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事,便是得定

分类: 圣贤教言 |
大家都说修道求道,其实,道不须去求,人本身就在道里头活着。所以《中庸》里面也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就是说,道并没有离开人,只是人自己离开了道。能离开我们的因为修才来的,那就不是道了。
孔子说,一个人生活在道中,但不知道有道,就像鱼活在水里,不知道有水。再引申来讲,鱼需要水,还说,“无事而生定”,就是说你的心里一天到晚觉得无事,就真正得定了。为了达到心中无事的境界,打坐是训练自己的初步方法,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就是修道。如果打起坐来,心中还是很忙,又念咒子,又搞什么气脉啊,守什么窍啊,这里守守那里守守,这不是在修道,是坐在那里开心中运动会,是“坐驰”,那就不是道了。
真正的定,是做到无事,即于事无心,于心无事,这才是真正的得定。定,并不是说你万事不管。盘腿坐在山上,心中无事那不叫道,那个是半吊子道,半道。要于事无心,能够入世做事情,心中却没有事,这就是工夫了。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心中不留事,这样才是真做到无事。这就是定了。
所以,禅宗祖师也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吗?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哪怕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但是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这就是于心无事。
同时,对于心中的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话做事都不经过头脑,都没有好好地观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沉,因为落在细昏沉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为什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就增长了。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了。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做了好事马上要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得,就是痛苦丢不掉啊!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了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来了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侯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经常告诫人,不要得意忘形,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发了财有了地位,有了资历,或者有了学问,自然气势就很高,得意自然就忘形了,要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难。但是以我的经验还发现另一面,有许多人是失意忘形。这种人可以在功名富贵的时侯,修养蛮好,一到了没得功名富贵的时侯,就完了,就变了,自己觉得自己都矮了,都小了,变成失意忘形。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定力不够。换句话说,还是心有所住。心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也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便是成就。