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少年(姚雅丽作)

(2024-09-14 06:52:53)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论

 

永远的少年

姚雅丽

 

像一口汩汩冒出灵泉的深井,似一株四季长青、不断抽枝长叶的参天大树,如一支徐徐散发出温暖光芒的蜡炬。在人世间行走,在文字中跋涉,在晚生后学前行的路途中,他迈着青春的舞步,左手牵星,右手擎月,如翩翩少年,御风而行。

高大挺拔、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等词都是贴在志泽师身上的标签。当然,这些是外在的。他的魅力所在和影响力根源,在于其内在深邃广博的学养和傲然挺立的风骨。他是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更是泉州文坛的一根标杆,代表了泉州作家创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

和志泽师话仙,是件舒心畅快的事。因为同住丰泽新村,得天时地利之便,我常有机会拜访志泽师,与他天南海北地神聊。在他家堆满了书的客厅里,志泽师的夫人齐老师笑语盈盈,忙着沏茶倒茶,志泽师舒展惬意地坐于沙发上。茶是老茶,沙发是老款式,话题却是常谈常新,天马行空,最终绕不开文学与人生。他乐呵呵地说着他所欣赏的人和事,那种欣喜溢满眉梢、嘴角。他会为某个冒尖的新生代作家而欢呼雀跃,也会为某个昙花一现的作者扼腕叹惜,而那些沽名钓誉者,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我在泉州文联、作协工作了几十年,人生百态都见过,得失荣辱也尝过。说起文坛掌故,志泽师如数家珍。那些过往的情节,如在眼前。说到眉飞色舞处,你只需乖乖听他独角戏,偶尔配合剧情嗯、哦一下就行。齐老师如果忍不住插话,志泽师会立马不悦地阻止。他会像小孩子一样嘚瑟自己发表在《人民日报》《文学报》等权威报刊上的文章,也会为自己看不惯的人事而拍案而起,言辞之激烈,语调之高亢,满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就是这样率性、真实,谈吐掷地有声,思绪纵横捭阖。你在他的语言和灵魂里,找不到一丝世故、圆滑,更找不到一丝衰老的迹象。纯净如赤子,炽热如光焰。

我在写作上有一点小成绩,离不开志泽师一向的提携与鼓励。我第一篇在省外刊物发表的文章是志泽师指导、推荐的,我第一篇入选《散文精品集》的文章是他给的机会,我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是他主编的《刺桐花文丛》……我的文章,志泽师很少提批评意见,倒是有一星闪光点他就无限放大,这无疑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后来我负责丰泽区作协的工作,偶尔会吐槽事情多,工作累,他也只是笑笑,轻描淡写地说起自己长期主持市作协工作的甘苦。泉州市作家协会从无到有,从籍籍无名到发展壮大,一开始事无巨细,大都是我一人在忙乎。常常得利用自己的人脉开展活动,得挖掘自己的资源为作协活动拉赞助。外地来的名家也我自己掏腰包接待。包括《泉州文学》的出版印刷,也要我自己组稿、审稿、编印,联系作者、寄送书刊……我一听,就不敢再吱声了。的确,志泽师像母亲哺育婴儿一样,把泉州作协、《泉州文学》一口一口地喂养大。

在文学创作和协会工作上,志泽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对很多在写作上矢志耕耘的文友们,他也不吝鼓励和扶掖。文人相轻,在他这里找不到。而文人之间真诚的帮助、欣赏、赞美在他身上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写文章一定要一遍遍地改,改到不能改为止。每一个词都要安放妥帖,每一句话都要干净准确。”“文章刚写好不要急着拿出来,先放一放,晾一晾,隔一段时间再去看,你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许多问题。在读书会上,在研讨交流会上,在创作分享中,志泽师除了把他60年的创作经验掏心掏肺悉数传授,还时时不忘提醒我们:年轻人不要太拼、太累,身体健康排第一!而每次参加活动,文友们出于敬仰,不由得要伸出手搀扶他。每每都被他甩开。我自己走得好好的,不需要别人搀着扶着呀!志泽师说这话时,铿锵有力,中气十足,透着少年家的倔。没错,人家是少年家,永远的少年。

在丰泽新村,我和志泽师是老街坊,老邻居。三不五时会在小街上、校门口,小店旁,菜摊前打个照脸。有时会开心地聊几句,有时只是隔着车隔着人远远地打个招呼。虽然总是匆匆忙忙,但都能感受到志泽师身上那种平和、温雅的气度。那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宝爸宝妈们与他擦肩而过,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在晨光中,在暮色中步履稳健,笑容可掬的帅气长者,是泉州文坛泰斗。我步履匆匆地赶着去上班,志泽师也赶紧赶慢去买菜,去丢垃圾,去散散步,我喊一声:志泽师!他仿佛没听见,或者根本是视而不见。他沉浸于市井烟火里,乐滋滋地翻检着写作的素材。社区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后坂小街上卖海鲜的鹧鸪姨,洗发店的小老板,送快递的小哥,甚至一只流浪的小猫,一朵开在天桥上的三角梅,都自在出没于他的文章中。他像一个好奇宝宝,自觉地融入百姓生活中,也在融入中切割、提炼着,在砂砾中淘洗金子,在风浪中打捞珍珠。

我每天习惯性地浏览志泽师的微信朋友圈。看他每天更新的美文。文章韵致丰赡,格调高远。有时凌厉如刀,有时绵柔似水;有时深沉如酒,有时炽热似火。几乎天天有新的文章上线,你惊叹于志泽师创作的量,沉醉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里,更为他不断呈现出来的鲜活与明快所折服。这样的创作速度与激情,分明就是满腔热血,青春飞扬的少年。他一直在挖掘,吸纳,也不停地创新,产出。在不懈的追求中成就了自我的文学人生,也铸就了一座文学宝藏,凝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让年轻一代的作家们不敢懈怠,追光向暖,逐梦前行。

写作就是一场长跑,不在于瞬间的速度,而在于持久的耐力。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在晚生后学心中开出绚丽的花朵,继而蔓延成一个姹紫嫣红的锦绣春天。志泽师就是那个催开一树繁花的春的信使。这个春的使者,也在春光中奔跑着,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永远的少年。

(《陈志泽六十年文学创作笔谈》(九篇之六)原载《泉州文学》2024年第2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丰泽区作家协会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