正掩饰家丑,说不是跟人跑了,是…是… 都是这个小害人精整的,好几户人家都遭了罚款。佟小乐明白了两家的过结,不便争辩,只是关切地问他们:我看着谷雨苗的母亲身体有病似的。赵夯的爷爷叹一口气:嗨,摊上这么个赌棍,也是这娘们而命苦倒霉。天天挨打又犯愁,捂住了明伤,可掩不住暗病,连伤带病又穷没指望,可不就病歪呗!
佟小乐洞悉了生活在家暴环境里的谷雨苗渴望温暖的心情。
后来,借着机会(特别设计剧情契机),佟小乐用音乐帮谷雨苗和赵夯这两个同是不幸的孩子解除了心结,谁也不要记恨谁,谁也不要再伤害谁。宽容和互助,才是最大的美好。赵夯祝愿谷雨苗的父亲监狱释放回来,不再赌博,不再家暴。谷雨苗祈祷赵夯的母亲回到他父子身边来。
返回学校的路上,佟小乐都举着手机找信号。终于信号微弱地出现时,她急速打开进到微信里,母女俩的小群里,渴望看到母亲是否有留言。但是信号微弱到近乎于无,直到月色笼罩繁星满天,也未能等到片言只语的出现。她忐忑着,不知是信号太弱,还是母亲……(闪回)医生郑重告诉佟小乐两点:一是这点钱只够维持一周不到的治疗护理饮食等时间;二是重症且是传染病房,也就不需要家属直接探视,更不用说亲自护理,所以你完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筹集医疗费的事情中去,不要耽误了病人的正常治疗。病人度过10天的危险期后,还需要隔离治疗3个月,才可以回家慢慢调养。佟小乐问缴不上费用,会把病人赶出医院吗?医生说姑娘你不要讲话这么难听,你要充分认清这事情的重要性。佟小乐惦记母亲,却烦恼地想不出怎么解决困境。
这一刻,佟小乐忽然唱起了谷雨苗母女改词式的唱:那时候,妈妈没有生病;那时候,爸爸还在人世;那时候,可爱的女孩佟小乐终日欢快是个音乐女神……
并且伴奏着自己的随身背挎的手风琴。直到一道受点光束照射到脸上,才戛然而停,警觉却胆虚地喝问:谁,什么人?对方是李学文老师。他说回到学校不见你回来,就觉得出了差错。果然你迷路了。看看都斜岔到哪里来了。这里有瘴气的,能致人昏迷。
路上,李学文老师接过她的手风琴头前引路走着,把手电光关掉,借着月光行走,说找到你,就节约一下电池吧。佟小乐随口应承表示支持,说我现在也是穷光蛋,支持不了你什么。就节省吧。李学文感叹山里教学清苦,委屈你了。坚持下来不易。路上坎坷,佟小乐总忍不住伸手扯拽一下李学文的手臂或衣襟,寻找依托,都被李学文惶恐敷衍过去。
一节课上过,李若芳仍旧没有到校,佟小乐想去找李学文老师问问情况,正往教室进的赵夯拉住了她,告诉她别让李老师再为难了,他分不了身子,顾不上家里。佟小乐安排第二节课自习,自己跟着赵夯下山去李若芳家里探视情况。
李若芳在家照顾生病的祖母,而且接待约好日子进山收购药材的商贩,为一元钱,费劲地讨价还价。这是李若芳平时抽空采集晾晒的一点经济作物。药材贩子抱怨现在中药越来越不被人认同了,他收购的这些药材也就是作为菜肴调料出售,才算有点市场,价格比不了前些年。佟小乐替李若芳照顾她的祖母时,得知,李若芳和父亲的隔阂是因为怨恨父亲为了一节课,耽误了母亲的病,才失去母亲的,说这孩子人小主意大,谁也劝不听。佟小乐说她学习特别努力,倒是让老师省心。祖母说:这孩子是立下志向要考学离开这大山里的。她说要离开他爸,但是带上我去城里过好日子。唉,你说,我那是舍得下这过了一辈子的地方人呀!但是,都应承着,不能伤了孩子的心不是?佟小乐留下来,抽空给李若芳补习功课。说你的名字不土,有意蕴,是妈妈给你起的?李若芳说是爸爸起的,他喜欢酸文假醋。又说,不过我喜欢这名字。这一刻,佟小乐从她脸上看到了和暖的神色。
再次和李学文老师爆发争执,是由于佟小乐不留神碰坏了一样教具,触动了李学文的恼怒。那个教具是李学文妻子生前一直使用的。赵夯协助李若芳把它修复好了,并擦拭干净。李若芳拿着出现在他俩之间时,才暂时平息了冲突。
后来找个机会,佟小乐找李学文老师道歉,并试图说和父女俩的冷战时,却再次触发了李学文老师的愤怒,指责她不要多管闲事,他不支持女儿考学出去不返乡教书的想法,也不允许佟小乐给她这种思想的支持,进而扯到两人教学理念的根本冲突上,颇动感情地说你根本不知道山里孩子们的窘迫,考学出去,是最好的一条出路。佟小乐说你误解我了。李学文顺着自己的思路说,可是我的女儿必须回来,回来教学,帮助别的孩子走出去。因为她是教师的女儿,我们夫妻都是教师。我只能牺牲自己的孩子。这是他的担当和光荣。谁让她是教师的孩子。佟小乐说你专断,这不公平。李学文指责你不能来打破我们山村小学的平静,比不能带来好的风气,就不要留下来。
佟小乐被驱逐出去。一个人急迫地行走在大山里,从未如此迫切地惦记着病房里的母亲。(闪回)佟小乐隔着玻璃给了一直关注窗外对话的母亲一个微笑,转身离去。她打定主意走去一个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看他们敢把病人撵出去搁大街上。明白自己彻底没处去弄一大笔款子,倒坚定了佟小乐撒手不管或者说放手一赌的决心。背着行囊走在去往大山深处的路上,佟小乐叫着父亲的名字用发泄愤懑转移良心的不安:佟老头你听着,你都当甩手大爷抛弃妻女的,我一小丫头凭什么替你管老婆?我管不起!
