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罗兰》:一再重复的青春

(2013-10-20 10:49:22)
标签:

文化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青山七惠一直关注着,看到这部小说时不仅仅是失望,还是想不再继续了。有些作家大概有那么两三部特别好的就足够了,对于读者来说如果有需要,重复地看也不是不可以,没必要一直追求新鲜的。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好天气》几乎可以使青山七惠像冯尼古特、奈保尔那般伟大了。】

青山七惠的青春故事讲的太好,以至于从一个陌生异国的名字,到被中国读者熟知乃至被高频率的出版,只有短短几年。如今你看到印在书封面上的作者名字字号已经逼近书名的大小了,可见青山七惠在中国受欢迎程度。

但同为严肃作家和被读者广泛喜欢的作家,青山七惠跟雷蒙德·卡佛在中国所受到的待遇又不尽相同。卡佛更容易被评论成中国人一贯喜欢的苦大仇深式的作家,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履历也容易给人以这样的口实,甚至他身上的被生活打磨过的遭遇也成了人们阅读小说时一种必须自我营造的噱头。而青山七惠的读者除了传统的严肃文学爱好者,也不乏单纯的青春题材读者,比如校园文学或者郭敬明那一系列杂志的读者,也会对青山七惠产生好感。换言之,青山七惠从读者层面上大大扩展了严肃文学的广度。但相比人人都愿意口吐两句卡佛的金句,好像愿意谈论青山七惠的职业批评家和媒体人并不多,或者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让人跌份的名字,因为太多看上去轻薄的读者追捧这位作家了。这,当然也是我们的一贯短见。

《紫罗兰》讲述了一个尝试写小说的生活中非常拧巴的中年女性故事,当然视角仍然是一个女学生,你可以想象成这是青山七惠本人在十几岁时的一种观察视角,以及可能遇到的故事。“雷米”是化名,真名叫紫罗兰,寄居在大学同学夫妇的家中,在他们女儿女中学生即叙事者“蓝子”的审视和观察下,她是一个可怜可爱的人,不爱工作,满脑幻想,喜怒无常背后还有复杂的感情经历。

“雷米”被大学同学因为怜悯而收留,她有过自杀经历,并且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冲突感,既让人感到不舒服不理解,也对周遭发出了自己的不和谐之音。这种别扭和冒犯,是双方的。“蓝子”的父母都是日本正宗的中产阶级,过着正常无比的世俗生活,他们接纳并帮助“雷米”走出困境,让“雷米”像家人一般呆在家中,而此时年少的“蓝子”正值叛逆和情窦初开的中学生时节,她们成了某种莫逆之交,并在冲突和交融中完成了共同成长的经历。

已经中年还保持大部分时间单身的“雷米”和中学生“蓝子”成了亲密朋友,对此作者青山七惠给予的隐约解释是两人先后都是写小说的。“雷米”在大学期间和恋爱受挫被自己拘禁在家中时,都是以写小说来打发时间,她创作的类型和内容不得知,但的确一直在写;而年少的“蓝子”自从不经意间说出自己的梦想是小说家时,便开始鬼使神差地接近这个理想,小说中最后交代“蓝子”长大成人后已经成了以写小说为职业的人。

总体来说,青山七惠没有继续带给她的读者惊喜,而是用一种对于她自己来说老套、重复的内容和节奏,“打发”掉了一次小说创作。如果说缓慢的节奏、清新的风格、漫无目的的主人公、淡淡忧伤的情绪是青山七惠小说的特点的话,那么这样一部《紫罗兰》可以称之为是被丢进其小说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外观形态,还是内在核心都无比“青山七惠”。

按照简体中文版的出版顺序,《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温柔的叹息》《魔法师俱乐》《碎片》《离别之音》《新娘》《我的男友》《紫罗兰》,除了《我的男友》因为翻译不忍淬读之外,其余我都看过(不是非要守着竺家荣的翻译,而是新译者林青华的语言、语气都显得极其做作,与作者原貌相差太远),比较而言,当然是《一个人的好天气》最为惊艳,接下来的从《窗灯》到《新娘》也都非常相当迷人,尤其是两部稍长一点的《魔法师俱乐》、《新娘》不仅体现了青山七惠的一贯接地的气抒情气质,也还有对于小说的艺术追求,结构的匠心和叙事上的求变也被读者轻易就能观察到。

可是这种对于作家来说向上的、精致的、气定神闲方向的变化,到了《紫罗兰》却戛然而止,青山七惠不再提供可供揣摩和玩味的情绪,以及那种青春里无比值得重视的细节,只是用一个貌似青春无邪和社会边缘人物结合的外套,将这么一个简陋而无意味的故事装了起来。尽管仍是“青山七惠”牌的,但成色和底蕴已经相差不少。

《紫罗兰》在日本出版于2012年6月,接近青山七惠的最新创作,从写作经历上来说,在有《一个人的好天气》这种发乎于情、天然去雕琢的作品五年之后,距离成功发表处女作《窗灯》也已经七年,应该更为成熟和端庄才对,但实际上《紫罗兰》更像是一点随机的念头进而发展成一篇的短篇小说。现在数万的字的容量已经超过了《紫罗兰》能含有的能量,长度拉伸太长,导致作家本人叙事上体力不支是肯定的。

我曾经以为这位日本八零后女作家有一种魔幻般的力量,以往对于无论是哀而不伤的《一个人的好天气》,还是不咸不淡却能酝酿出极其震撼效果的短篇小说集《碎片》,的确都有一种被貌不惊人的刺痛感,那种缓慢的、富有韵律的小说语言几乎成了青山七惠的一种招牌武器。但这部《紫罗兰》不但无法承载老读者的一贯期待,甚至也不能将之看成一部合格的青春成长题材小说。就此,作家本人的倦意和怠慢之感并不难观察到,这是一个重复自己写法、节奏乃至内容的过分消耗的小说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