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久违了,晒月亮的时光!——读《星星旅人》有感

(2017-04-22 11:44:01)


    这是一本三小时就能读完的成人童话书,潜意识里,我觉得它更适工作不久且尚未成家的年轻人。读书时脑海中总会萦绕起一首歌:漫漫长路远/冷冷幽梦清/雪里一片清静/可笑我在独行/要找天边的星/有我美梦作伴不怕伶仃/冷眼看世间情/万水千山独行/找我登天路径……

     虽然用了不少隐喻,但童话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在迷雾星球里生活的普通人每天向上攀爬雾中大树,傍晚滑落回到深蓝色的家,看电视,睡觉,日复一日。只有少数的星星旅人在不停的行走,他们身上发出颜色强弱各异的光芒,为这个星球凭添了些许梦幻般的亮点。星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跟着妈妈在行走中长大,然后告别逐渐变成普通人的妈妈,继续独行。一路上经过暗黑隧道,看见彩虹森林,走过贝勒城,到过小人国,最后抵达深海邂逅了双心公主,收获爱情后计划踏上归途……

     在这一路历程中,星星遇见了不同的人,看见了不同的世界,要做出不同的选择……讲述童话的历程其实也是作者反复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在梦境和现实之间,在此岸与彼岸之间,去细微感受、敏锐观察、激烈思辨。


 久违了,晒月亮的时光!——读《星星旅人》有感


    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容易被作者的文字打动:优美、细腻、温暖。就像把自己完全沉浸下来,张开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小心翼翼又无比充分地去感知这个世界与内心,然后将那些捕捉到的细微感受精确放大,传递给读到这些文字的人。

    就像作者在自序中说:“不要放弃内心的小孩,当世界真的在崩塌下沉,只有那个小孩,可以在黑暗中牵起你的手,唤醒你身而为人的力量和爱”。

    就像妈妈问星星是否愿意留下时,“她的眼神中闪过了一丝不安,乃至恐惧,那是一种对分离有所预知的悲伤”。

    就像星星听见隧道中管子人的歌声时,“虽然歌词总是难以理解,但悠扬的旋律却让人舒服得像沐浴在清亮的月光之下,轻轻柔柔,让人能卸下全部的防备”。

 

     就是这清亮的月光,让童话中的旅人星星与现实中的童年生活投影重叠,从初生到成长,从成熟到衰老……生命何尝又不是一段只能前行无法回头的旅程?

    记得儿时生活在一个高山环抱的村庄里,在妈妈的庇护下,过得懵懂无知,却满心欢喜。整天忙着爬树摘果子、下溪捞蝌蚪、看水磨坊吱吱悠悠的转;或者站在村旁河边的核桃树下,眺望大寨子山腰上小如甲虫的马队,目视他们不紧不慢地蜿蜒下行,每当途经村庄时,远远就能听见叮当作响的清脆马铃……高大的山脉,给了村庄以屏障,既是保护,也是隔离。记得那时看月亮,用山高月小来形容最为恰当,群山沉默,月色清亮。

    直到有一天,忽然惶恐起来,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很多藏族老阿妈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寨子山上,一生中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十公里外的县城。而我,开始无比迫切地想知道山外面是什么?想要走出大山,去看看世界是什么模样。

    妈妈说,因上一辈人支边来到这里,川东南混合着醪糟和豆花香气的小镇才是真正的家乡,我们终会回去。后来离开大山,到一个离外婆家不远的小城读书,少年的时光都用来与题海奋战。却依然喜欢看月亮,记得夏日晚上在楼顶打地铺纳凉,天上无月时银河璀璨,偶尔有流星引发一家人的欣喜惊呼;最爱的还是一轮明月从天边升起,投下月华如水,思绪也跟着朦胧起来,在夜空中飘忽起舞,渐渐迷离,就这样晒着月光入眠。

 久违了,晒月亮的时光!——读《星星旅人》有感

     高考前,我把第一批的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北京的高校,家人沉默良久,说:“去吧!”。就这样,妈妈的勇气注入到星星心里,开始独自行走。遇到了在最黑暗时陪伴他、爱过他、最终却消失的管子人(形态像水母,情绪像《头脑特工队》中的彩色记忆),教他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带着爱的力量前行。遇到了带他看彩虹森林却又自顾去追逐所爱的小丑,让他知道爱上彩虹也得爱上风雨,但是爱上风雨也不一定就能遇见彩虹。

