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不应该与工资挂钩,只是一个荣誉(转载)
(2022-08-05 15:07:45)
标签:
教育教学初中 |
分类: 教育管理 |
教师职称是广大中小学老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原因就在于在广大老师看来,目前的职称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了。
职称本身是一种荣誉,代表着一个老师的专业素质。但是目前职称成了老师们发家致富的法宝了。因为当前的职称与老师工资是挂钩的,职称越高,老师的工资就越高;反之职称越低,工资就越低。而且高职称的老师在以后的每一次调工资中都会占尽先机,快人一步。这种晋升工资的方式让广大老师感觉非常的不愉快。
第一:职称与工资挂钩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我们知道,大多数行业工资发放的依据都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很简单,干活多就多拿工资不干活就少拿工资。但是教育行业显然不是这样的。
我们看到,在同一所学校,老师们干同样的工作量,教学成绩不相上下,就是因为职称不同,大家的工资相差几百甚至几千,同工却不能同酬,这让在一起共事的低职称的老师情何以堪呢?
还有一些后勤人员也因为种种关系早早评上了职称,工资比很多一线老师都高,而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呢?整天辛辛苦苦的上课最后职称上不去工资也上不去,这让一线老师怎能不寒心呢?
职称与工资挂钩已经严重伤害了很多一线老师的心,他们哪还有心情好好工作呢?躺平的老师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了,最后受伤害的还是学生,还是教育。
第二:职称与工资挂钩不能激发年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些年教育这个行业好像吸引力比以前好了,但是对于很多年轻的大学生来讲,老师依然不是他们工作的首选,但凡能在其他行业找一个稍微好点的工作,他们都不愿意来做老师。那是什么原因呢?
很简单,教育上年轻老师的工资太低了,根本激发不了他们的干劲,更吸引不了他们从事这个行业。
目前在很多地区,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工资都不到3000元,就算他们在学校干着最重的活,兼任着班主任,工资依然上不去。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职称是最低的,职称最低,工资就最低。而且职称的晋升条件又非常的苛刻,对于很多年轻教师来讲,想快速晋升职称也根本不可能,这就预示着在未来的几十年他们的工资都难以上涨。看到这里,谁还想当老师呢?年轻的老师谁还有干劲呢?反正玩命干工资也涨不了,还不如躺平呢?
教育行业想吸引年轻人,想激发年轻教师的干劲,必须把职称与工资脱钩,让年轻教师也能享受到高工资,哪怕他们累点苦点也是值得的。
第三:职称与工资挂钩导致高职称者躺在功劳薄上拿高薪。
职称与工资挂钩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老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可以躺在功劳薄上享清福了。
看看每个学校,几乎都有这样的现象,只要评上高级职称,有些老师就想方设法脱离一线,为什么?因为不管人家上不上课干不干活,反正人家的工资也不会少,还是最高的。不干活却享受着最高的待遇,这让其他老师怎么想呢?
正因为如此,导致职称产生的腐败现象也很严重,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拉关系走后门,严重败坏了教育风气,损害了老师的形象,也让一些老老实实干工作的老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评不上职称,会被很多人认为教学水平低下、不会来事、情商太低。但实际上,这些老师只不过是不想放下知识分子该有的尊严罢了。
职称养了很多闲人,富有的闲人,这种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职称是荣誉,不能终身陪伴,评上高级,可以一次性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能终身享受高待遇。
现在的职称,只要评上,就是终身荣誉,个人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职称代表的是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如果一个老师离开教学岗位就不应该再享受这个荣誉。至于待遇更不应该终生享受高级职称的待遇,如果一个老师评上了高级,说明他很优秀,可以给他一次性奖励。
任何荣誉都是有期限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优秀,教师也一样,评上高级也不代表这个老师永远都是优秀的。既然如此就不应该永远享受高级的待遇。
老师的工资最应该和工作量、工作业绩挂钩,而不是职称。职称可以评,但不能作为终身荣誉,更不能享受终身待遇。为了教育的长足发展,也为了激发年轻教师的干劲,必须改革职称,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感受到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唯有如此,大家才会鼓足干劲,才会把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