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提案宁波青年律师培养杂谈 |
分类: 执业心路 |
一、
根据2007年年底统计数据,宁波市全市现有持照专职律师691人。根据宁波市司法局和律师协会的界定,青年律师为生理年龄35岁以下,另外包括少数生理年龄在40周岁以下执业年限在3年以内的律师。根据上述界定标准,青年律师比例估算,接近宁波律师总人数的2/3,人数约为四百多人人。这样一个青年律师群体,毫无疑问代表了宁波律师行业的未来以及宁波本土律师法律服务水平的未来。
宁波青年律师现有的亮点或者优势:
◆ 他们有着年青人与生俱来的优势:年青有朝气,有创造力,工作精力充沛,大部分人热爱律师事业。
◆ 他们学历层次高,受过良好的系统法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法学本科以上的科班教育,并且经过律师考试或者司法资格统一考试。而且获得全日制硕士学位的有30余人,且这一数字正随着大批法律或法律硕士加入律师行业,呈现迅增势头。
◆ 他们部分人员均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外语水平高,其中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有40余人,并有2-3人精通两门以上外语。另外,有40多人拥有其他专业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建筑师等资格证书的律师。
但是,宁波青年律师出现的群体性问题,也随着宁波律师行业的发展暴露出来,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 第一,宁波青年律师群体规模发展速度缓慢。在浙江省内,宁波青年律师的各方面正极数据虽然均高于其他城市,仅低于省会杭州。但是,宁波青年律师的业务水平、创收水平以及基本生存环境,与宁波市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首先,宁波经济总量与青年律师数量的增长不相称。相比之下,台州、温州的青年律师人数均与宁波市持平,杭州更不须说,优秀的青年法律才俊均趋之若鹜。其次,宁波总人口与宁波律师的比例,以及与代表宁波未来的青年律师比例,都是非常小的(万分之一)。宁波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让律师人数占宁波市总人口比例占2%的目标,主要途径在于吸纳青年法律人才,培养青年律师。但是,近三年以来,宁波律师总数一直缓慢增长,新入行的青年人才,与因各种原因退出律师行业的人,互相抵消,每年平均增加的人数才十几人、二十几人,与杭州一二百人的增加规模来说,只相当于零头。这与我们宁波城市要达到1000-1200名律师人数的目标相差甚远,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宁波工商企业的法律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宁波建设和谐城市、法治城市的要求。
◆ 第二,宁波青年律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水品不精,律师高级人才出现断层。宁波青年律师普遍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绝大部分青年律师没有形成专业化,什么样的案件都在办理,每个业务领域都懂一点,每个业务领域都不深入,极少能够成为在全省同行和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型青年律师。
◆ 第三,宁波青年律师在高端法律服务市场缺乏竞争力。在近年来资本市场火热的经济背景下,宁波企业趁势而上,纷纷走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的道路。但是,宁波鲜有能够在资本证券法律服务市场上能够有竞争力的律师梯队,杭州、上海甚至厦门、深圳、青岛等其他计划单列市的律师事务所都来宁波抢这块市场。宁波企业在自己的家门口找不到本地的律师,既增加成本又造成极大的不便。不仅仅在资本法律服务市场,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在反倾销领域,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等,宁波青年律师均表现出疲软态势。
◆ 第四,宁波青年律师因浮躁、经验欠缺、利益驱动等,违规、违法、违反职业操守事件增多。而且,退出律师队伍,转行的青年律师和青年法律人才也逐年增加。
综上,宁波青年律师群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问题的出现,不应当仅仅归咎于青年律师自身,我们更多需要政府部门从政策、体制以及资金方面加大力度去扶持宁波青年律师成长。
扶上马,送一程,鞭一策。毕竟宁波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这些代表宁波未来法律服务水平的青年律师。这一代青年律师质量与素质的好坏,也对宁波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是长远之计,还是应对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对青年律师成长进行积极扶持,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二、