    当我们开始工作并探索生活的意义时,选择变得多元且充满悖论。人辛苦多年,都无法求得像贝勒城中那样的安稳生活,可以有时间愉悦地品尝美食,与家人相伴团聚,循规蹈矩,无灾无病,直到退休。有人尽管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却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想要寻找充满新鲜与未知的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有人辞职创业,有人辞职旅行,都想开启自己已知生活外的另一种可能。当一路走去,发现每个人要面对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书中的金银岛和名望国),也遵循社会中“角色扮演”的规则,今日可以当国王和富翁明日也可以做乞丐和流浪画师(如同书中的侏儒国)。在不同的角色切换之间,问题再一次抛回来了——“你自己,到底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说“行走是有意义的,它就藏在行走本身里”、“向上吧,向上会是最幸福的路”。

 

想起我30岁前回访儿时的村庄,那时已经做过几份不同的工作,遇到过不少有趣的人,读和看的电影也越来越杂。想要看看山外面是什么的心愿依然强烈,于是把假期都用来自助旅行、直至脚步印上了祖国大陆的每一个省份……却依然没有答案,也依然在诺大的京城,漂着。

 回到村庄的那天,被热情的儿时伙伴们拉到各家作客,一个中午前前后后共吃了三顿午饭。坐在家宽敞的院子里,顶是云朵变幻的清澈蓝天,桌上飘着软糯的洋芋糍粑的香气,身后是挂满果实的苹果树,远处是巍峨不改的大寨子山……朋友家的土地被要求退耕还林不再种了,每年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金,再做些小生意,日子过得颇为殷实。她拽过来八岁五岁的孩子,说是老大和老二,然后问我娃有多大?只好尴尬地笑笑,说我还没结婚。她惊讶之余,转而好奇问我北京是什么样?因为最远只去过成都。我说着说着就恍惚起来,想起在村庄时扒着门缝露出小脑袋偷看远方客人的场景,小小的心里带着无比的好奇却又不好意思去靠近……就像旅途中偶一转头看见躲在不远处偷望我的腼腆小孩——生活真是一场轮回,还夹杂着些许悖论!当我离开故乡、看过诸多风景,回头发现故乡有更多人涌来参观——儿时村庄所在的县城原名叫南坪,现在叫九寨沟。

       久违了,晒月亮的时光!——读《星星旅人》有感

    这篇童话中,以星星遇到深海公主、收获爱情而结尾,总觉得略显匆忙。我猜想大概和作者本身经历有关,这应该是一位年轻的作者吧,人生才展开了小半卷。所以,就此收笔也好,那些婚姻中因为油盐酱醋鸡毛蒜皮而发生的争吵,那些接送孩子陪着听写签字做手抄报的琐碎,那些父母日渐年迈生病住院的焦虑奔波……都还可以放在童话之外,都还可以放在年轻人的考虑之外。趁着年轻,有飞扬的心气,有想做的事情,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那就尽可能多的像星星一样去行走、体验和汲取吧!

 

      一路走来,遇到的人会变,看过的风景会变,不变的只有月亮了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直觉得读《星星旅人》的感觉就像在晒月亮,静谧,丰盈,依稀照见前路却又不甚清晰。朦胧的月光中,浮现着曾经的片刻:午夜荡舟黄花城小西湖,看月照在古老的长城上,剪影巍巍;住在额济纳千年的胡杨林里,看皓月当空,正值中秋佳节;靠在去普陀的客轮舷边,看海上升明月,耳畔浪涛阵阵;清晨钻出阿勒泰的帐房,见半个月亮挂在天上,一旁朝霞如火;在婺源的庆源村里,睡到半夜被光惊醒,睁眼看见圆月透过雕花的木窗照进房间自己完全沐浴在月色之中——久违了,那些晒月亮的时光!就像年轻的记忆里,那个眉目清朗的十七岁少年回过头来,带着隐隐的笑意和几分慵懒:“哈,是吗?我也最喜欢晒月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