佟小乐终于还是迷路了。李学文老师到底不放心,和村主任带着赵夯、李若芳和谷雨苗等学生在黎明时分找到佟小乐的时候,大家悲喜交加。这时,谷雨苗却不敢返回偷偷掉队了,因为她从村主任口中得知父亲出狱回家了。她害怕父亲会因为她举报赌博(并家暴母亲泄愤数钱)会揍扁她。
佟小乐找到谷雨苗,鼓励她走出来,勇敢面对父亲回来,重新做人。佟小乐的琴声告诉外边满山呼叫的人们。谷雨苗在琴声中,牵着佟小乐手,从躲藏处走出来。父女重逢,情感化解开一切疙瘩。李学文老师感怀于佟小乐的琴声,把这一幕的图文,也在公号里发送出去。
佟小乐还是走了。她真得控制不住对母亲的惦记,同时也被几个孩子勇于面对生活艰辛的精神激励,使自己的心灵成熟起来,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担当起来。她向村主任、李学文和学生们坦诚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为自己将错就错地支教行为道歉。大家却说你就是我们心里的支教老师。我们祝你好运。
佟小乐返回城里,居然正赶上母亲出院。原来,医院从李学文的公众号里看到了佟小乐的行踪,试图以此为线索,寻找佟小乐补交医疗欠款。这让围观公众号的读者了解到了这个支教老师的困境,自发募捐了医疗费。使得佟小乐母亲得以正常就医,效果良好,今日出院。
佟小乐问母亲,等您在家彻底静养好了,我想回去真正做一回支教老师,可以吗?给公众号留言:等我回去。
李学文老师代表学生们回复:欢迎,又说我们俩的执教理念还没有争论完呢,等着你。
说明:
1,该片风格类似于《那人那山那狗》;
2,剧情结构、人物设置、发展脉络大体如此,具体到剧本创作时,剧情结构方式、前后顺序、矛盾冲突、性格区别等等,会做诸多调整,会最大程度上的组织戏剧矛盾冲突,增加文艺片基础上的紧张节奏和戏剧看点;
3,支教,一定不是简单地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施舍”。那就想当然了,浅薄了,图解政策了。观众不爱看。
人与人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有不平等的差距,只要是在一起生活和交往,尤其是善意的交往,那么一定是彼此影响对方的,彼此感染和激励对方的。山外边来的支教老师不是神仙,她也是人,拥有生活和命运中的种种不如意,需要解决自身的人生难题。所以,佟小乐在关爱温暖孩子们的时候,也被孩子们的逐渐成长的点点滴滴,反过来激发自己精神上逐步强大起来,成熟起来,大家共同直起腰来,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担当一切,而不是逃避坎坷。这样子,才使得剧中人物富有生活的真实感,才使得影片接地气。
4,接地气,巧妙适当地多一点触及生活本色,才能让观众相信并认同影片中一个个人物。所以,平民百姓的医疗负担呀,山里孩子的留守现状呀,农村的赌博恶习对家庭的恶劣影响呀,山里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单调和对父母的思念呀,网络线号不好却依然带给人们一些追求时尚文化的热情呀……等等,只要我们本着人文关怀的角度,剧终都走向和谐转变,即使有所适当触及,也是可以过审的,是最能抓住观众的。
5,剧中的李学文老师酗酒浇愁的设计,将在剧本创作中体现。包括,他们父女之间的情感和解,都会有特别的设计处理。还有其他角色的结局,都有结局的发展和交代。
6,支教老师设计为女性,出于女性的柔美和温暖感考虑的。本剧主题是:温暖。用暖心来焐暖山里学生乃至清苦教师的心,同时也能暖了观众。绝不能处理成简单的生硬的传授教学知识。
7,这个暖,体现在:平等、博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