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命运》第45章|印度教、进化占星学、ACT(3):环境

(2018-12-08 22:26:05)
标签:

act

接纳承诺疗法

进化占星学

印度教

星座

分类: 走向命运

十、进化的方向

魂体进化的最终目的,是回归上主,复归天地。

因而魂体进化的方向,始终是朝向平衡、朝向一。

 

魂体自从脱离上主后,便开始无穷无尽的旅程。

在每一次轮回转世中,它都要学习很多东西、解决很多问题,并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些风格特色,又反过来帮助魂体适应环境、塑造环境。

渐渐地,这些风格特色,成为魂体的习气与业力。

有时候,上主会利用这些风格特色,让魂体完成重要任务。胜利的喜悦,更加固化魂体习气与业力。

又经历无数次轮回转世,“风格特色”融入魂体骨髓,与魂体无法分离。魂体积重难返,严重偏离“平衡”。

每当此种局面出现时,上主就会强迫魂体朝着它的对立面转变,促使它重新平衡。

 

这就好比道家的阴阳转化思想: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我们拿阴阳鱼做比喻——

当魂体刚刚脱离上主时,基本处在平衡状态。

慢慢地,魂体成长,变成黑色小鱼,越来越极端。

于是上主努力让它朝白色小鱼方向发展,促使它重新回归平衡状态。

 

我一直认为,道教与印度教基本可以划等号。

只是,道教喜欢抽象阐述,印度教喜欢拟人表达。

中国文化,自古强调“物极必反”,这与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

受物极必反思想影响,中医等学科,都以阴阳平衡为根基。

于是问题来了:为何物极必反?为何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其实我并没有能力从根本上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老子他老人家这样说了,我作为孙子就照着学了。

印度教通过拟人方式,倒是轻松把这个问题回答了:上主让它反,它就反了!

 

也许,“物极”之所以能“必反”,是因为环境变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既然我无法给出准确结论,那还是先看看上主是如何让它反的吧——

 

十一、环境改变

当魂体走上极端,无论如何都不思正法、不接受教育、不改变行为时,上主会安排它降生到与之前生存环境完全不同的环境中。

在新环境下,魂体根深蒂固的旧有模式不再适用。

如果魂体还像过去世一样,沿袭旧有模式,那将悲惨无比,面临天灾。

只有魂体放弃旧有模式,以无畏的勇气,冒死采用“旧有模式的对立模式”去行为,才能解决今生遇到的问题,让生活重新步入正轨。(笔者注: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新模式必须是“旧有模式的对立模式”,而非其它模式)

与此同时,上主降下恩典:

上主承诺,只要魂体肯冒死采用“对立模式”正确行为,那么就会让魂体看到不同,体验到新的感觉。

只要魂体肯坚持正确行为,就会不断看到奇迹,不断感受喜悦与收获。

在喜悦与收获中,魂体会慢慢改变固有认知,摒弃旧有模式,洗刷掉习气与业力,获得巨大满足!

这是上主的恩典,也是上主的回报——魂体过去世为上主工作的回报。

 

以上,就是上主行使的“物极必反”。

以下,是心理学家们的研究——

 

 “旧有模式”,并非新奇之物,心理学中常见。

行为学派走的就是这条路线:观测患者不良反应模式,在治疗室加以矫正。

 

ACT作为认知行为学派的一个分支,其独特过人之处在于:

第一,强调“环境改变”。

ACT通过各种方法,试图让患者明白,当前所处环境已发生改变,旧有行为模式不再适用,因而需要采用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行为”是治疗的突破口。

在极端情况下,先矫正认知,再矫正行为,无效!一定要反过来,先矫正行为,再矫正认知。

第三,让患者“承诺”去做。

因为只有做了,才能看到不同,消除症状,改变认知,所以让患者“承诺”去做很关键。

现在理解ACT为何叫“接纳承诺疗法”了吧?

 

需要注意的是:

ACT中的“承诺”,是患者自己承诺——承诺自己会去做。

但在印度教中,是上主承诺——承诺只要魂体去做,就一定会让它看到不同,体验到愉悦(消除症状),获得满足。

 

我相信,任何一个ACT治疗师,都不敢对患者承诺:“你照着我的建议去做吧,做了就一定会看到改变,感受到不同,然后好起来!” (笔者注:2018年世界ACT大会上,ACT创始人海斯说过类似的话。他原话是什么,我没听到,也听不懂。但前方报道,大致翻译如此)

如果哪个ACT治疗师敢这样承诺,那么他不是把自己当神了,就是有极其精准的科学数据做后盾。

但是显然,在当今并不存在这种精准数据,否则ACT治愈率会在95%以上。

所以,ACT治疗匮乏“虔信”力量,也就是“信力”不足。

有趣的是,ACT比其它任何心理治疗,都需要强大的“信力”去支撑。

 

 

十二、环境觉察

无论上主,还是ACT治疗师,都十分重视环境,反复强调让患者去做。

 

 

ACT有个著名“六边形”(如图),由六部分组成:活在当下、以己为景、接纳、认知解离、明确价值、承诺行动。

治疗师让患者做的,基本围绕这六方面展开。

治疗师大多通过正念训练的方式,帮助患者觉察环境。

 

那么,上主想让魂体做什么呢?

“旧有模式的对立模式”到底指什么呢?

身为命理师,我会在下一章,向大家展示一种“十二宫图”。

我会通过“十二宫图”,帮助患者认识、理解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并说明上主到底想让魂体做什么。


http://s6/mw690/001CXN9Tzy7pOA2t1el3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