宁波青年律师群体发展缓慢、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法律服务能力欠缺以及执业违法违规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青年律师自身一些固有的毛病和缺点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下分析:
我们认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家型律师人才培养成本高,仅靠现有的体制、律师事务所以及律师协会,很难加快青年律师成展的步伐。缺乏对培养高成本人才的平台支撑,这是宁波青年律师出现上述问题的外在核心原因。
培养一个成熟的律师,其成本在中国众多行业中应当是最高之一。成为律师,目前国家规定至少需要有本科以上学历,获得学士以上学位,而且在毕业后还需要通过每年才一次机会的中国第一考:统一司法资格考试(且本科生在校期间不能报考),在通过了录取率不足10%的司法考试后,需等上半年时间拿到从事法律职业资格证,然后再找上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时间,才能去申请办理律师执业证,最后辗转经过至少两个月获得省司法厅批准后才拿到律师执业证(律师执业的执照)。这个时候,一个经过至少4年大学教育后毕业的学生,顺利的话经过1年零九个月才可以成为一名名义上律师,才可以开始有独立办理案件的资格。但一个律师要真正成熟起来,还需执业后3-4年左右时间的办案经历。上面只是一般的律师成长过程,更何况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是专家型的青年专业律师。从接受4年或者7年的专业法学教育,在毕业后4-5年时间的实践磨练,从律师培养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等因素考虑,如果没有良好的成长平台的支撑的话,很容易造成青年律师在成长中过早夭折,或者浪费青春年华。而目前宁波青年律师群体中的大多数恰恰缺乏这样的平台。
宁波绝大多数律师事务所都是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从律师事务所的经济性质来说,对青年律师的培养的重视,往往要取决于合伙人的思想境界。因为合伙制条件下,每年的创收在扣除全部的运营成本外,其他基本上由合伙人和律师提成差不多都吃光拿尽。除非合伙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培养青年律师。而一个律师事务所,也仅仅是个人经济条件较好的合伙人愿意也有条件培养青年律师,但就整个青年律师群体来说,这样的机会往往充满着偶然性,有似杯水车薪。
宁波市律师协会是宁波律师的行业协会,对宁波青年律师培养也从协会角度予以了支持。如每年派遣两名律师去香港律师事务所实习一个月;组织青年律师开展交流活动;组织青年律师成立信访律师顾问团以及《宁波晚报》律师团,积极推介青年律师;律师协会会长更是亲自兼任指导青年律师工作的专门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可以说,律师协会作为行业协会,整合协会的力量来支持青年律师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律师协会其实运作的资金也是从有限的律师事务所缴纳的会费中支取,协会最大的作用也仅仅是协调和联络功能,不能在青年律师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大更强的支持。
而从青年律师个人角度出发,因自身入行时间短,阅历和经验的欠缺,社会资源的单薄,又处在结婚生子需要花钱的时期,经济上也仅仅满足温饱而已。根据宁波市司法局的统计数据,宁波青年律师执业3年以下的年收入低于2万的占10.4%,2-4万元50.7%,4-6万元的25.3%,6-8万元的13.4%;执业3-6年的年收入低于2万元的1.4%,2-4万元22.3%,4-6万元的25.3%,6-8万元32.8,8-10万元的7.4%,10万元以上仅10.4%;执业6-9年年收入2-4万元的3.1%,4-6万元的56.2%,6-8万元的12.5%,8-10万元的12.5%,10万元以上28.1%。由此可见,律师特别是青年律师的收入,并不是像外界传言或者表面表现的那么光鲜,实际上是充满着煎熬的无奈。这也是很多青年法律人才在律师职业道路上最终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整体上,青年律师群体在收入上大部分为4-6万元之间的工薪阶层,大大低于和他们在政府担任公务员的同学们的薪资水平。在自身财力不足的情形下,青年律师本身更无意愿自己出资进行相关的高水平业务培训。
综上分析,宁波青年律师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青年律师本身的原因外,更多在于体制上的原因,缺乏培养青年律师才俊的有力机制和平台。
三、
通过对宁波青年律师成长中的问题,以及所做分析,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