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2007-08-29 00:00:00)
标签:

摇啊摇

镇子

石亭江

自流井

牛王山

沱江

分类: 云贵川渝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在家呆了几天,分外想念外婆,于是踏上了去外婆家的路途。去外婆家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但是交通不便,辗转多次才能到达,曾经花了一天在路上,如今也需要三四个小时,容我慢慢道来。
走到县城的白塔车站,等车去往县城下连界镇的"界牌",车很破,半小时路程就到了。顾名思义,这里是内江市(盛产蔗糖,号称甜城)和自贡市(盛产井盐,号称咸城或盐都)的交接点,我们走路穿过镇子的主要街道,就从内江来到了自贡,看见自贡的牌子了吧?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从这儿等公交车,坐20分钟车,下到一个路口。从路口坐上机动三轮车开个十几分钟,可以到恐龙博物馆。自贡是恐龙的故乡,巨大的化石值得一看(下图就是博物馆外观)。出名的还有灯会,原来春节都特意赶到自贡去看灯,彩灯制作非常精良,规模宏大,曾经盛极一时。这边的车辆都很破,看看我的交通工具吧: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从博物馆等到了去牛佛的过路车,还好有座位,晃荡了45分钟,终于看见了牛佛大桥——牛佛道了!牛佛在宋朝之前叫高石镇,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这儿是沱江上的一个古渡口,江边有座牛王山,渡口在牛王山脚,取名牛儿渡,明代改叫牛佛渡,镇因渡口而得名。这里曾商贾云集,从古老盐都自流井运来的盐,经沱江转运至隆昌乃至川北,或运往泸州沿长江而下,远销长江下游各地,航运曾经一度繁华。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记得小时候回外婆家是要坐渡船过江的,摇着橹划着桨(有时候还需要撑竿),慢慢悠悠的渡江而去。后来牛佛大桥修通了(这座桥横跨沱江,是中国已建成的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级合拱桥,1990年竣工),车辆直接通过,不用再穿过古镇,那些青石板、豆花饭、烘肘(牛佛一绝啊,历来就是宫廷贡品,超级好吃)就在记忆里渐渐模糊了。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牛佛有很多老房子老建筑,曾经号称“九街十八巷,中有鸭儿幽,五“嗣砥哒ぷ樱河北老街隔河望”,古镇当年颇具规模。只是后来没有保护的意识,老房子毁坏得差不多了,些许能看见只鳞片瓦。剩下重建在江边牛王山石壁上的牛王庙香火却是旺盛依然: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到牛佛就离外婆家只有10公里了,小时候晕车,到了牛佛说什么也不坐车了,曾经徒步走回去过~~~母亲小时候也在这边读书,常常靠着两脚往家跑,只为了回家能吃饱一点。
换上去庙坝的车,前一段公路顺沱江而下。这条江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接纳了岷江分水——昆河、青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到泸州汇入长江,全长629千米,流域内有成都、德阳、自贡、泸州等大中城市,是四川工业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一条江。前两年一次严重的工业污染时间让沱江备受创伤,也引来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了。在车上抓拍了几张江景,风光依稀在,但江面是比以往低了很多,水资源紧缺日益凸显。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在拐弯处辞别沱江,两旁就是农舍了,能看见刷着宣传标语的房子,口号看清楚了吧?呵呵!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还可以看见农家门口大摇大摆的鹅群: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一路丘陵地貌,道路起伏颠簸,半小时后,终于看见庙坝的牌子了!停车”卟辉洞κ且桓瞿静募庸こВ另一边是镇政府。虽然这个镇子的收入并不高,但镇政府大楼修的出奇的气派,很具有中国农村特色~~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下车,走过镇上唯一的一条老街,石板路还是原来的模样,窄窄的街道两旁摊位密集,只是老房子几乎都拆没了。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穿过老街,再走五分钟,路旁一棵茂盛的大树——外婆家到了,心情顿时激动起来!
(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曾经在这个镇子,守着外婆身边读了一年小学,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了。每次回来,总会重温儿时的诸多记忆,一种很温馨的亲切感包围在我周围。或许,就因为这是外婆家的小镇吧,一个有亲人有回忆的镇子让我不管走到哪儿都会牵挂起它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